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燕燕》:情深义长的送别女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胡正清  2017年09月20日11:53

  《燕燕》是中国最早的送别诗。

  我们可以知道的最早的送别人,是她。既是作者,又是主人公。

  她是谁?她要送的又是谁?历代众说纷纭。

  《毛诗序》说:“《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这是一种权威的说法。她是谁呢?卫庄公的夫人庄姜。

  前面曾提到卫寡夫人共姜。她的丈夫是卫世子共伯。卫武公姬和在父亲的墓道里杀了哥哥共伯,自立为君。这位卫武公后来帮助周平王驱逐犬戎立下汗马功劳。他死后,儿子姬扬继位,即卫庄公。

  卫国国君常娶齐女,两国世代通婚。齐女姜姓,所以她叫庄姜。《诗经》中有一首《硕人》,专道庄姜之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么有名的句子就是形容她的。读了这首《燕燕》之后,你会感叹:原来庄姜不只是人美,心也美啊!

  庄姜很美,可惜没有生育。卫庄公又从陈国娶了一对姐妹:大的叫厉妫,小的叫戴妫。厉妫生一子,早死。戴妫生一子,名完,即卫桓公。桓公出生后,过继在正夫人庄姜名下,庄姜视同己出。在两位母亲的呵护下,公子完长成了一个非常仁厚的人。人太厚道容易吃亏,公子完就是一个例子。他有一个弟弟叫州吁,是父亲庄公的一个妾所生。父亲宠幸那个妾,也就把州吁惯坏了。他处处都想占上风,根本不把哥哥放在眼里。公子完让着他。后来,他想和哥哥争君位,没成,便怀恨在心。于是一直和哥哥作对。桓公十六年,这州吁终于杀了哥哥桓公,登上君位。

  两位母亲陷入了悲痛之中。失去了儿子的戴妫,因为卫国成了伤心之地,她决定回陈国去。古称之为“大归”。女子回娘家,再也不回夫家,谓之大归。庄姜与戴妫,姐妹情深,难分难舍啊。她亲自送戴妫,送了一程又一程,“远送于野”,“远送于南”,“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子飞啊飞,越飞越远。人已经远去了,看不见了,她还在望,泪如雨下。庄姜为什么如此伤心呢?一为送别,二为失子。桓公被杀时至少有三十岁了。庄姜和他至少是三十年的母子情。戴妫在,二人共同分担这悲痛。戴妫远去,仿佛这悲痛全压在了她心上,泪水如何止得住?

  庄姜美丽又端庄,娴淑又善良。多么有情有义啊!

  又有人说,她不是庄姜,是定姜。这是另一种权威说法。

  这种说法源于刘向的《列女传》。其中一篇叫《卫姑定姜》说:“卫姑定姜者,卫定公之夫人,公子之母也。公子既娶而死,其妇无子,毕三年之丧,定姜归其妇,自送之,至于野。恩爱哀思,悲心感恸,立而望之,挥泣垂涕。乃赋诗曰:‘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刘向直接把《燕燕》中的她认定为定姜,还有什么可说?《列女传》影响两千多年,深入人心,定姜美名远扬。

  定姜也是齐国公主。这已经是庄姜之后一百多年了。定姜的儿子刚娶了媳妇就死了,儿媳守了三年丧之后回国。这叫大归,因为不会再到卫国了。这位儿媳究竟叫什么,哪一国的,不详。送她的是婆婆定姜。婆媳相处多年,情同母女。定姜亲自送她,送到郊外,送到很远的野外。定姜有失子之痛。虽说儿子已死去三年,悲痛却难以消除。儿媳这一走,仿佛一切都跟着去了,“恩爱哀思,悲心感恸”,这是肯定的。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说明此时定公已死。定姜的悲痛还在于,继位的卫献公“居丧而慢”。定公去世,儿子献公居然“不哀”。定姜断定此人“将败卫国,必先害善人”,悲愤不已。如果此时又逢儿媳大归,送别之时悲痛难忍,这是肯定的。这种悲痛,是“内忧外患”的总爆发,是善良、持重、坚韧的定姜的内心写照。

  送别,不一定是情人送情人,亲人送亲人,如庄姜,如定姜,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情深义长,源于善良。只有善良之人,送别之心最真。

  你最早的送别女啊!不管你是谁。从你那里,我们获得启示:人与人相处,善良最重要,爱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