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北村:为了写作翻山越岭

来源:现代快报 | 郑晓蔚  2016年12月09日08:21

北村从北京回到家乡,他想让写作变得干净、轻盈一些

上个世纪80年代的先锋作家之一。1992年创作转型,从先锋小说创作转向关注人的灵魂、人性和终极价值的探索。代表作品有《玛卓的爱情》《伤逝》《周渔的喊叫》等,除了写作小说之外,还创作了诗歌和影视作品。

北村新书《安慰书》花城出版社出版

作家北村多了个新头衔——淘宝店主。今年三月,北村“逃离”生活了十五年的北京,回到家乡福建龙岩长汀县,开起了网店,取名“北村自然生活馆”。目前,网店上架的货品有河田鸡、土鸡蛋、腐竹、花生等。而在文学创作上,他的长篇小说《安慰书》也“新书上架”了。这是他离开京城面朝田园后写就的首部作品。

“说起来很有意思,这十年来虽然我一直在积累、观察、思考、阅读,但是没有很好的心境。奇怪的是,当我决定离开北京,离开影视创作后,很快我的长篇就写完了,这让我非常愉快。”北村对回归田园生活、回归文学创作的现状,表现出了极大的欣喜与满意。“我下乡寻找食材的时候,很喜欢在自然间游走,突然喜欢上了这种生活——背对文坛,只对内心写作,跟自然亲近。”

现代快报记者 郑晓蔚/文 徐洋/摄

1

“长汀是生态县,有很多自然食材。”北村说,乡愁让他回到家乡,他要一样一样找齐,将它们推介出去。

当然,雾霾,拥堵,也是北村“逃离”北京的一个原因。

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先锋小说作家,作为当年火爆电影《周渔的火车》的创作者,利用经年积累的名声,北村的网店很容易招揽生意。七月上线后,消费者遍布全国,但集中在北上广,其中有粉丝, 也有粉丝带动的人。记者登录该网店后发现,货架上特别放置了些以“周渔的火车”命名的土特产——如周渔的火车牌生态小黄姜。货品说明为:农残零检出。

网店属于夫妻店性质:北村负责提供食材和文字说明,北村妻子负责网络运营。北村自评目前做得“还不错”,店员也陆续招了十个。他自得于“生意的王牌”是并不需要也不打算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我要做一个值得信赖的平台,想到这个目标我就不着急了,只要把质量做好就可以。我的整个心态是非常轻松自由的。我是一个自然饮食的倡导者,我觉得需要提供客户高质量的清洁食材。我在北京就坚持了十五年的自然生活,自己种菜。”

北村的小目标是“搭建一个高质量的放心的食材平台”。而“北村自然生活馆”的长远目标则是要构建一个自然体系,这里有自然肉食、自然主食、自然辅食、 自然零食、自然茶、自然酒。

北村说,要构建心中理想的自然体系,还要继续寻找20-30种自然食材,把货补齐。“不能急,要慢慢找。”北村说,不能滥竽充数,不能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

为此,北村经常翻山越岭寻找有特色、 质量好的安全食材。

2

北村回乡卖土特产,只是他当下生活的一部分。他自称,目前基本生活是两个内容:一个是翻山越岭寻找最可靠的食材,另一个则是写小说。“回归文学,潜心写作。”这是北村迁离北京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北京住了十五年,几乎一无所获,所以决定要离开。”他在新书读者见面会上说。

十五年前,北村从福建省文联离职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京。他觉得北京作为一个观察中国巨大变革的窗口,对于作家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初到北京,北村觉得有点不适应。巨大的城市使他感到生活的巨大不便,而当地粗陋的饮食也让他感到“不爽”。

他认定北京吸引自己的地方是“观察”而不是发展——只要他在北京有基本的生活设施能写作和观察,就可以了,所以他一直租房住。北村说:“我没有像一些到北京发展的人那样,很快能融入北京的所谓圈子。因为我的起始目标不是所谓发展,而是观察。”

结束十五年的在京“观察期”,北村显得义无反顾,“因为这个问题(离京)我已经思考了好几年了。我在北京生活了十五年了,体验得差不多了。我觉得需要寻找一种更为简单和纯粹的生活。”

3

北村并不讳言在北京生活的这些年在文学创作方面鲜有作为,“我已经十年没有写作了(注:2006年6月出版《我和上帝有个约》),只写了一个中篇。我被这个世界给掳走了,掳去了十年,非常惭愧。

北村承认自己近十年来一心扑在了写作影视作品上。他近年来创作了不少影视作品,如《武则天》(与张艺谋合作),《台湾海峡》(与张绍林合作),《城市猎人》(与吴子牛合作),此外还有姜文买断的小说《强暴》即将拍摄成电影。但“真正的文学创作很少”。

在今年八月与网友的一次在线访谈中,北村坦言,“我十几年来一直在做影视创作,收入挺丰厚的。但是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很多题材都不是我们想写的。这对一个作家来说,是某种致命的障碍,也是痛苦。我写的东西不是我自己想写的,我不能在这个地方耗尽自己的生命。”

北村认为,自己开启淘宝卖家模式,并不会过多干扰到写作,而恰恰是为了使文学创作多一些自由,“我想让写作变得干净、轻盈一些”。

回到家乡,北村说自己整个人的心胸都开阔了起来,觉得这个决定完全正确,“回家带给了我很大的自由空间,我要搞一些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

于是,长篇小说《安慰书》在北村回乡几个月后便宣告完成。谈到这本书的写作历程,北村说:“这十年来,有几十个题材在我内心翻来倒去,一直在修正究竟要写哪一个。有一天,我的悲伤突然生了起来,像风吹过来的感觉。这是一种无人可安慰的悲伤。我很快就把这本书写了出来,但构思了很久。”

正如他在今年十月发表的一篇剖析个人写作心路的文章中“自信宣称”的那样——“江郎才尽与我无缘”,“从我十六岁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开始,我从来不曾因失语而结束我的创作,我会一直写下去,从不担心写不出或没东西可写,因为我写的是我自己。江郎才尽与我无缘,因为我从来不靠才华写作,我的写作皆来自启示和试炼。”

江郎才尽与我无缘,因为我从来不靠才华写作。

南京很对我胃口

读品:离开北京有过挣扎吗?

北村:这次是义无反顾,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好几年了。我在北京生活了十五年了,体验得差不多了,我觉得需要寻找一种更简单的纯粹的生活,所以就回来了。我觉得这个决定完全正确,因为这带给我一个很大的自由空间。

读品:每天生活状态如何?

北村:现在基本生活是两个内容:一个是写小说,一个是翻山越岭,去找最可靠的食材。

读品:下乡寻找食材对你写作有帮助吗?

北村:是很有帮助的。我不是刻意要深入生活,我接触的都是非常现实的、质朴的事物。离开书房后,扑面而来的是跟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的生命气息,这对一个作者来说非常有好处。

读品:你微博更新很勤,还要开网店,这会对您的写作造成干扰吗?

北村:我是集中时间阅读,比如早晨起床之前会集中时间阅读,晚上某一个时段也会集中时间阅读或转发。我不会平均发力,这就不会占用我一整天时间。我要写作的时候,可能发东西就会很少,用大块的时间来写作。

读品:我注意到最近的访谈,媒体更多地关注了你的电商身份,你是否担心大家由此淡忘了你作家的身份?

北村:我一点不担心,他们把我看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吧。但是我的作品我希望大家能读到,这是我最低的要求。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出版,让大家有机会看到。

读品:第几次来南京,对南京的印象?

北村:来了两三次,我很喜欢这里。无论是它的天气、人情、风物、生活习惯还有饮食,都是非常对我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