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陆小曼:热烈的爱和生,平静的痛与死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楚兮  2017年07月25日06:59

  1965年4月3日,上海华东医院,几乎没有人知晓,一个风光了大半辈子,牵动过无数才子俊彦情丝的惊艳灵魂,最终还是没能逃出腐朽皮囊的束缚,仿佛带着一个时代的叹息,溘然长逝。

  苏州城外,华侨公墓中,或许有那么几个人是冲着陆小曼的传奇名头来的,带着满怀的好奇,来看一看这个璀璨一时的名媛,身后所处之地是否真与常人有异。然而,“异”是有的,只是不会如常人想象中的那般恢宏或是瑰丽。在极不起眼的角落里,一块简单到简陋的碑面,几乎被“先姑母陆小曼纪念墓”几个大字填满,只碑面上一张陆小曼年轻时的相片,黑白的底色下,清丽娟秀无可复制的面庞才让人确信这是陆小曼之墓无疑。如此,你应该能够想象,这个曾经叱咤十里洋场的高傲女子,有着怎样的凄哀晚景。

  谁曾试想,一个人的前后半生反差竟能如此之大,大到你除了一个接一个的唏嘘叹息,再生不出其他任何想法。

  南唐北陆,各领风骚,那个时代的交际场上,实难找出第三人能与她们媲美,她们钟灵存秀,仿佛用尽一个时代的美丽与聪慧孕化而出,所以,她们生来就该得到这人世间最美好的爱情与婚姻,才不会辜负她们的绰约姿色与惊艳才情。然而,命运总是与大多数人所想背道而驰,好像捉弄人才是它的本分,于是,陆小曼的多舛婚姻和凄哀晚景成了命运弄人的最真实写照,她最终还是负了这生来的不凡姿色。

  陆小曼的出身,便是所有爱看偶像剧的女孩子艳羡的女主人公必备的起跑线。父亲陆定,晚清举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后入民国政府财政部供职历任司长、参事、赋税司长等二十馀年。母亲曼华也是名门之后,多才多艺,有深厚的古文基础,更擅长一手工笔画,陆小曼嗜画,受其母亲影响至深。

  如此出身,也是她从小被父亲按照着“名媛”的路子来培养。

  7岁进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读书,9岁上了北京女子中学,15岁转入北京圣心学堂。她生性聪慧,又肯勤奋学习,十六七岁就精通英、法两国语言,还能弹钢琴,长于绘油画。学生时代的她便初露“名媛”风姿,每每出行身边必定围绕着一群高干子弟,而她却挥洒自如,丝毫没有同龄女孩子的怯懦和羞涩。

  然而,后来“外交部”的实习岁月,才真正让这位大家闺秀蜕变成民国无双的名媛之冠,她美丽聪慧之名也由此远播。当时,北洋政府邀请她担任外国使节的翻译,以是于她经常出入外交部举办的舞会。她能诗善画,写得一手蝇头小楷,能唱歌会演戏,热情、大方、又彬彬有礼,更能引人的是她那姣好的面容辅以明艳的浅笑,举手投足间便能汇聚所有的灯光与视线,所以,她当仁不让的成了“外交部”的社交明星。

  但忧无虑尽情绽放自我的少女时代,却犹如黑夜一现的昙花或划破天际的流星,美的令人窒息却短暂的让人叹息。她,终究还是要面对婚嫁的。即便是看不清前路的婚姻,但父母之命却也由不得她啊。

  陆父陆母百般挑选,终于看中了一位足够门当户对的年青俊彦——王庚,他便顺理成章的成了陆小曼的第一任丈夫。然而,这桩婚事中,陆小曼是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的,即便父母再怎样喜欢这位年青有为的女婿,但是她不愿意。从小接受西方教育的她,完全的认同婚姻该是自由平等的说法。她不爱这个人,她拼命的抗争,极力的想要挣脱这桩“不平等”的婚姻。

  这个时候,她生命中最亮的星——徐志摩出现了,这个合该与她纠纠缠缠、山盟海誓爱到死去活来的男人,给了她他能给的一切,她渴望的浪漫和爱情、自由和放纵,最终也是他,让她失去了一切。

  对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反对者何止恒沙之数,从双方父母到亲朋好友,因为局外人看的分明,这段干柴碰上烈火的爱情,一旦走向婚姻,必然的结果就是两个人都被灼烧的遍体鳞伤。

  陷入爱河的两个人显然不会这么认为,他们以为彼此拥抱就能拥有整个世界,才子与美人的结合才是上天注定的安排。他们冲破重重阻碍,满足了双方父母一个又一个苛刻条件,甚至又一次请来梁启超这位民国学术界大佬为他们证婚,山盟海誓、举案齐眉,两个离过婚又再次结婚的人都笃信这次的感情不会错,都确定这次选的人是对的人。

  从徐志摩的老家海宁硖石再到旧时的大上海,两人誓要尝尽所有爱情的蜜果。“志摩,帮我把这碗饭吃完吧”,“志摩,抱我上楼”,这段经年后看起来只剩下肉麻的措辞,却能窥见陆小曼沉溺着看似完美爱情的一斑,每一个字眼都透露着仿佛能够溢出来的幸福。她确如这段“干柴烈火”爱情中的那把大火,疯狂热烈的燃烧着自己,渴望着徐志摩也能给予最激情的回应,假如她没有往后日子里的放纵,这场旷世的恋情会不会一直燃烧下去也未可知,最多不过是烛残灯冷,也好过一堆变质婚姻的灰烬,风吹过后也会留下满地的斑驳。

  她抽大烟,她出入洋场挥霍无度,她丝毫不顾凌乱的家和渴望温馨的丈夫,日渐攀升的索取和每况愈下的脾性,一点点的蚕食着他们曾经认为坚愈金石的感情,就像最后陆小曼砸向徐志摩金丝眼镜的烟枪,碎了一地的镜片也如这份挨过风蚀日晒的爱情再难重圆。或许她真正有意识要去弥补时,才明白什么是物是人非,才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好好珍惜眼前人。

  当客厅悬挂着徐志摩照片的相框突然坠地,陆小曼仿佛意识到某种不幸即将降临。就是这一天,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在济南失事,飞机义无反顾撞向大山的那一刻,一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就此飞走,落地的却是他和陆小曼短暂、热烈又煎熬的情感。在获悉徐志摩死讯的那一刻,她癫狂了,她此时究竟悲伤到什么程度,连郁达夫都觉得难以描述,他说:“悲哀的最大表示,是自然的目瞪口呆,僵若木鸡的那一种样子。”悲痛欲绝、黯然神伤,再悲切的词语都无法描摹陆小曼此时死水一般的内心,她一下子苍老了十几个年头,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徐志摩的死,让陆小曼一瞬间处在世人一致的诘难当中,所有人都认为是她的无度索取和无理取闹导致了徐志摩的英年早逝,胡适与她绝交,何竟武、金岳霖等好友也一直不肯原谅她。她或许没想过要品尝的“众叛亲离”的滋味,但前事所种之因总要结果,这苦果却是要她用后半生来独自吞咽。

  她像是变了一个人,失魂落魄不断糟践自己,“把自己弄成一个骨瘦如柴的小老太婆了。”她不再出入社交场所,把自己隔绝在一个只能听见自己心跳和感受到徐志摩气息的狭小空间里,除了整理徐志摩的文集,不做其他任何事。整整三十四年,她为他编写了《爱眉小札》《志摩日记》《徐志摩诗选》《志摩全集》等等一系列的书籍,她想透过这些文字再感受到徐志摩的哪怕一点点气息,她想让更多的人认知到自己的丈夫是多么的才华横溢,绝不能让这些凝结了他心血的文字尘封在历史的尘埃中。

  人人都知道陆小曼是爱着徐志摩的,那些矛盾吵闹也不过是正常夫妻都曾上演的戏码,她是绝对没有错的,或者说这场两败俱伤的婚姻根本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在不恰当的时间做了不恰当的事,而首先承担后果的却是大诗人徐志摩。如果那天徐志摩能够想到,陆小曼曾为了他舍弃了自己的孩子,甚至放弃了作为一个母亲的权利,以至于自己撒手人寰后她会孤独终老,他会不会走的不那么坚决?

  无尽的悲哀与苦楚只能在生命终结的那一刻消散,而再与他人提起时绝不可能有感同身受的体会,只因没有人可以成为陆小曼,美丽无可复制,传奇自然也是。

  陆小曼的一生都在追求自由、浪漫又热烈的爱情,却在“水静月还圆”中把一切都归于平静,走的了无生息。她的身影,每每出现在有关徐志摩、林徽因的传记中,让人错误的认为她只该是个配角,即便她才是这场婚姻战争最后的胜利者。但却又是她的不珍惜,才亲手毁了这段郎才女貌本该幸福美满的婚姻。所以啊,女人绝不能因美貌而放纵,要静静的盛开,等到清风自来,他也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