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改革开放40年,中英两国文化交流扎实开展

来源:中国文化报 | 项晓炜 马 蕾  2018年03月13日12:36

原标题: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英两国文化交流扎实开展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英两国关系“黄金时代”加速推进之年。在此背景下,深入思考中英两国文化交流合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创新,做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以英国为基点,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与互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塑造国家形象、提高国际话语权。这些重要论述,为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英两国都是文化大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都提倡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近年来,“中国文化热”在英国持续发酵,中国文化影响力全面扩大。作为落实习近平主席出访英国成果项目,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系列活动吸引了英国观众近3万人次,主流媒体报道踊跃、好评不断,掀起了“中国戏剧热”。今年,特拉法加广场及周边中国城春节庆典活动现场观众达70万人次,与英国“欢乐春节”活动一道,又掀起了“中国春节热”。伦敦首届设计双年展、伦敦设计节、伦敦手工艺周、爱丁堡艺术节等推出的中国创意作品和产品,当地民众争相观摩和选购,再次掀起“中国创意热”。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中英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还辐射到了欧洲乃至北美,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营造了海外基点。

促进创意产业合作,推进对英文化贸易顺利开展

推动中国在英国文创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全方位升级对英国文化贸易是我们面临的重要工作。面对“脱欧”背景下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近年来,中国进一步加强与英国时尚协会、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英国电影协会等机构联系,以伦敦设计周、伦敦手工艺周、伦敦设计双年展、英国电影学院奖等为载体,打造行业交流与合作平台;加大参与爱丁堡艺术节、南岸艺术中心“艺术中国节”、萨德勒斯·威尔斯剧院“亚洲艺术季”、Art17和Frieze艺术博览会等英国创意产业展销平台的力度,全力打造中国文化产品进入英国的通道。以中国国家京剧院为例,该院以商演形式连续3年进入英国主流院线演出季,还通过商业运作获得了九成以上的上座率,英国主流媒体给出了4星至5星的好评,为中国演艺产业进军英国开了个好头。2017年8月,上海国际艺术节在爱丁堡艺穗节框架下举办了“聚焦中国”活动。该活动包括7个项目,演出66场,英国各界人士给予高度评价。目前,爱丁堡艺穗节被称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艺术节,在其框架下举办的“聚焦中国”活动,展示了中国传统和现代演艺精品项目,既有利于中国在英国文化工作的深入发展,也有力推动了中国演艺精品项目走向国际市场。今后,应进一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主动作为,以全局性和战略性视野,深化对英国文化创意产业、文化贸易工作的扶持,加强产业合作,积极改变文化贸易逆差局面,为将文化贸易打造成中国经济发展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产业作出贡献。

维护文化多样性,积极对外宣传中国理念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上,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文化的相互碰撞、融合,呈现出蓬勃繁荣、丰富多彩的面貌。我们应以开放的姿态主动投入世界文化发展和竞争的潮流中,勇于面对未知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加大公共外宣力度,打造对欧文化传播基地,根据当地特点加强主流媒体报道,扩大与英国学界智库合作,并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与新兴科技相结合,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其次,积极对外宣传中国理念,进一步推动与英国的文化交流,在英国建立中国学研究网络。为此,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处积极与英国主流知名学者、智库合作。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处推动下,结合今年的伦敦书展,计划邀请安东尼·吉登斯、马丁·阿尔布劳等知名学者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议题进行研讨,并计划在伦敦书展期间推出马丁·阿尔布劳新著《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走向全球领导理论》,帮助各国读者理解中国的发展理念。

再次,加强推广中国文化进校园,扩大中国文化在英国的影响力。近年来,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处全面加大与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地区工作伙伴的合作力度,积极推动中国文化活动走向地方、走向基层、走向青少年。作为“欢乐春节”的子品牌之一,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处连续两年与苏格兰相关机构合作,积极开拓“中国文化进课堂”项目,举办了“中国春节海报设计比赛”和“郑和下西洋”主题戏剧演出等活动,得到当地中小学生的热烈响应,活动效果超过预期。

做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要时刻牢记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核心意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创新求发展,以共赢聚人气,以合作求深入,以务实保长久,以产业为重点,在思想理念和工作方法上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