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欲济苍生未应晚 ——巩本勇长篇小说《苍生谣》赏析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任启发  2018年01月29日13:33

对于黎民百姓的情怀,对天下苍生的态度,决定一个作家认识生活的深度,也决定了一部作品反映生活的广度。心系苍生,情写百姓,虽然未必能改变什么,但能以苍生百姓为念的书写,对于前世今生无疑是一种最为有益的纪念。

李白在《梁园吟》一诗中,面对今昔变迁的沧桑感,对于隐居高士的期许,吟出千古名句:歌且谣,意方远。东山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而山东桓台作家巩本勇积十数年之功力,完成了一部可以向父老乡亲致礼的长篇小说《苍生谣》,对于一个从事诗歌写作的诗人来说,这种转变是值得欣慰与褒奖的。

以诗歌的形式与以小说的形式抒发对故乡的情怀,其影响之深远,刻画之深刻,表现之深沉,在今天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这种转变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我从巩本勇身上看到了这种转变,尤其是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回归是一种值得肯定与赞美的。

小说以孙大宝从援蒙的边疆,回到家乡龙湾村,发现一切都变了样。从大饥荒开始,到建筑队获得鲁班奖,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以王翠翠用尽一生的勇气,说出那句真情告白:俺,稀罕你为结束。孙大宝历经沟沟坎坎,终于修成正果:作为一个男人既收获了事业,也收获了心爱女人的芳心。这是一个很完美很经典,大团圆的故事构架。

这部小说用四十万字的篇幅展现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农民走出乡村,走向城市,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土地平起平坐的,甚至于可以平地起高楼的那种挣脱束缚的豪情,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中,描写了众多命运相差很大的人物,在不以情节曲折为追求,而以生活原汁原味,以建筑农民工为群像的叙述中,还原了那时那地那群人的生活图景。

对于他们,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我们见到都只是平地矗立的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披星戴月,忙碌的身影从来不曾以他们的面貌示人。他们虽然也生活在城里,但是对于日益繁华的都市仿佛是刹那的流星,一闪而逝。

书中用很大的笔墨,描写乡村生活的人情往来,在今天很多年轻人看来过于繁琐,过于讲求,以至于变得很迂腐,有些冥顽不化,尤其是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中的请戏班子,除了感觉扰民,没有一丝好感。而实际上,中国古老的礼乐治国的良好愿望,只有在乡村的习俗中,还能够窥到一些影子。书中对于这些风土人情,有过详细的描述,对于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这里只要高声诵读几遍书中引述的《十月连环夯》,一种情景带入感是相当逼真的。我们看那时的影像资料,最感震撼的是那时成千上万的众人,一起参加会战的场景,在那种情景下,没有韵律高亢的号子,是无法完成协调一致的工作的。其实这样的号子或者民歌在各地都有不同的演绎,就像喝酒划拳时的不同说辞,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趣的变通。

女性人物的刻画是这部作品的一大亮点。王翠翠的形象在书中凸显的尤为明显,连男主角都被她的机智活泼,钟情大胆的情怀所淹没。她对待男人的态度,既有农村淳朴的道德情感,又有新时代女性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有失望,有无助,有欣喜,有无奈,种种如意不如意的境遇,在她柔软的心中变得无比坚强,既灵活又不失原则,可亲可爱!其他的女性,如侯秀玉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孙菊追求幸福生活的果敢,孙爱莉在酒桌上的机敏,甚至是李雪慧的痴情与无情,等等。几乎书中写到的所有女性都很动人,没有一丝一毫的酸腐气息。在城乡之间,她们没有屈从于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压力,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不断地调整自己,她们的蜕变是最为成功的。

相对于这些生动的女性角色,大多数男性变得有些干瘪,甚至是符号化,脸谱化,以议论的文字代替了性格的刻画。而且从文章的小标题来看,作者的褒贬是很明显的:邓吉刚移情,鲁如林出轨,鲁如林杀死情妇等。锋芒所指,读者自然先有了一个判断,这种春秋笔法,对于小说这种文体来说,有些泄露天机之嫌,对于读者的阅读欲望也是一种遏制。

还有作者在文中所做的议论,总能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好似与老朋友聊天,慢条斯理而又真诚友善,不强加于人,也不期待读者一定认同。这样的段落几乎每个章节都能找到,比如,一个男人像是一个蓄水池,池子里的水满了就会溢出来,水满不了或溢不出来,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池子漏了,二是死水一潭。如果生命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平静便应该是最美的留白。人若真想拥有平淡如水的日子,那就要学会放下。

这部小说如果按照严格意义上来讲,可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大,尤其是作者在运用史料方面,在小说脉络的推进的情节上,在刻画人物的细节上,乃至在灵活运用当地民风民俗的典型故事上,可以开掘的元素还未曾运用到一个别出心裁的程度。来日方长,毕竟对于尚处在年富力强的作者身上还有机会,在下一部,下下部的小说中,得到弥补!

在一次聊天中,当我得知这是一部应报纸连载需求而写的小说,对于其中详尽引用一些背景材料,并且解释了很多在读者看来很常识的知识点,有了更深的体认。毕竟连载与一部完整的小说的阅读无论从习惯上,还是读者的诉求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巩本勇在这部小说的题记中写道:万物苍生,幻化由心。任何意义的写作都是作者本心的呈现,即以心为出发点,也以心为归宿。正是作者有着一颗念念不忘乡村的赤子之心,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仅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部献给生活在齐鲁大地的一代农民最至诚的赞歌,值得我们细心阅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