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读肖复兴先生的《两角钱》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郎咸勇  2017年12月12日11:15

读肖复兴先生的《两角钱》

肖复兴先生《两角钱》者,开篇即兀然起笔,直抒胸臆道“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此言也,以鲜明的对比手法赞颂了助人善举,贬责了冷漠世相,它一如天外来文,横空出世,高居文首,涵盖主旨,提携全文,真正遵守了陆机所谓“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也。

随后,作者开始讲述《两角钱》的故事了。

当时,正值下午,“我去邮局寄信”,邮局里“人很多”,因为这里“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今天“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他们“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作者轻描淡写地这几句话,估计没有寄予多大深意,而我倒是很在意“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一言。

因为,笔者困居蓬蒿,半生碌碌,经风沐雨,历尽沉浮,于是越来越坚信一个道理,那就是峨冠博带者,富可敌国者,往往自私冷漠,唯我独尊,反倒是那些引车卖浆者,衣衫褴褛者,则饱含一颗仁爱之心,他们古道热肠,济危扶困,积善成德,悦己悦人,从而让这个社会温情脉脉,充满正能量,到处漫洒着最明媚的阳光。

闲言少叙,言归正传。

当时,作者去“寄了一摞子信件”,但是,“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此言也,就回扣了题目,并把作者置于小尴尬之境地。

于是,作者“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然而“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作者倒是满含宽容,颇为理解的,是啊,就“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这里,作者对于女服务员的描述也,使用了浅浅抑笔,其目的呢,倒不是为了刻意贬抑她,而是为了呼唤男孩子,反衬男孩子,同时也对其助人之举预先铺垫了第一笔。

故事在缓缓进行着,情节在徐徐展开着,就在作者“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无意间“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了。

随之,作者对这位男孩子展开了肖像描写,只见“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

这段肖像描写,既表明了男孩子营养不良、生活艰辛,也让我一下子想起了一句俗语“花香不艳,艳花不香”,估计,作者对于男孩子的肖像描写,既是纪实,也颇含文心,乃是欲以其平实朴拙的外貌映衬其乐于助人的高贵心灵也。

作者随后又对男孩子展开了神情描写,只见他“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此段文字耐人寻味,它精彩准确、惟妙惟肖地刻画了男孩子既想帮助“我”、又怕被“我”拒绝,反而让自己陷入小尴尬的矛盾心态。

作者的文笔在继续延伸着,随后又以细节描写刻画了男孩子这种矛盾心态,但见“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

读文至此,人们不禁要问,男孩子为什么“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他“似掏未掏的样子”,是想掏什么呢?是什么东西像“刺猬一样什么扎手”呢?这就不仅“让我感到奇怪”,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随后,镜头又转回来了,只见作者裤袋翻遍,也没有找出两角钱,于是,他“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而“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于是“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段描写也,就将作者置于矛盾的风口浪尖上,使得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同时也对男孩子再次予以呼唤,并对其助人之举铺垫了第二笔。

正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就在此时此刻,“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作者“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只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此言也,就豁然解开了前面男孩子尴尬表情和尴尬之举的谜底,让读者一下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呜呼,本是助人之举,竟然还尴尬,竟然还懦弱而言“我这里有两角钱”,这就更见其善良天性,此乃世间真正的大善良啊。

男孩子“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外乡口音很重的话”者,遥呼了文首那句“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展示了其农民工的身份,而“羞涩地脸红了”呢,则又一次使用细节描写,刻画了其善良天性。

此时此刻,作者也终于明白男孩子刚才尴尬的原因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并进一步揭示了男孩子的尴尬“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

随后,作者接过了钱,那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此言也,作者是满含深意的,它既是纪实,同时也具象征意义。

你看,这“两角钱”多像男孩子啊,正如男孩子外表是朴素无华的,而其心灵是有热度的,这“两角钱”外表是“皱巴巴的”,却满含着人心的“温热”。

“虽然只有两角钱”,却是礼轻情意重啊,于是“我还是谢了他”,让人感动的是,男孩子面对感谢,竟然“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这就再一次使用细节描写,深入展现了其善良天性。

是啊,男孩子凭借微薄之力,付出真情,遂而消弭了冷漠,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让你我心相系,情相牵,让天涯若比邻,让温情满人间。

作者感动了,于是发自肺腑地赞叹道“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这里使用了直抒胸臆手法也。

寄完信后,作者去附近超市,“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于是“又回到邮局里”,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男孩子“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于是,再次情不自禁地直抒胸臆道“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此言也,既正面赞颂了其笑容之清澈干净,同时,也对那炎凉世态和冷漠人心予以顺手一击。

作者“走到他的身边”,“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因为“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因为“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

这就既赞颂了男孩子的助人善举,同时也升华了文章主旨。

正如作者所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不是么,倘若作者一味老实,锱铢必还,那可真是颟顸酸腐,刻板枯燥,蠢陋不堪,憨劲十足,不识风情之至也。

作者在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后,“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然后,郑重表示了谢意,这让男孩子“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哦,这笑容是助人后心灵产生的如沐圣雨、如饮琼浆的陶然感和愉悦感,它比两角钱可值钱多了。

文章最后结尾了,作者恋恋追叙道“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为什么忘不了他?因为他曾帮助过我,并“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此言也,再次重申了主旨,并与文首之言遥相呼应,暗递秋波也。

文章读完了,但是男孩子那尴尬的神态和羞涩的笑意,一如余韵绕梁,浮现眼前,真切感人,挥之不去。

哦,那清澈明媚的笑容,熨帖安舒的笑容,天舒地展的笑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