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黄河故道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高东安  2017年09月20日11:38

广袤的鲁西北平原上,古黄河分支沿西南东北方向,流经夏津城东北一线,沧桑岁月遗留下来的堤上河故道,被夏津人称作堤上。比如说,我的一位远房老亲在堤上某庄。

一晃50多年过去了,重返黄河故道,不禁感慨万千。

古老的堤上,是我童年梦中向往的富庶之地。

我蹲下去,抓一把在阳光反射下有些刺眼且沉甸甸的沙土,不等站起身来就已经在手中流水般散尽。我知道,鉴于这一特点,具有灵气的黄河故道才孕育了齐鲁大地特有的“沙袋婴儿”——把极其干燥、异常纯净而又细腻的沙土装在布袋里,放进婴儿宝宝,尿了或是拉了只是形成一团小球,倒出来晒晒太阳再重新使用,既方便又省钱——这是名副其实的土里生土里长,我小的时候就是在这温馨的沙布袋里渐渐长大的。那时大人们去黄河故道背趟沙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

另外,沙在当地还是早年间练功人的好帮手:在院子里放个盛满沉重沙土的大缸,天天用手掌抓沙,并拢五指往下戳沙。还有的在小腿肚子上绑个沙袋,在墙下竖起梯子,伸展双臂顺着梯子快步攀登,直到沙袋越装越沉、梯子越竖越高,最后练得梯子竖得几乎直立起来,而练功人还能飞身疾步窜上梯子尽头,方为大功告成。

千年的黄河故道,注定造就了淳朴而又强悍的堤上汉子。

据老人们讲,当年邻县平原闹义和团时,不少拳师都是堤上人。

继续穿行在博大而深邃的漫漫黄河故道,村落里不时闪现出一隅用沙土和麦稂湿拌后夯成的老屋,看上去虽然原始简陋,却冬暖夏凉。

黄河故道的先人们,在大风起兮沙飞扬的久远时代,谱写了最初的黄河文明。

伫立在沙冈高处望去,六月初的堤上果园正值收获季节,沙甜中透着微酸的麦黄杏和蜜嘟嘟的桑葚压满了枝头,前来采摘的游客们正沉浸在放松身心的欢快之中。

只有黄河故道的沙质土地上,才能滋养出夏津人最爱吃的堤上仙果。

记得小时候,每逢我们堤下新盛店大集,天才微明,堤上那些挑着鲜美果子的小贩们就已经进了大街,吱吱悠悠的美妙担子声总能惊醒我。于是,揉揉惺忪的睡眼,催促母亲快起床赶集,似乎那飘溢着清香的鲜果早已把我陶醉......

如今,黄河故道每年产的大批美味果子早已经由建在315国道上的苏留庄采购集装站发往德州等地,只保留了少数对外开放的采摘园。

离开充满神奇的黄河故道,已是日暮时分,不经意间再回眸一望,竟有些若有所失,不知我这他乡游子何时再能回到她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