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最是真情感人心:电影《出山记》热映背后

来源:光明网 | 吕慎 李丹阳  2018年04月27日07:48

一部堪称“黑马”的作品《出山记》荣获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评委会最佳作品奖。这部记录贵州遵义大山里脱贫攻坚故事的电影,不是热门主题、没有专业演员和剧本、演的都是基层一线的真实生活,却成了近期纪录电影市场的“大赢家”。4月26日,此片在北京、上海、重庆、贵州、江苏等地的1483多家影院上线一周,好评如潮;网民中颇具影响的“豆瓣”影评也是众多五星推荐,其中一条写到:“主旋律能引人入胜并不容易,但这部作品用真情打动了我。”

热映:市场上叫座 文艺界叫好

4月20日上午,遵义星天地影城放映厅内座无虚席,现场观众聚精会神地看着电影,不时传出阵阵笑声。谁能想到,银幕上正在放映的并不是什么热门的商业喜剧片,而是讲述脱贫攻坚的纪录电影《出山记》。

“首映当天我们为《出山记》排片6场,每一场的上座率都在95%以上。上午前来观影的观众太多,都排起了长队。”影城值班经理王晓红说。

现居上海的近70岁老人吴万寅曾在遵义工作40余年。看到过去交通闭塞的穷地方发生了巨大变化,老人感慨不已:“基层的干部不辞辛苦、呕心沥血地推动易地搬迁工作,让人十分感动。所有干部都应该发扬这种精神,带领群众跨越脚下的大山,也跨越心头的大山。” 吴万寅发起倡议,邀请曾在贵州工作过的上海知青、援黔干部共同观看电影。

事实上,早前在全国政协礼堂的首映式上,《出山记》就已收获不少专业人士的肯定。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评价称:“电影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是感动的力量,是从骨子里表达的平民情怀,来平视、客观、冷静地纪录脱贫攻坚这样一场战役。”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称赞《出山记》是一面镜子:“脱贫攻坚是国家战略,是硬任务,从大层面上大家往往看到的是一个大方向一个庞大的数字,但在这部片子里,终于让人们看到数字背后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脱贫故事,这面镜子照得是如此生动。”

在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评委会给出了这样的评语:“《出山记》为我们展现了遵义贫困大山里脱贫攻坚波澜壮阔的时代画面,为我们讲述了贫困山民翻越脚下大山的曲折动人故事。《出山记》告诉我们,贫困路上的山再高、路再远,只要是摄像机能捕捉到的视角和角落,都不会成为脱贫路上被遗忘的地方。”

幕后:驻村300多天,取材400多小时

大山云雾缭绕,村庄孤悬山顶,没有一条连接外界的路……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石朝乡大漆村,是乡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贫困村,是贵州省276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为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了解感知脱贫攻坚事业的新进展新变化,2016年10月,遵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欣在看了获中国电影华表奖的纪录影片《乡村里的中国》后,专程找到该片总导演焦波,请他拍摄遵义脱贫攻坚的故事。

从2016年冬季开始,到2017年年底结束,焦波带领他的团队,在大山里一待就是300多天。90多分钟的影片,来自于400多小时的拍摄素材。为了拍摄悬崖上的泉里组,快70岁的焦波28次爬上悬崖,在陡峭的山路上摔过12个跟头。“山路上有个断崖,人要跨大步才能迈过去,上下左右都没有扶手。每次团队里的年轻人扛着沉重的三脚架、摄像机去拍摄,我都提心吊胆,只有过了那道崖,我才放心。”焦波说。

在《出山记》里,没有一个职业演员,没有一句写出来的台词。镜头用平视的视角,将村民面对脱贫所带来的矛盾、迷茫与喜悦相互穿插在一起,讲述着一个个生动感人的脱贫故事。 “纪录片很难去设想,真实发生的东西比编出来的剧、演员演出来的东西更精彩。所以在电影《出山记》里,几个主人公的故事和他们的表现都是真实的,是演不出来的。我们的原则就是抓住主线,然后忠实地记录真人真事,不虚构事件、虚构台词。”焦波说。

扎根乡村,愚公移山,春去秋来,栉风沐雨,主创团队从泥土里种植出了这部《出山记》。通过几个家庭的生活变迁,以小见大,生动展示了当地以易地搬迁扶贫、大通道建设、发展特色产业为主线的脱贫攻坚工作,为这一历史进程留下了具有文献价值的影像资料。

激励:持续发力,打好脱贫攻坚硬仗

在影片的最后,一组数字令人触动——截止2017年底,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石朝乡异地扶贫搬迁288户1316人,脱贫970户4280人。大漆村异地扶贫搬迁91户400人,脱贫292户1292人。脱贫攻坚战役取得的巨大成绩,对于遵义山区的观众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和激励。

影片主人公之一申修军,是大漆村党总支书记,看到自己脱贫攻坚和生活中的点滴故事在荧幕上呈现后,他感到身上的责任更重、信心更足了:“导演把我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对我来说是荣誉,更是鞭策。今后的工作中有再多的辛酸和不易,我都要当好脱贫攻坚的主角。”

大漆村村民、影片另一位主人公申学科说:“我们那个地方四周都是绝壁,政府投入几百万元为我们泉里组14户人家修了出山路,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发展生产。”如今他养了80只羊、12头牛、3头猪,他相信,只要勤劳肯干,依靠自身努力,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出山记》对于激发群众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作为影片的联合摄制方,遵义市扶贫办副主任王凯表示: “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现在面临的局面是干部上心,但群众的内生动力不足。《出山记》真实记录了我们本市的脱贫故事,在教育干部的同时也能激励群众,让更多的人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参与到脱贫攻坚的工作中,这部电影的目的就达到了。”

石朝乡的故事,是异地搬迁扶贫“贵州经验”的生动案例。贵州是全国搬迁规模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十三五”时期全省规划搬迁187万人,约占全国搬迁规模的1/7。在这项前所未有的巨大工程实施过程中,贵州以“六个坚持”贯穿始终,走出了一条易地搬迁扶贫的贵州新路。数据显示,2017年共有53万贵州农民顺利“出山”,迁入城市新居。

“搬穷家,挪穷窝,拔穷根,奔小康。”——影片中醒目的大红标语,是决心,也是行动;是目标,也是方向,贵州正以强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努力打赢脱贫攻坚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