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母亲的脊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吕瑞杭  2018年03月20日13:28

母亲在世时,自从得了脑血栓之后,行动就不方便了,需要借助一个四条腿的小凳子行走,时间久了,脊背显得弯曲了,像驼背的人一样。

母亲的脊背原来很宽阔,挺直,缘于母亲是个富态之人,历经风雨,勤于劳作。母亲那宽阔的脊背像一堵墙曾经为我们遮风挡雨好多年。

小时候,母亲的脊背是我们的乐园。顽皮的我不乐意走路了,就哭着让母亲背到她的脊背上,立刻停止了哭声。小脸贴着母亲的脊背,找到了母爱,找到了家,找到了温暖。有时候在外面受了别人的欺负,只要遇到母亲,哄到脊背上,就安然无事了。母亲扭动着身体让那些调皮的孩子够不着打我。忙时,母亲一只手托着我的小屁股,另一只手还要不停地干活。玩累了的我有时还会在母亲的脊背上睡着了,细心的母亲感觉到我没有了动静,会放下手中的活,将我揽到胸前或者放到炕上。

曾几何时,在母亲的脊背上晃来晃去的,上蹿下跳的,母亲全然不顾。母亲偶尔不耐烦时会用手捏一下我的小屁股,免得摔下来,我回立刻停止晃动。孩提时,在母亲的脊背上擦过汗、撒过尿、蹭过鼻涕,可母亲“全然不知”。母亲的脊背还是我儿时的温床,冬日里,寒风刺骨,我冰冷的小手会伸进母亲的腋窝下,那是天底下最温暖的港湾,不一会儿,我的小手会被暖的热乎乎的。

赖在母亲的脊背上,母亲偶尔让我用小手给她挠痒痒,比如母亲的脊背处、脑后、耳后,与母亲挠着痒、逗笑着、摇晃着……享受着无以伦比的天伦之乐,其乐融融。

姥姥家距离我家大概四里路的样子,每当母亲要去姥姥家时,我们都乐意争着去。那时候完全是步行,道路还坑坑洼洼的。母亲去前总要与我“约法三章”--------路上自己走,不能让背着。可走不到一半的路,我就哭着、嚷着喊累。慈祥的母亲,顾不得自己手里的东西累赘,还要将我背到脊背上,让我享受着暖暖的母爱,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渐渐长大后,看到汗水浸透了母亲脊背上的衣衫,我会主动下来走路,有时候还会一溜烟似的跑到母亲前面的老远处,让母亲追我,母亲不顾及自己的劳累,一边急着快走,一边喊着我的乳名“慢一些,慢一些,别摔倒了……”。

少年时,母亲在石碾上勤劳的身影至今难忘。母亲挺直着脊背,头上顶着笸箩来往于家与石碾旁,为了一家的生计从早忙到晚,没有说过累。

光阴似箭,我们姊妹们都成家后,母亲就患上了脑血栓、糖尿病。原来挺直的脊背变得不再挺拔,腿脚变得不再灵巧。母亲不得不借助小凳子行走。母亲拄着小凳子在屋子里“哒哒”的走着,孩子们的心里就能感觉到母亲的存在,心里有种家的感觉。有时候我还会刻意让母亲站在墙根“贴菜饼”,尽量让母亲的脊背挺直,免得脊背更加的弯曲。可是没有五分钟,母亲就坚持不下来了,把小凳子给了母亲,母亲心里就踏实了许多。半年后,母亲也就习惯了,原来1.6米的身高变成了1.1米,从后影望去,绝对看不到母亲的头,最高的位置就是母亲的脊背,弯曲的跟一张弓似的。尽管如此,母亲弯曲着脊背可以生活自理,也是我们最大的福气,在大家精心护理下,母亲弓着脊背可以行走自如。

母亲的脊背越来越弯曲了,连夜晚睡觉都成了问题了,我的心里一颤。平日里习惯了仰睡,从此要改为侧睡,自己还不能翻身。由于母亲的右侧肢体活动受限,所以母亲都是左侧睡觉,长期固定的一种方式,正常人都会觉得不舒服,可母亲从来没有嚷过一次痛,没有喊过一次累。善良的母亲,老了竟成了这样,我们做儿女的心里都不是滋味。

父亲走的早,我们呵护着母亲,就想当年母亲呵护自己的婴儿一样。我们下班后,看到母亲弯曲着脊背在屋里走来走去的,叫一声“娘”。母亲答应一声,心里都是暖烘烘的,因为我们是有妈的孩子。小时候,我们是母亲的牵挂,我们大了,母亲就成了我们一家人的牵挂,隔三差五的回去看看母亲,心里能找到家的感觉,家的温暖。孩子们还时不时的与母亲合个影,生怕有一天母亲卧床了,想要与弯曲着脊背的母亲照张相都困难了,机不可失呀。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2016年的秋天,母亲跌倒了,让原本弯曲的脊背几处骨折,无疑是“雪上加霜”,风烛残年的母亲彻底卧床了。母亲侧卧着身体在床上不足一年,带着无穷的留恋,离开了深深爱着她的孩子们,走的悄无声息。

而今,回老家的次数寥寥无几,牵挂少了,思念多了。思念久了还会取出与母亲的合影看看,倍感亲切。望着照片上母亲弯曲的脊背,想起了那是儿时的温床,沉醉在满满的幸福之中……泪眼模糊的看到母亲拄着小凳子,佝偻着脊背走来走去的,不远处传来小凳子的“哒哒”、“哒哒”的响声了,朝我的方向走来,越走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