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阮章竞手稿与国家图书馆和中华书局的渊源

来源:文艺报 | 阮援朝  2018年03月16日10:42

国家图书馆和我父亲阮章竞的渊源是在1954年,那时我刚上幼儿园。当时的北京图书馆向中国作家协会征集作家手稿,父亲用一封挂号信把《漳河水》手稿寄到了文津街老馆。我是在2012年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时,在国图展柜里看到这个信封的。熟悉的毛笔字迹触动了我,当时陈洪彦说:“信封也是文献的一部分呀。”这话令人感动。

父亲13岁就做了油漆店学徒,一辈子保持着对手工劳作的兴趣。《漳河水》手稿是他用纸捻折页装订的。他留下的手稿常常是要手工装订,这是他完成创作后的一种享受。他用纸捻、棉线、毛线装订书,当然也有用书钉的时候。《漳河水》手稿里有毛边纸稿纸,也有宣纸稿纸,黄中夹白深深浅浅的,一看就是多次修改抄补后的稿子。手稿第一页小序下面钤的馆藏章也是“北京图书馆藏”,看上去就有历史感。

我1980年错过恢复高考的机会,上了人民大学的函授学院,同班同学中有现今在国图善本部的古籍鉴定专家赵前。父亲去世后的2001年,我们兄妹把他老人家的藏书和一部分绘画作品、全部的篆刻作品捐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捐后总觉得有些遗憾,想着能留下一份印谱才好。赵前说:“我帮你找大内高手啊。”他找到善本部金石组的副组长贾双喜。父亲治印不单刻印面,还把印章的侧面当记事本用,刻了许多边款。有一块大石章“十三岁火头军”,印床都放不下,他就刻了顶款。我把印章从文学馆库里借出来,送到善本部,交给贾老师。他拓成的“珠江印存”宣纸折页。折页朱印墨款,古朴规整,错落有致,我拿到时真是无比兴奋,这可是国家级的手拓本。200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阮章竞绘画篆刻选》,用的就是贾老师的拓本。

最近十几年,我怀着一份孺慕之情,一直在努力整理父亲的遗稿。其中有一份是父亲1981年1月在北京作家协会对诗歌组和民间文学研究组专题谈《漳河水》创作的手稿。我想《漳河水》诗稿已在国图,这篇创作谈理应与诗稿相伴。国图派当时负责这方面工作的李小文接受了这个手稿。她将手稿全文刊登在国图出版的《文津流觞》2002年总第五期上,替我完成了父亲的一个遗愿。父亲在样刊上曾批注道:“《文艺研究》发表时因安排不下,做了删改。我看过,但时间只有半天,就要排版,最后一段未阅。准备出刊后恢复原稿”。恢复原稿的愿望是在国图实现的。

2013年4月我将父亲一生所存笔记捐赠给国图,这些笔记无论在规模、深度上都超越之前的捐赠。3月我提出捐赠愿望后,善本部的谢冬荣就带人到家里来看手稿,商定了具体的交接办法。手稿入库后不到3个月,国图就完成了全部的电子化扫描工作。以后我们又就手稿的整理使用达成共识。之后,在中山市政府的帮助下,我们申请立项了“国家图书馆藏阮章竞手稿文献整理研究项目”,该项目3年来稳步进展,120万字的工作成果即将发表。

中华书局是有百年深厚积淀的出版机构,此次出版《阮章竞太行山笔记手稿四种》,开拓了一个新的选题方向。这个选题的创意者郭又陵是原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社长,做过“中华典籍影印系列”、“民国文献影印系列”等一批极具价值的影印书籍,他和善本部合作得非常默契。他退休后到中华书局,得知我在整理父亲的手稿笔记就提出选择部分笔记作为“革命历史文献影印系列”的第一部出版。他原来选择的笔记还有父亲1961年2月到5月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访问墨西哥和古巴的两册日记。因为代表团在古巴期间,亲历美军轰炸哈瓦那机场,卡斯特罗宣布古巴选择社会主义,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在吉隆滩登陆等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很有特点,但后来考虑到选择的笔记内容要相对集中,所以最终定为现在的内容。

在编辑工作中曾遇到一个很具体的问题,就是父亲1948年3月,在安阳东西积善村所作的《土改记事录》,写在石印本《资治通鉴》裁开的背面,原书的印色透过纸背,记录的笔迹墨色又偏淡,严重影响辨认,技术怎么处理?我一度曾想过用附加录入文字的方式来解决。我用了10天的时间录音全本手稿,书局的编辑听录音打字。做完之后我感到与影印本的初衷不搭调,但放弃这一册还心有不甘。原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总编辑徐蜀,退休后也在中华书局,是他下的决心将这一册彩印,而彩印增加的成本何止翻倍。我真心钦佩中华书局出版家们的格局和胆识,若非斯社,这册笔记无缘以影印本面世。

与中华书局的此次合作使我具象地认识了百年老社出品之精良。拿到样书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比原稿还清晰!

国家图书馆在2009年,中华书局在2012年先后庆祝了自己的百岁生日。因整理父亲遗稿,我有机会与这两个机构合作,相信父亲会感到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