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为了心中那片海 ——《少年海》读后感

来源:文艺报 | 李秀儿  2018年01月19日10:27

不经意间,打开了一片蔚蓝的海,我被大海汹涌的潮汐、洁白的浪花、翻飞的鸥鸟、以及神出鬼没的各种大小动物所吸引,更被以大海和防护林为背景的两代少年艰难曲折的成长故事深深打动。缪克构的长篇小说《少年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用如诗如画的语言,构建了一个精彩绝伦的童话世界。阅读这部作品,我仿佛回到了自己记忆深处的故乡,小玲子、立权、洪财……那不都是我儿时的伙伴吗?作品中的叙述者“我”,与儿时记忆中的我,又有几分重叠相像呢?

作者谙熟海边的生活,海边的防护林、海边养鸭、晒海盐、岸边的螃蟹,还有那些貌似恐怖阴险的蝙蝠……这些海边的童年生活经验,在作者笔下是那么迷人、有趣。

书中“我爸爸”洪林,是我最喜欢也最崇拜的人物。对他的喜欢,我是从心痛开始的:当他的胳膊在对赌中被砍断时,我的一颗心提到嗓子眼儿上了——这个过继而来的少年,在没有血亲的家庭关系中,在封闭乡村的宗法势力强大挤压下,他会顺利长大吗?在他注定坎坷的成长道路上,还会遇到哪些痛苦和麻烦?我对他的佩服是从他插秧开始的:他以手代脚,在田泥中跳跃挣扎的场景,深深印在我脑海里——这是一个怎样不屈的少年。我对他的崇敬是从他养虾开始的,他经历过成功和失败的多重考验,始终没有向灾难低头,始终敢于向命运说“不”。我对他最深的感动,是他为伯伯送终——与其说这是他以善行终结了仇恨,完成了和解;不如说是他以宽容博大战胜了渺小的自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觉醒和飞跃。“我爸爸”洪林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少年海”最迷人的风景;更像一部启示录,为所有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立权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尽管驼背、家贫,却是一个迎风而歌的俊朗少年。他聪敏、早熟,有着属于自己的生存智慧。洪财,一个让人讨厌、犹如苍蝇一样让人避之不及的“坏孩子”,在成长的记忆中,他却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当我们为立权的苦难和不幸而同情悲悯时,却遗憾地发现:他变了,变坏了。咦,他怎么又在由坏向好的转变中,跌进黑暗的河底,死了呢?作品中每一个人物好像都背负着一块神奇的调色板,或阴或晴、或明或暗,人物的善恶美丑在发生着自然而奇妙的转变。正是这些转变,可以照见我们每个人成长道路上,那些刻骨铭心的美好或丑陋,那些难以释怀的惆怅和遐想……

《少年海》中的人物和故事,让我想起另一部写苦难和成长的经典之作:曹文轩的《草房子》。油麻地上的那所乡村小学,秦大奶奶、杜小康,桑乔、桑桑、细马、秃鹤……曹文轩善于将笔下人物渲染到极致,牵动着读者的每一根神经,让你扼腕、揪心、叹息、难受、流泪、失魂。而《少年海》的特别在于,缪克构懂得少年读者的独特审美需求,知道叙事的快慢节奏,善于运用停顿。一段血亲家族与过继家庭之间惊心动魄的重重矛盾,固然是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内核,但是,作者并不需要时时在这里着力,而是经常笔锋一转,随之呈现的是那些明丽的亮色,随着鸭子、小鸟、小狗、小蜜蜂、老鼠、蝙蝠、海龟、螃蟹、虾、蛇等小动物的登场,这几乎成了一个乡村和海洋交织的动物博物馆。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停顿有着国画当中“计白当黑”的特殊效果。当作家俯下身子,用诗意的文字去打量这些小动物时,少年读者的好奇心也会在这里得到极大的满足,他们在此看到了一个与自己成长经验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作家对各种小动物的观察、对童年游戏的描绘既充满童真童趣,又特别讨巧地体现出自己的匠心和特色。

《少年海》里的几个人物都是“弱者”:被爷爷丢弃的没有脚的第一个奶奶、驼背的少年立权、独臂父亲洪林、没有户口的“黑人”小玲子……作者花费大量笔墨,倾注于对这些弱者命运的描写,固然与作品“苦难叙事”的视角以及作家悲悯之心的价值取向有关,更与作家试图借助人物,引导少年读者从小学会同情弱者、平等待人的努力有关。如果孩子很早就学会这些,比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因为,它关乎着实现一个全面的人。

《少年海》是一部优点和特色突出的小说,是一部让我温暖、感动和受益的作品。如果说还有些小小的不满,那就是作品在充分性、自然性方面,还存在某些瑕疵。在我看来,只有充分的真实描写,才可能实现人物转变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这些问题的存在,也许与儿童文学长篇小说的篇幅体量局限有关,也许与作家追求作品画风的简单透明有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少年海”。从这个意义上说,《少年海》是一部励志小说。它砥砺我们,不被苦难所吓倒,不因命运而屈服。它以生动的文学形象,让我们记取成长路上那些深刻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曾经有过的美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