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梵高,向你祭色!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谢忠民  2018年01月19日11:04

梵高,向你祭色!

我这么写梵高,完全是因观看一幅《星光灿烂的夜空》画作而随感动笔的,这里我仅就个人所接触梵高的感觉,来表达自己对梵高热爱强烈色彩的崇敬之情。

梵高毕竟是这样的画家。

梵高如此疯狂热爱夜晚,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在日常工作与日常工作之间里,我多次见到一幅《星光灿烂的夜空》画作,便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惊人气息,尽收眼底的就是幽蓝寂寞的夜晚中孕育着勃勃生机,茫茫夜色的天空中闪烁着满目星星,格外夺人眼目,感觉十分震荡。整幅画中,杂乱无章的底层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表现出一种寂静无声的周围环境,然而与上面粗犷弯曲的线条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对比,出现着强烈盘旋的一团云龙,似乎被一股汹涌、动荡的激流所吞噬。山腰上,细长的教堂尖塔不安地伸向天空。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烦闷、动摇,在夜空中放射出来夺目艳丽的色彩。在这种夸张变形和强烈视觉之间的冲突对比中,村落在发狂、山头在骚动、月亮在颤抖、星云在旋转,一瞬间翻卷缭绕、直上云端的柏树,看起来像是一团巨大的黑色火舌,此刻都笼罩在黑夜天色之中,反映出梵高躁动不安的整个情感和狂呼迷惑的幻觉世界。

梵高的一生也许热爱夜晚,因为他的一幅画作《星光灿烂的夜空》。我觉得,星光灿烂的夜空承载着梵高的梦境,他站在夜空的高处,凝望茫茫黑天,眼前好像空空如也,向整个城乡一眼就能望尽,那儿没有汽车的喧嚣、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行人的匆忙、没有房屋的声音…… 我找到了梵高在1888年4月9日里写道:“我一定要画下繁星的夜空以及柏树或者成熟的麦田,这里的夜色特别美。”他发出令人惊人的意思提及夜晚特别好看,给后世带来了引人瞩目的夜色画作。

应该说,一幅未经雕琢、由华返朴的《星光灿烂的夜空》画作是一种天然艺术,也是一种原状品味。这幅画作好像是满目疮痍的,然而独特的色彩风格使得世人一眼就认出是梵高的作品了。

我再次觉得,梵高用千疮百孔的大胆色彩创造了这一幅画《星光灿烂的夜空》,这幅画作因他而名声大噪。梵高这些疯狂奔腾的、无法驾驭的思想,最终以生命为祭色,奉献给世界以天然绝美的回响。

这幅画作我以前多次看过,尤其是学生时期十分震撼。我现在再看一次,依然如故。

我深有感触,梵高的人生如同行色匆匆,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画葬劈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梵高的整个艺术跨越时空,每每撞击这些与它们心灵相通,大家仿佛听见了他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久久地注视着这幅值得世界各国关注的《星光灿烂的夜空》画作。

你看,《星光灿烂的夜空》着墨不多,满目漩涡的是令人心惊肉跳的灵魂,各种回旋形状的组合存在十分大胆的色彩,充分露出梵高满心激荡的色彩观念。

更加惊讶的是,在2004年3月4日,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公布了一张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太空照片,声称“这幅太空摄影作品与梵高的名作《星光灿烂的夜空》有‘异常相似’之处。”就此,这幅画作《星光灿烂的夜空》展现了一个高度夸张变形与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

我最后觉得梵高埋藏在灵魂深处对宇宙、世界的感受,他内心充满想象、沉思遐想,由于长期处于癫狂状态中得到超于常人的感悟能力和绘画表述能力。

鉴于《星光灿烂的夜空》的启发,我不由得发自内心的追忆,不是部分时间,就是一切时间改变了自己的样子,在心里留下了梵高的影子。在流年之间,我为谁记住,为谁流泪,为谁狂欢,为谁落寞等等,都定格在了这些若干年的沉淀里。一件东西、一封信笺、一个手机、一声问候、一句想念等等,都可以勾起这样的记忆来……

时间和空间仿佛在这里相互纠缠交错,让人分辨不清梦幻和现实的距离,我为此想起鲁迅早就说写过了《华盖集续编·小引》:“这里面所讲的仍然并没有宇宙的奥义和人生的真谛。”

一个色彩专家的偶然发现可能会改变人们对梵高作品的看法,因为传言说梵高是色盲,这个传言一直被大家用来解释为什么这位画家对色彩的运用会如此大胆。可见一斑的是三种色彩几乎没有过渡 —— 梵高以绿、黄、红三大块色彩重构了这样一来的画坛。

梵高处于自己艺术风格的顶峰,虽然他自杀正值年仅37岁,从事绘画只有6年,但他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这样的风格使他跻身于最受欢迎的现代画家的行列,连许多画作也频频出版了,超过了所有其他画家。

我凭着臆测,真正的源头恐怕还是来源于人类的潜意识之中,促成了梵高产生这种原始的意识,他显然已经脱离现实,可能是出于自己的想象,画出如此色调的目的是向人类献给色彩的灵魂。

如果你懂得向梵高致敬,就要祭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