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牛头山散记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施毅平  2016年12月09日10:26

  牛头山,一座原始鸿蒙的山,一座雄浑峻美的山。当我走进牛头山,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千姿百态的橄榄玄武岩块、海蚀蘑菇、海蚀槽、海蚀桥、海蚀洞,犹如地幔来客般地散布在滨海的潮间带上。海浪中,翻卷的怒涛如虎啸狮吼般地冲向乌黑肃穆的“海上兵马俑”,涌向恣意张扬的火山口。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层浪的壮观场面,让人撼心动魄地感受滨海火山的磅礴气势,让人激情无比地回味二千多万年前火山年代的遥远记忆。多少遐思,多少畅想,多少感慨,多少嗟叹,不由自主地溶入这千万年前的古老与沧桑。

  沿着玄武岩石铺就的甬道,踏着柔软细腻的金沙,我疾步奔向由灰色、暗紫色、紫灰色组成的熔岩石海滩,穿过海上“一线天”,只见黑压压雄浑的火山口,巍巍然、峨峨然地耸立在我的面前。我战战兢兢地张望着火山口和火山喉管,凝望着火山口喷发相和溢出相,只觉得头晕、耳鸣、口呆、目瞪。那大大咧咧的气势,那莽莽苍苍的悲壮场面,令人想起八百里秦川高亢浑厚的鼓角,想起秦始皇百万雄师踏踏的铁蹄。恍然间,我仿佛看到二千多万年前的“牛魔”张开血口大盆的巨嘴,带着滚滚而来的岩浆,横冲直撞,弥漫四野,毁痍生灵的恐怖景象。导游介绍说,福建省地质测试研究中心曾对火山玄武岩采用钾氩测年法进行绝对年龄测定,牛头山火山口是在距今2200-2000万年,从80-100公里地壳深处向上喷发的岩浆遗迹。火山口至少发生过三次大爆发。火山口呈椭圆形喇叭口状,直径约50米,中心位置有一凹槽,深约3米,槽口四周成斜坡状,中心部位有一眼直径30公分的圆形“喷气孔”。涨潮时,古火山口被波涛海浪所淹没,退潮时,则露出黑褐色的容貌。火山喷发后凝固而成的柱状节理,由于受古地形及接触面形状、冷却点控制,有的形成西瓜皮状聚敛玄武岩柱,有的则形成呈五边形、六边形斜列放射状的玄武岩节理,此起彼伏,姿态各一,与西面的香山、林进屿、南碇岛、后蔡湾、江口湾、崎沙湾和东边的白塘湾、隆教湾、镇海卫浑然一体,构成一幅波澜壮阔、精美绝伦的滨海火山风景图。

  面对这世之罕见的“海底兵马俑”,面对这座宛如巨牛探海的盾状火山,我步履蹒跚地行走在鳞次栉比的玄武岩石柱群间,站在这一根根、一排排出露地面仅60~70厘米,却扎根于80~100公里地幔深处的石柱上,我忍俊不住地高呼:啊,牛头山!你不愧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二千多万年前,你抑制不住地心的炙烤,以火热的追求,钢铁的意志,冲破层层花岗岩,带着滚滚岩浆,横冲直撞,坦坦荡荡地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啊,牛头山!你不愧是山海涅槃的宏篇巨著,从五颜六色玄武岩石海滩上,从一条条黛丝般的石柱里,从乌黑光亮的火山石蛋中,你让我肆意地放任想象,让我放纵远古的驰思!啊,牛头山!此时此景,你让我想起伏羲降生,想起夸父追日,想起精卫填海,想起燧人取火,想起仓颉造字,想起仰韶人的石骨角牙,想起河姆渡的陶陶罐罐!啊,牛头山!从你魁梧挺拔、坚忍不屈的身上,从你巍然屹立、严冷方刚的神韵里,我看到了炎黄的脊梁,看到了华夏的风骨,看到了民族的精髓!

  哦,牛头山,你是海峡西岸一座光芒闪烁的坐标,是台湾海峡源远流长的象征呵!从火山地质资料了解到,牛头山玄武岩与近在咫尺的澎湖列岛玄武岩形成时代、火山构造及地貌极其相近,它们都是同一地质构造背景下形成的火山岩。据说,从隆教湾尖岬处的镇海卫古城向东到台湾浊水溪口之间,有一条清晰可见的东海终点和南海起点的交汇线。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潮涨潮退,无论日出日落,东海和南海的潮水总是在这里自由自在、悠悠然然地交汇融合。我想,闽台虽隔着一条台湾海峡,但自古以来,汹涌澎湃的海浪却阻挡不了两岸人民的往来。在牛头山古火山口,海峡不可分割的地脉,两岸水乳交融的奇特景象,验证了两岸一脉相承的人缘、地缘关系,这是任何势力和潮流无法分离和隔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