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在交流中找到文学表达的新路径 二〇一七国际写作计划在京启动

来源:文艺报 | 李晓晨  2017年11月13日14:21

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已在国家间达成共识。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我们因何紧密相连,未来将走向何方,文学在这一进程中又该如何产生影响?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将给出各自的解答和阐释。11月11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鲁迅文学院承办的2017国际写作计划在京启动。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中国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吉狄马加,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出席启动仪式。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主持活动。作家们以不同的语言朗诵各自的作品,《头发》《深圳》等诗篇娓娓道来,讲述着关于中国、关于世界、关于人类的故事。

国际写作计划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文化交流形式。曾参与过类似计划的铁凝在致辞中谈到,在一些享誉世界的国际写作计划中,拥有迥异的文化背景、操持各种写作语言的作家们,跨越语言的屏障,绕过文本中话语的迷津,展开了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交流是卓有成效的,许多作家在离开国际写作计划之后,都留下了深情的回忆文字,那段经历也更加内在地融汇于作家们的创作之中。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国际写作计划,也曾热情地邀请包括她在内的中国作家前往交流、生活和创作。一代代的中国作家走出国门,在世界文学的大家庭中吸纳优秀的文学经验,确证自身的文化特性,找到文学表达的新路径。包括本届国际写作计划在内的各种国际文学交流活动,正是为作家们提供机会,让各国作家体会人类生活与文化的差异和多元。

铁凝表示,今天的中国正在以无与伦比的热情向世界打开自己的大门,正在积极呼吁、倡导着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无保留地与世界分享中国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和古老智慧。今天的世界也前所未有地需要文学艺术的参与。如果说便捷的交通条件、先进的网络技术拉近了人们的空间距离,那么文学和艺术则拉近了人与人心灵的距离,好的文学有能力带领人们的心灵穿越有形与无形的界线。她说,我相信,今天,我们的文学可以让读者向往那遥远世界的样子,感知未曾谋面的人们的心灵,可以让“自我”与“他者”的对立与界限被打破,可以让沉默的人们发出声音并获得带有敬意的聆听,可以让脆弱不安的生命被抚慰和救赎。我相信,世界可以由文学重绘一幅别样的图景。另外,当人类为那些未知而崭新的发明感到战栗兴奋时,当人类为那些潜在的可能和危机感到惶惑不安时,文学可以带领我们重温人类古老而永恒的命题——生、死与爱,文学能以“同理心”去反思历史和预见未来,并获得勇气和智慧。从今天起,鲁迅文学院的历史会记下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和你们的作品,会记下你们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会记下你们在这里与中国作家、中国读者与中国文学结下的友情。

吉狄马加介绍了2017国际写作计划及鲁迅文学院概况。他说,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更加证明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文学需要密切的对话和交流。2017国际写作计划是中国作协今年启动实施的一项重要国际交流计划,是为了在中国走向新时代的今天更好地促进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深度交流。他希望,国际写作计划能为来自不同国度的诗人、小说家、翻译家、批评家、出版者提供深入了解中国的机会,同时也期待国外同行带给中国不同的思考方式、写作经验和文学作品,大家共同努力为加强国家间的文学对话、文化交流提供新的可能。

匈牙利作家佩泰尔斐·盖尔盖伊、俄罗斯作家吉泽尔·雅辛娜在发言时谈到,来中国参加2017国际写作计划对他们而言将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他们对中国文化和这片土地上的变化充满兴趣和热情,中国作家如何描绘身边的世界,中国读者喜爱哪些作品,文学怎样表现崛起的中国,所有这些都是他们关注的焦点。无论是文学还是科学领域,跨文化、跨国度的合作发展都令人欣喜且卓有成效,相信在接下来的交流中,中外作家既可以深刻体验东方文化,也可以不断探索西方文化,并在这种探究中反观自身,彼此激发。

中国作协外联部副主任李锦琦,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邢春、王璇,以及参加首届国际写作计划的作家、鲁迅文学院学员等参加活动。

据悉,首届国际写作计划为期30天,共有来自俄罗斯、英国、匈牙利、西班牙、波兰、土耳其、墨西哥、克罗地亚、埃及9个国家的10位作家参与其中。“世界——由文学重绘的疆域”“文学的力量:历史、现实、语言与虚构”“文学的旅行:跨越边界与再创可能性”等多场主题文学活动将陆续举行,此外,作家们还将前往上海与更多中国同行进行深入密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