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新时代女性写作应有的意识
来源:文艺报 | 李 云  2018年03月07日10:16

新世纪女性文学,从“个人体察”到“万物悲悯”,从真切表达女性的心理体验到描摹时代的集体记忆,一批批作家用笔触书写出各自不同的人生经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创作风格,给中国文坛带来的惊喜和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一些女性作家的“自传式”、“内向式”的写作习惯,对时代警觉和对现实疏离的姿态,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倾向。因而,面向新时代,如何从“闺房”到“旷野”,如何把握、处理和表达当下风云变幻、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经验”和“新现象”,形成更加开阔、更有现实感的女性文学风貌,就迫切需要当下中国女作家做出新努力。我认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女性作家要践行四个意识,从“个人化写作”的困境中突围出来,回到现实大地。

责任与力度 当前流行着一种叫“历史终结”的论调,认为当下时代不再上演历史变革的大事件,因而历史宏大叙事该终结了。这个论调我认为是不严谨、不正确的,新时代生活仍然波澜壮阔,我们的作家面临的困难是,对纷繁现实和速变转型社会的把握和表达缺乏一个支点,往往从个人经验出发书写生活,而缺乏历史总体性的眼光和对当下深层次的审视以及对未来变革的预测。从1990年代起,女性写作步入了“个人化写作”、“身体写作”等“向内转”现象,一些女性作家囿于“小我”情感领域,在碎片化的日常生活中游走,对现实缺乏热情,笔下“多余人”泛滥,“时代新人”缺席,同质化、小资化、书斋化写作盛行,作家对时代的担当处于模糊、退缩和失守状态。因而,面向新时代,我们的女性作家要“向外转”,把“我”放进社会现实中,去描写新时代的“新史诗”、“新气象”、“新人物”、“新精神”;要从“自我囚徒”中解放出来,拓宽对现实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洞见生活本质的真实,有意识地唤醒和不断接近、把握整体性经验,使作品更具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我们的写作才能以对现实的关注,重新返回当代社会的公共言说空间,使作品触觉敏锐、质感丰盈,呈现出更为广阔意义的表达。这是一种文学使命和责任担当,它决定着作家的胸襟和文学格局。

生活与深度 里尔克告诉我们:作家要有足够的伸缩力、容纳力和间离力,要与世界建立丰富、深刻的联系,要对时代发展本质有自己的看法,要站在更高的审美的角度去书写生活。文学作品要动人,就要真实而有深度,这些都来源于深切的生活。面向新时代,我们的女性作家要守望生活“现场”,进行“有根基的写作”;要深入生活,到人民群众中去汲取创作资源和营养,真正写出人民心中所想、人民心中所念的作品。我们要深扎大地,把自己熟悉的生活吃透,从而创作出厚重有力的文学作品,而不是远离时代、远离现实、远离生活,表达矫情和作伪的“个人经验”。我们要走出“小我”的内里营造,面向更为广阔的生活与社会变迁,用个体经验映照生活的脉络及历史前进的步伐。我们要在现实主义的格局之下,在更加宽广的社会背景下,把自己最深沉、最细腻、最熟悉的那部分生活经验和时代感知呈现出来,这样才能写出急速发展中的中国时代面貌,写出具有鲜活生活质感的作品,写出一代代人命运轨迹与精神变迁的作品,写出真正的中国故事来。

女性独特写作与作品的温度 女性独特写作意识是对当代女性作家艺术表述上的要求,它要求女性作家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温情、悲悯等特点,进行个性表达,形成自己独有的写作风格。当下的女性文学能自觉地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出发,书写女性经验、女性认识和女性体验,往往将思考的重心放在当代人事业与爱情的矛盾冲突上,有着对现代情感的反思,但也有身体意识、个人呓语等缺陷。面向新时代,我们的女性作家要在开拓创作视域的同时,形成自己的丰富而善思的独特文学品质。作家可以以温情和悲悯的情怀思考人生、捡拾历史,用细腻敏锐的笔调于看似琐碎中发现温暖和明亮,写出大时代转型期中国人的情感;可以从最初的婚姻情感开始,将目光投向更为远大的世道人心,关注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书写世风世相、家国春秋,从女性、婚姻、家庭与情感之中跳脱出来,以女性心理、情感和命运的状写,表现对国家民族的关怀与忧患,建构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学世界;可以以对中国文化的自觉体认,对中国人经验与情感的敏锐捕捉,以及对传统中国美学的新探索,讲好中国故事,表达中国情感……如此当代女性写作的创作风貌才会百花齐放。

精品与气度 文学写作是一种将自己的生命、生活方式与文学联系起来的精神性追求。作家要从自发状态进入自觉状态,才能写出具有精神特质的精品力作。因而,面向新时代,我们的女性作家写作时,要反对一般性写作,提倡有难度的写作,要反对习惯性写作,提倡创新性写作。我们要把笔触伸展到整个民族、国家的历史性巨变的脉搏上,进行“有难度的写作”,让文学所秉承的真诚而崇高的作家立场和高贵而纯正的文学品格回归灌注到作品中去;要从审视历史的思想与哲学的高度,通过对生活“现场”的不懈守望和对现实的正面强攻,不仅从时代深处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资源和精神家园,还要找到当下时代恰当的文学形式,重塑新叙事形态;要增强写作耐力和创新能力,以脱离自我重复和惯性写作的勇气,实现一种对文学表达可能性的探索,写出他人不能复制和自己不再复制的作品来。

面向新时代,女性作家要在时代与个人的双重坐标系中重新定位,获得文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