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读小库:优质童书要和阅读习惯赛跑

来源:文学报 | 郑周明  吴金娇  2017年08月11日09:39

在“读小库”3至6岁的童书系列里,有一本《小丑,笑一个》,书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那部让太多人又哭又笑的意大利电影的标题《La vita è bella》,通常译作“美丽人生”,但直译可以是“生活真美好啊!”这个故事可以用来理解童书品牌“读小库”的大致选书风格。2006年,“老六” 张立宪创立“读库”品牌,十几年时间,他以“一个人的出版社”震动出版业界,也与许多世界级出版机构达成合作。2013年,面向儿童阅读的“读小库”品牌成立,团队奉行“陪伴孩子长大”的编辑理念,侧重人文教育,从“审美、趣味、品味”三个维度出发,分为五个年龄段,旨在为各年龄段的小读者提供全门类阅读书架。

许多童书品牌并不会直接划定图书的年龄段,不希望以此来限定读者群的选择,“读小库”反其道而行之,张立宪告诉记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在前期进行过大量关于儿童认识学和心理学研究的调研,希望能够对小孩不同阶段有集中的启发,同时,他也坦言这并非是一个标准而更多是参考意义,“我们的标准仅供参考,可被打破,但我希望家长能够陪同孩子进行深度阅读,寻找适合孩子的书”。

虽然“读库”品牌已足够深入人心,但编辑团队并不敢对童书出版掉以轻心,当国内大部分出版社都涉足童书领域时,如何确立自己的风格形象,为儿童带来优质童书,并同时带动家长参与其中,是“读小库”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直到2016年春季,“读小库”才把几年攒下的童书进行了系统归类,第一次大规模推出了春季书目,覆盖全年龄段的孩子。对张立宪的童书团队而言,这只是刚刚开始。

“读库”从创立之初就一直主打网络销售,取消中间环节,“读小库”也是如此。在编撰过程中,综合原版图书的编辑意图、家长和孩子的阅读意见,及“读库”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团队发掘出了许多有趣的不太被关注的童书引进至国内,比如《小丑,笑一个》,以及经常被“读小库”拿来做宣传形象的《小幽灵科尼基》等,这些童书富含幽默、挫折、希望等元素,让小读者学会自己去思考如何与图书相处,如何与陌生世界相处。除了故事性之外,多元化的阅读体验也是“读小库”希望实现的,例如《哥本哈根没有猫》一书就带有一定的意识流色彩。“孩子在阅读中一定会产生困难,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接受这样的书,但我想呈现给孩子不同的写作方式。”张立宪说。

编辑团队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进行专业的童书出版,引进国外童书可以直接取用它们的教育体系,但也容易造成题材上阅读的隔阂,张立宪对记者说,他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我们都会对相似的环境和人物投射更多的感情。因此,在近期的童书挑选上,我更倾向于以动物或植物为主角的书籍,这样国内小读者就不会感觉自己与书本有很大的隔阂。近期我也一直和国外作家联系,希望版权引进后能够为人物改中国名字,希望画家能画出一些中国形象以适应国内儿童的需求。”

许多人基于“读库”的风格而会认为“读小库”会是一个倾向于做原创的品牌,张立宪表示这只是时间问题,做原创需要投入大量工作去进行梳理整合,目前希望维持全年龄段的出版规模三至五年,等时机成熟了再来优化调整做原创,而引进出版的经验也将为今后原创打下专业基础。

整个过程中,张立宪一直在观察“读小库”在人文教育方面能够带给孩子和家长多少阅读体验,同时他也发现了这是一个与阅读习惯捆绑在一起的问题,即儿童在阅读方面如何主动进行,家长又如何参与其中?这关系到阅读习惯的养成和固化,于是张立宪常常四处跑,与读者交流自己对于儿童阅读的出版心得。“我们要做的,就是和阅读习惯赛跑,为中国孩子做好纸质版童书,带给孩子多元的阅读体验。”近日在上海言几又,他谈论儿童阅读的“决定性瞬间”时如此说道。

正如摄影中有“决定性瞬间”这一概念,张立宪认为儿童阅读也存在决定性瞬间,在儿童阅读中,孩子常常会有灵光一现的时刻,而这个时刻不可预设,具有模糊性与不可确定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决定性瞬间的出现,需要家长、童书和儿童阅读三者配合。“我们需要用大量的阅读帮助孩子塑造正确的阅读观”,张立宪说,“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真正完美的书,完美的书也未必会成就完美的孩子,儿童阅读中不必过分强调经典,我希望家长让孩子通过广泛阅读拥有自己的甄别法则。”实际上,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成长路径也不尽相同,这就让同一个绘本能够启发不同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张立宪以四本绘本为例,展示“读小库”童书如何启发孩子。在《猜盒子》这本书中,孩子学会的不仅仅是看图识字,而是利用盒子内容产生联想,不同的孩子会得到不同的感受,总结出不同的故事;文字寥寥无几的《绿老鼠大闹大饭店》让孩子带着任务读书,教会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通过拆分式阅读完成任务,让孩子变得享受专注;他以托尔斯泰的《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举例,很多孩子在这本色彩鲜明、构图精美的绘本中得到了美术的启发;而在《时间岛之旅》这本书中,植物学出身的作家为植物作书,将地球植物的演化史细致而生动地展现在小读者面前,激发了不少孩子对于古历史的兴趣。这两本书均不约而同地达到了“种豆得瓜”的效果。

长久以来,我们对于儿童教育强调“获利”甚于“求道”,把孩子放置在规定的轨道上“批量生产”,使得孩子缺乏创造力。在这个技术爆炸、物质丰富的时代,儿童的稀缺感和紧张感逐渐降低,阿瑟·克拉克的名言“他们身处丰饶之中,却逐渐饥饿至死”,某种程度上映照了当下年轻群体的生活。对此,张立宪表示遗憾:“孩子往往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但他们之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他认为成功的儿童教育是让孩子成为一名“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创造力和专注力的训练能让孩子一生受益。基于这样的思考,“读小库”逐渐推出包括人文、历史、手工等不同领域的童书,今后机械、科学实验、烹饪、家居等方面也都将成为选题方向。这正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会创造力、提高执行力,不让自己在丰饶的社会中“饥饿至死”。

为了更好地与阅读习惯赛跑,未来“读小库”也会做一些亲子书,计划以0到6岁、6到11岁为规划年龄段,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孩子的阅读。目前“读小库”在季节书目中都会推荐一两种提供给家长看的图书,以便家长更全面深入了解该年龄段的儿童心理,今后还会推出更多文库本着力于此方面。“读小库”的编辑常常说自己是在“做有腔调的童书”,不单纯迎合儿童的理解水平,让他们在趣味中理解自己理解世界,这或许是当下童书出版从业者,也是这个时代的儿童读者最大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