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羌水悠悠话宕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娄炳成  2017年07月26日08:12

  坐落在大西北陇南内陆腹地,岷江(羌水)江畔三河交汇、五峰对峙的山城宕昌(读音:tàn chàng),不仅以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哈达铺、国家四A级森林公园官鹅沟、当地盛产的大宗中药材当归红芪交易中心而闻名于世,也是我国古代宕昌羌、宕昌国、宕昌城之民族名、国名、城名三位一体的名称保留至今的唯一古老的城镇。

  宕昌古城建筑在宕昌城关镇西侧,高出岷江江面50米的黄土台地上。1987年考古工作者经过实地考察,确认这里就是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的“羌水东南流,迳宕昌城东”的古宕昌国都城。岷江发源于今甘肃岷县东南,因在羌族地区而得名。屈曲东南流,与至今舟曲东与古桓水(即今白龙江)交汇,又东南至文县东与古白水(即今白水江)交汇,东南至今四川广元西南总汇入今嘉陵江。故今白龙江、白水江与岷江合流的一段,古代皆有羌水之名。而羌水的由来,与宕昌羌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

  一、宕昌羌

  西羌在秦时南迁到武都地区,称之为“参狼羌”。其中的一支,因聚居于宕昌城(故城在今宕昌县东南)而称宕昌羌。西晋末年,宕昌羌已经形成一个大的部落集团。当时,“有梁勒者,世为酋帅,得羌豪心,乃自称王焉”。至梁勒之孙梁弥忽时,通使北魏,正式建立宕昌国政权。其界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带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辖区大约包括今临潭、岷县南部至天水西界和武都北界一带。宕昌国自弥忽至定,共9世。保定五年(公元565年),北周武帝派大将军田弘率军打败了宕昌国,改其地为宕州,兼置宕昌郡。

  《魏书》记载:宕昌羌者,其先盖三苗之胤。周时与庸、蜀、微、卢等八国从武王灭商。汉有先零、烧当等,世为边患。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南北数千里。姓别自为部落,各立酋帅,皆有地分,不相统摄。宕昌即其一也。俗皆土著,居有栋宇。其屋织牦牛尾及羖羊毛覆之。国无法令,又无徭赋。唯征伐之时,乃相屯聚;不然,则各事生业,不相往来。皆衣裘褐,牧养牦牛羊豕,以供其食。父子伯叔兄弟死者,即以其继母、世叔母及嫂、弟妇等为妻。俗无文字,但候草木荣落,以记岁时。三年一相聚,杀牛羊以祭天。

  自弥忽至仚定九世,每修职贡不绝。后见两魏分隔,遂怀背诞。永熙末,仚定乃引吐谷浑寇金城。大统初,又率其种人入寇。诏行台赵贵督仪同侯莫陈顺等击破之。仚定惧,称藩请罪。太祖舍之,拜抚军将军。四年,以仚定为南洮州刺史、要安蕃王。后改洮州为岷州,仍以仚定为刺史。是岁,秦州浊水羌反,州军讨平之。七年,定又举兵入寇。独孤信时镇陇右,诏信率众便讨之。军未至而仚定为其下所杀。信进兵破其余党。朝廷方欲招怀殊俗,乃更以其弟弥定为宕昌王。十六年,弥定宗人獠甘袭夺其位,弥定来奔。先是,羌酋傍乞铁匆等因仚定反叛之际,遂拥众据渠林川,与渭州民郑五丑扇动诸羌,阻兵逆命。至是诏大将军宇文贵、豆卢宁、凉州刺史史宁等率兵讨獠甘等,并擒斩之,纳弥定而还。语在贵等传。其后羌酋东念姐、巩廉俱和等反,大将军豆卢宁、王勇等前后讨平之。

  保定初,弥定遣使献方物。三年,又遣使献生猛兽。四年,弥定寇洮州,总管李贤击走之。是岁,弥定又引吐谷浑寇石门戍,贤复破之。高祖怒,诏大将军田弘讨灭之,以其地为宕州。

  《南齐书》记载:宕昌,羌种也。各有酋豪,领部众汧、陇间。宋末,宕昌王梁弥机为使持节、督河凉二州、安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凉二州刺史、陇西公。建元元年,太祖进号镇西将军。又征虏将军、西凉州刺史羌王像舒彭亦进为持节、平西将军。后叛降虏。永明元年,八座奏前使持节、都督河凉二州军事、镇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凉二州刺史、陇西公、宕昌王梁弥机,前使持节、平北将军、西凉州刺史、羌王像舒彭,并著勤西垂,宁安边境,可复先官爵。诏又可以陇右都帅羌王刘洛羊为辅国将军。机卒。三年,诏曰:“行宕昌王梁弥颉,忠款内附,著绩西服,宜加爵命,式隆蕃屏。可使持节、督河凉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凉二州刺史、陇西公、宕昌王。”颉卒。六年,以行宕昌王梁弥承为使持节、督河凉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凉二州刺史、宕昌王。使求军仪及伎杂书,诏报曰:“知须军仪等九种,并非所爱。但军器种甚多,致之未易。内伎不堪涉远。秘阁图书,例不外出。《五经集注》、《论语》今特敕赐王各一部。”俗重虎皮,以之送死,国中以为货。

  二、宕昌国

  宕昌国是中国十六国时期末期至南北朝期间羌族所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其地相当于今陇南地区,都城宕昌城(今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西)。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羌人梁勤建宕昌国,东西千里,南北八百里,有人口10万余众。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公元483年),宕昌国归附北魏。周武帝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北周大将田弘灭宕昌国。

  宕昌哪一年建国,具体时间已不可考知。从公元424年北魏确认梁弥忽为宕昌王,到公元566年被北周攻灭,有记载的时间是142年,共传9代12主。宕昌国力弱小,《北史•宕昌传》记载,国土“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席(藉)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人二万余落(户)。”宕昌羌人当时还处于畜牧为主的阶段,虽建立了政权,但社会生活仍以部落组织为基础,“俗皆土著,居有屋宇,其屋织牦牛尾及羖羊毛以覆之。国无法令,又无徭赋。唯征战之时,乃相屯聚,不然,则各事生业,不相往来。皆衣裘褐。牧养牦牛、羊、豕以供其食。”宕昌很少向相邻政权发动攻击,也难以抵御其他政权的进攻,常常受到西邻吐谷浑的威胁。公元470年前后和公元485年,吐谷浑两次颠覆宕昌政权,都是北魏干涉保护,才免于灭亡。处于各强大政权夹缝中的宕昌,不仅对北朝的北魏、西魏、北周频频进贡,也向南朝的宋、齐、梁不断贡奉。公元492年,宕昌王梁弥承亲自朝拜北魏皇帝元宏。公元505年,宕昌王梁弥博又亲自向南梁进贡甘草、当归。公元563年,宕昌向北周献给野生猛兽两只。公元550年,宕昌发生獠甘叛乱,国王梁弥定逃亡西魏,獠甘自立为宕昌王。魏派大将史宁平定变乱,杀獠甘,送弥定复位。公元565年,宕昌与北周对立,攻周边境,被击退。又联络吐谷浑4000轻骑进攻北周,被北周伏兵击败。公元566年,北周大将田弘进军宕昌,直至城下,获25王,拔56寨,遂灭宕昌。

  《梁书》记载:宕昌国,在河南之东南,益州之西北,陇西之西,羌种也。宋孝武世,其王梁帟忽始献方物。天监四年,王梁弥博来献甘草、当归,诏以为使持节、都督河、凉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凉二州刺史、陇西公、宕昌王,佩以金章。弥博死,子弥泰立;大同七年,复授以父爵位。其衣服、风俗与河南略同。

  1988年和1989年,在城关附近先后发现了古宕昌羌的两方铜印,一方是“汉率善羌君”,另一方是“魏率善羌伯长”。两方印均存宕昌县文化馆,引起史学界的高度重视。

  三、宕昌城

  宕昌古城建筑在宕昌城关镇西侧高出岷江江面50米的黄土台地上。古城东南方是与官鹅河汇合东流的岷江(即羌水);北面是大沟河,河沟低于城池约20米,可供城内用水,隔河是高庙山;西面是塔子山,山势平缓,层层梯田分布山腰,山顶灌木覆盖。

  从城关石磊街由东到西延伸的大道贯穿城内,形成一条街道和东西两城门。城内现有城关第一小学和一百多户人家,称旧城村。城为正方形,边长600多米。城墙夯筑,墙底部厚约4米,顶部约3米,呈梯形状。城门两边的延伸墙长4米,高3米,中间距离2.5米。城墙四周与外围表面筑有梯形防护墩,厚1.5米,宽2.5米,向外突出,每边4个,共20个。城墙垛口已毁。

  古城对面岷江南岸拔地而起的羊马城山巅,是前后相连的3个古城堡,这就是著名的羊马城。羊马城山垂直高度近千米,山岭高峻,三面陡绝,仅后山有小径通往山顶,其险峻与仇池山极为相似。山巅的前城最大,长约120米,宽约70米,设内外城墙,内外城墙间距5米。城墙依山坡地势筑就,外侧高达20米,内侧高约3米。东西设对称城门。中城有外围防护墙,上为垛口,长100米左右,宽60米。后城最小,削山头筑墙。前、中两城墙边有大量滚石及历代不同时期的陶片及砖、瓦,并发现宋代藏文碑石一通。羊马城这一名称,早在杜佑《通典》中就有详细记述,而宕昌羊马城经文物工作者考察,也是唐以前遗迹,但在历代曾不断维修利用。可知这峻岭之上的古城堡,当与仇池山一样,是古宕昌国被北周大将田弘攻灭时“拔其七十六寨”中的一重要寨堡。宕昌古城东100多米处石磊街有一株千年以上的古槐,居民称为神树。

  相传,宕昌国三公主与她作战中俘获的中原将军王玉连结为夫妻后,共守城池。某日,忽有一雁落在槐树上鸣啼,被守城士兵射落,雁翅下系有一封王将军的家书。王将军感大雁传书之义,派人将雁埋葬在岷江岸边的山头下,从此,这座山头称为“修修格”。当地羌藏语,“修修”为大雁,“修修格”为大雁坟。

  大槐树年久成仙,当地居民旧时常用枝叶熬煎治疗眼疾。又传,羊马城山中埋有宕昌国镇国之宝金鸭。清同治年间,来当地传教的外国洋人盗走金鸭,于是羊马城山北坡山体崩塌,堵塞岷江成湖,几乎淹没了宕昌城。至今,崩塌的山体坡面仍不时掉落山石。当地志书记载,宕昌城北贾河乡峪岭山七竜村一带木家七族,是宕昌羌人的后裔,宋时曾归属吐番木令征部,后随木令征归附宋朝。

  1975年在此遗址内曾发现古铁器作坊一处,内有铁铧、铁刀、铁勺、铁墩、冶铁炉及大量已损兵器和碎陶片。古城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外的砖瓦场、旧城农场及周围岷江两岸的董家堡、高庙山、岷江林业总场、大堡子村等处,发现大批村落遗址,其中以董家堡遗址最为丰富,出土大批齐家文化文物,并有几件石器上刻有符号。

  位于宕昌县南河乡南河村与路固村之间小山梁上有一个土筑的城堡,从212国道经过,可以看到,那就是古宕昌国的祭天台遗址。山下羌水悠悠,奔流不息,一路欢歌,仿佛还在诉说着宕昌羌民族昔日的辉煌。

  经过1400余年的历史沧桑,宕昌羌人早已与当地汉、藏民族融合。而宕昌这一国名、族名、城名三位一体的名称,却保留至今,仍是宕昌城和宕昌县的名称,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特例。宕昌羌人独具特色的石板房屋建筑,在宕昌、舟曲两县交界地区,至今依然大量存在,是我国民居建筑艺术中一枝耀眼的奇葩。居住在宕昌城周边官鹅沟、大河坝等地的羌族后裔,清乾隆年间虽然被统划为“西番”(藏族),但其语言、服饰、习俗等,与甘南的藏族截然不同;尤其是其傩舞,还展示着宕昌羌人古老民俗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