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文艺“走出去”步履不停,中国故事登上世界大舞台

来源:上观新闻 | 吴桐  2017年05月27日10:03

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伦敦当地时间5月26日、27日,上海歌剧院将联合伦敦金融城音乐与戏剧学院,在丝绸街剧院共同上演现代歌剧《赌命》。今年夏天,上海歌剧院还将赴德国萨布吕肯歌剧节,演绎《阿依达》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上海芭蕾舞团也将在8月启程,带着豪华版《天鹅湖》赴荷兰和比利时开启近两个月的巡演。上海交响乐团则将在8月亮相瑞士琉森音乐节、奥地利蒂罗尔音乐节、奥地利格拉芬艾格音乐节和德国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上海交响乐团将成为首个受邀参加著名的琉森音乐节的中国乐团,也将成为首个登陆易北爱乐音乐厅演出的中国乐团。

伦敦当地时间5月26日、27日,上海歌剧院联合伦敦金融城音乐与戏剧学院,在丝绸街剧院(Silk Street Theatre)共同上演现代歌剧《赌命》。

近几年,上海文艺院团“走出去”的脚步从未停歇,不仅走出去的频率增加了,走出去的舞台也升级了。通过拓展国际朋友圈,上海文艺院团在深入的国际合作中提升着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国际化水平。艺术家们在世界舞台上,用交响乐、歌剧、芭蕾舞等世界语言讲述一个个精彩的中国故事。

有目的有计划地“走出去”

离去年8月带着中国歌剧《雷雨》赴伦敦西区演出还不满一年,再次造访,上海歌剧院不再是带着现成剧目走出去,而是以共同制作的方式,进行更深入的国际合作、更具互动性的文化交流。

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认为,以中国当今所处的国际环境与地位,“走出去”绝不是简单的去国外演一场,而应在与国际优秀团队的深入磋磋中借鉴更多经验、在实战演练中更快地提升成长。从把《雷雨》带到伦敦西区,到与英国团队成功创排的《法尔斯塔夫》;从与英皇签定的三年战略合作的推进,到未来两年的欧洲联合制作及中外两地、多地巡演计划,一步一步,上海歌剧院迈向世界舞台的步伐更加坚定。

在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看来,“走出去”和“引进来”是相辅相成的。上芭近年来践行 “双轨制”,一方面把国外优秀人才请进门担当驻团编导、教员、客席演员,打造上芭出品的优质剧目;另一方面,积极将本团明星舞者送到国际一流芭蕾舞团进行交流,让他们在互相交流切磋中锤炼、成长。有了好的人才、好的作品,便可以更自信地亮相国际舞台,经得起观众的检验。

上海交响乐团近年来与纽约爱乐乐团、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墨尔本交响乐团、新加坡交响乐团和香港管弦乐团等保持着良好关系,在人才培养、音乐教育、艺术管理等不同领域都有深入合作。还通过举办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积极拓展国际影响力。近几年,上交每隔一两年就会展开海外巡演。今年8月能够进入全球瞩目的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演出,就得益于双方长期的合作和彼此的信任。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告诉记者:“我们的‘走出去’越来越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出于乐团发展的战略考虑,我们着眼于一线城市主流场馆和受到全球瞩目的音乐节,扩大上交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故事吸引世界的眼光

辛丽丽发现,近年来,世界舞台对中国故事的期望值越来越高。2013年,上海芭蕾舞团携原创芭蕾舞剧《简·爱》赴英国伦敦大剧院演出时,剧院负责人就表示,未来希望看到中国故事的到来。去年8月,上海芭蕾舞团带着《长恨歌》赴伦敦,完成3年前的邀约。演出前,辛丽丽还是有点担心:海外观众会对这样一个发生在中国古代的故事感兴趣吗?现代芭蕾的表现手段能讲好古老的中国历史故事吗?几场演下来,她的顾虑完全被打消了。每场演出结束,总有观众聚集在后台的出口,希望能见编导和主演一面。英国媒体《舞台》发表专业乐评称:“《长恨歌》让观众看到美、恐怖、悲剧在舞台上融为一体。”

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舞剧《长恨歌》2016年8月在伦敦上演。

上海歌剧院的《雷雨》去年在英国也获得当地观众的好评。此番当他们向英方推介同样讲述中国故事的现代歌剧《赌命》时,引起对方浓厚的兴趣。这部由作曲家温德青编剧和作曲的两幕现代寓言歌剧,改编自高晓声的小说《雪夜赌冻》。它用“浮士德”式的人物故事和现代作曲技法,对“贪念”“欲望”和“命运” 这些人类共同话题的给出了中国式解答。西方表达方式和东方哲思的结合,备受期待。

2015年8月,上海交响乐团在联合国大会厅奏响和平之声。

“我们近年来的海外巡演总是带去中国曲目。”周平说。2014年,上海交响乐团奔赴欧洲7个城市巡演,进入慕尼黑、汉堡、阿姆斯特丹等地主流剧场演出季,带去了中国作品《良宵》。2015年夏天去了美国、巴西、阿根廷等美洲国家,还进入联合国大会厅,以作曲家邹野的新作《上海1937》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今夏赴欧,上交将带去阿龙·阿甫夏洛莫夫的中国题材作品《北平胡同》,以及中国原创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周平说:“‘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这要求我们放眼世界一流的舞台,和世界一流的艺术机构合作,更要求我们在内容上下功夫,让中国艺术家、中国作品给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