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孟京辉跨界公共空间艺术 打造中国首部“浸没式戏剧”

来源:中国新闻网 | 蒋恒  2017年12月12日09:45

孟京辉谈创作心得   蒋恒 摄

13日,由著名导演孟京辉与中国美术学院郑靖教授共同跨界合作的实验戏剧《死水边的美人鱼》将在浙江杭州首演。日前,孟京辉与主创团队造访杭州,分享该剧创作和跨界合作的心路历程。

据孟京辉介绍,《死水边的美人鱼》创作灵感来源于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马格里特和德尔沃的画作,讲述了一个关于身体出轨与感情投契的爱情悲剧。男主人公爱着妹妹,却为了利益出卖了爱情娶了姐姐,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夫妻俩人从不照面,相互回避相互怨恨。妻子的痛苦与日剧增,丈夫和妹妹也各揣心事,阴谋、爱欲、权利、谋杀……这些所有的矛盾在一次夜宴上全面爆发。

作为中国第一部“浸没式戏剧”,《死水边的美人鱼》重新定义了观众与演出空间“观看”的关系。观众不再坐在座椅上欣赏表演,而是自由得穿梭于各个空间之中主动探索剧情,甚至可以和演员零距离接触。它打破了单方面表演者在舞台上、而观众在舞台下观看的表演方式,而是采取了互动式的体验,让观众能够更为投入地“沉浸”在戏剧氛围中。

主创团队进行公共空间打造   蒋恒 摄

虽然《死水边的美人鱼》是中国首部“浸没式戏剧”,但在孟京辉看来,该剧就是一种传统的回归:“回顾世界戏剧的历史,从古希腊的神话剧到资产阶级客厅喜剧再到实验戏剧,都是沉浸式的艺术形式。所以《死水边的美人鱼》是在追本溯源。”

中国美术学院郑靖教授则从当代艺术的角度探讨了这部戏剧的意义:“它最大的贡献就是‘解放’了观众。观众不再只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而是一次彻底‘解放’五官、肢体、心灵的沉浸式体验。”

而为了让观众在观看该剧时有更好的沉浸式体验,孟京辉和郑靖教授的国美公共艺术团队也展开了一次大胆、创新的跨界合作。

此次《死水边的美人鱼》将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公共空间艺术系教学楼上演,整个空间将被打造成一个超现实主义的“梦境迷宫”,20多个演员将在各个空间里来回穿梭,他们相遇、交谈、离别,加上支线的49个小故事,几条重要的情节线还会重复上演。因此,选择不同的路线,会看到完全不同的表演和剧情。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在杭上演的5场《死水边的美人鱼》将全部免费对观众开放。对此孟京辉解释道:“在如今消费化的商业社会中,大量国内外演出作品都被当做‘商业项目’来运作,只重视资本与商业,而忽略了对观众审美的培养责任。《死水边的美人鱼》想要打破这种市场化的僵局,鼓励更多人了解浸没式艺术。”

据了解,中国美术学院也是《死水边的美人鱼》“公共空间计划”的第一站。此后,这部剧将走进更多城市,与各界空间进行创意合作。美术馆、艺术区、校园,甚至火车站、地铁、办公大楼、自然博物馆都可能成为《死水边的美人鱼》的“剧场”。“公共空间计划”将在更多城市与更多空间合作,促成一次又一次浸没式艺术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