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辛茜:用泡茶般的甘醇酿就精品力作 ——读何建明的新作报告文学《那山,那水》

来源:中国艺术报 | 辛茜  2017年11月17日13:56

窗外大雨,透过茫茫雨雾,浙江安吉余村秀竹繁茂,溪水缠绵,白茶满山漫坡,美如织锦的绿水青山,犹如一幅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山水画卷,在我眼前静静浮现。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冒高温酷暑,一大早出发辗转至安吉,在余村村委会的小会议室谆谆教导,给余村干部指出了一条健康发展、文明富裕的康庄大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此后的十二年光景,安吉人关掉矿山,回归故里,改天换地,还家乡绿水青山,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美如仙境般的生活,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是中国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治国理念指导下,又一次脱胎换骨面对的新生活、新创造、新事业。而将这一治国安邦的思想、理念,以浙江湖州安吉县为例,艺术地呈现给我们的,则是著名作家何建明的又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力作《那山,那水》 (刊于《人民文学》2017年第9期、红旗出版社出版) 。

同何建明以往的报告文学作品相比, 《那山,那水》同样倾注了这位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对祖国、对人民无限深情的爱,对社会对历史发展,竭尽全力表现的态度与责任。不同的是,这部作品更像是一首诗,一段情,一帧美轮美奂、摇曳生姿,有香味,有韧性,有性格的长卷。

作为一位在文学创作中获得杰出成就的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用心的力量、语言的智慧,造就作品的品质、思想、美学意蕴。他牢牢把握主题思想,充分阐释客体精神的自由解放;以眼见为实的人物故事,让创作朴素扎实,生动感人。

令人欣喜的是,何建明借一腔才华,睿智、见识和洞察力,以散文化的笔墨,穿针引线般的结构,溪水般流畅的气韵,耳语般亲切的问询,用心、用情、用精细,酿出了白茶般甘醇、清香、至美的《那山,那水》 。作品发掘出的是曾经贫困无着,靠开矿、水泥厂,搞运输勉强度日,付出惨重代价的浙江安吉人,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治国理念指引下,坚定不移走生态之路,成为中国第一个“最美乡村”的精神根源、非凡业绩,也彰显出在这个伟大的转型时代,中国人必须更新观念,勇往直前的正确方向。

叙述中,读者可跟随作家何建明走近安吉余村、溪龙乡、鲁家村、目莲坞村,结识村干部潘文革、俞小平、鲍新民,贴近致富能手胡加仁、春林和春花,探寻黄埔源头的生态公民任卫中,开发“永裕竹业”的陈永兴,吸引李安导演前来余村拍摄《卧虎藏龙》的赵德清,种茶能手林盛有、刘益民、盛乾坤,白茶仙子潘春花、宋昌美、叶海珍,品尝“春林山庄”“老树林”农家乐的土家菜肴,体验在流金的余村溪漂流的乐趣,还可以在每一片茶园、每一户农民家品茶歇脚,在充满诗意的“江南天池” 、别具一格的宾馆“大年初一” 、“五峰山度假村” ,休闲之地“田园式的艺术宫” 、超现实的“零碳星球”纵情欢畅。在震惊于崔世豪的“中南百草原” 、“湿地竹林” ,感受每一个村子,每一户农家痛定思痛后,遵照“两山精神” ,在艰难中不断反省、体悟、创业、成功的喜悦,也为乡村,为村民现实的生存和未来的希望,为他们的幸福生活感慨万千。

在绿色生态发展、共同致富的故事中,何建明讲述的安吉故事生动别致,无雷同之感,无丝毫阅读上的疲倦,仿佛站在山门之上,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扇透明的洞门,洞外的风景赏心悦目,各有风采。

《那山,那水》流露出作者深厚的生态关怀与情感观照。作者寻觅确证的根据,以安吉各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物的情绪、故事,村貌前后的对比变化,提出了极为严肃而庄重的问题——中国的经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将如何走?走向何方?并且,作者艺术地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对于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深刻意义。同时,作者把对美的事物的观照与作品人物情感精神、心路历程联系起来,在村民观念意识、人生态度的转变中发现村民们蕴藏在劳动天赋中的创造力,发现生态发展给村民带来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空气、阳光、小溪、竹林给予人的幸福感,还有人类发展进程中深层次的归属感。

这里,人与自然之间一种根源性的关系被揭示。过去,余村从求富心切破坏自然美,到吃尽苦头重新回到重塑自然美,通过自然美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找到符合中国人自身发展的理念,且已在浙江大地变成了现实。眼见千百个像余村,甚至比余村更美更富有的美丽乡村,正装点着我们伟大而全新的时代。此时此刻, 《那山,那水》犹如一滴折射着光芒的露珠,一轮灿烂的朝阳,让中国人看到了经济发展的全新模式,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后,中国人只争朝夕的满腔热情。

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构想和重大意义在浙江安吉得到了确证,美丽中国由此发轫,这就是何建明创作《那山,那水》的初衷。他热切地期望,通过他所描述的安吉余村父老乡亲对“两山精神”重要思想的不懈追求和生动实践,激励中国人积极提升内在的精神品格。从山水到空气,从天空到心空,吐故纳新,还原一个天然美丽、富强昌盛的新中国。

何建明是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一位勇敢正视现实、面对未来,富有批判精神的优秀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多年来,繁忙的工作,从未让他停止过思考,放下过手中的笔。讲好中国故事,让身处伟大变革时代的报告文学创作队伍,为美丽中国记录伟大瞬间,展现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气象,是他一贯倡导的创作方向、时代命题。今天, 《那山,那水》的成功创作与出版,再次让我为他真诚勤勉的创作精神、远见卓识的创作思想深深折服,理解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深刻含义。2017年8月18日,由何建明倡导并领衔的首个“中国故事写作营”开营式暨中国青年报告文学领军人物高端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标志着全国首个“中国故事写作营”在鄂尔多斯正式成立。他坚信,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治国思想是中国发展的未来,也是全人类在创造现代文明社会进程中的至高境界。绿水青山能诞生重要思想、治国理念,能诞生美丽乡村、富裕乡村、自然美,同时,也能够诞生不朽的、伟大的文学作品。

《那山,那水》开篇是数万年前的洪荒时代,两千年前汉灵帝刘宏眼前青竹环绕,鸟语花香,晴朗云天的安吉。落笔于21世纪浙江湖州西北安吉县余村,披荆斩棘,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结出累累硕果的12年岁月。最终定格于安吉人勤劳的双手,美丽的心灵,聪明的智慧。 “好山,好水,加好人,才是真正的金山银山” ,这一切在何建明笔下气吞山河,又婉转如歌、缠绵悱恻,让我们分享了“两山精神”强大的理论力量和实践力量,见证了中国人战胜困难、战胜自己的伟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是中国人求得生存,富裕文明,实现强国之梦的必由之路。 《那山,那水》讲述的故事、阐释的主题必将在中国未来社会发展进程和人们的阅读视野中,显示出愈加隽永、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璀璨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