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不断被读解和认可的价值 ——卢昂与梨园戏《董生与李氏》

来源:文艺报 | 吴新斌  2018年05月25日08:13

十三四年前,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因为列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而进一步扩大了影响,继而轰动全国。这个戏的成功,除了得益于剧本、表演,还得益于导演。

起初,在全团上下鼓足干劲准备向着“十大精品”的高峰冲刺的节点上,聘请谁来执导这部戏还是一件十分纠结的事情,因为面临三个“难”。《董生与李氏》剧本已经相当成熟,与梨园戏另一部力作《节妇吟》同等规格,同属王仁杰代表性剧作。剧目重新打造,其质量的“新增长点”更多的要指望二度创造,此为一“难”。梨园戏作为享有“宋元南戏活化石”、“宋元南戏遗响”之称的古老剧种,自身积累相当深厚,“十八步科母”等传统表演程式丰富而规范,剧种个性独特性强,为导演创作又添一“难”。王仁杰剧作文脉气息直接宋元,近乎“复古”,风格颇具“排他性”,其“返本开新”、“以不变应万变”等艺术思想主张近乎“顽固”,给导演创作再添一“难”。实事求是地说,与梨园戏合拍,与王仁杰、曾静萍有“共同语言”且能胜任《董生与李氏》二度创作的导演,一时特别难找,而卢昂就是福建戏剧界专家公认匹配合槽、一致推举的不二人选。

透过卢昂的导演创作手记,可以让人清晰地感觉到他的导演思维和艺术识见。卢昂以敬畏之心对梨园戏作过精深的研究,他花大量时间阅读、探究梨园戏的历史、文献,跟随剧团到乡村演出感知风情,游走闽南各地古迹、建筑寻找梨园根脉。因此,卢昂能够更为深刻、准确地理解梨园戏的剧种文化、剧种深处的丰厚和微妙,能够对王仁杰的剧本解读深邃、独到而不乏见地。他在尊重剧本的前提下,进一步开掘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依托心理情感逻辑,梳理舞台行动线索,适度张扬了此剧细腻、灵动之挚情与机趣、诙谐之个性,实现了演剧样式上的“风格化”。

对于《董生与李氏》二度创作,卢昂提出需遵循四项“基本原则”,精辟、深刻、经典、耐人寻味,今天不妨再次重温:“重拾古典戏曲之古风遗制,回归古典戏曲之自由精神,彰显梨园古戏之本体特色,弘扬古典艺术之时尚品格。”在卢昂的统帅下,《董生与李氏》为梨园戏“返璞归真”和“返本开新”作了全新地诠释,实现了戏剧性和文学性的妥善对接,创造了古典神韵与时代审美的有机融合,回归了古典戏曲舞台的剧场性、扮演性及游戏精神。譬如“监守自盗”一场,当董生脱下李氏的红绣鞋,搀扶她共入罗帷,两情欢洽之时,舞台两侧乐队鼓师当众以第三者身份议论剧中人物行为,与观众直接交流。这种自由跳进、跳出的“大胆”交流方法,出人意料而又自然有机地参与到舞台动作的行进和创造。这种灵感乍现式的“假定性”舞台处理,在表演语汇上闪现出鲜活的间离性,体现了民族戏曲艺术自由、灵动之游戏精神,收到极佳的喜剧效果及“留白”意蕴。

卢昂非常尊重梨园戏的传统表演,认为是一种“微雕艺术”,需要特别放大,让观众一目了然,过目不忘。因而坚持要求将7米见方的表演平台跨越乐池之上,最大距离接近观众。同时,还要求稍微前倾以利于观众看到梨园戏演员脚上的表演。正是这样的追求和创造,从而将该剧演员细腻、优美的表演、动作淋漓尽致地凸显给观众,无论手势、碎步,还是身段、眼神,都被展现得毫发纤细、楚楚动人。曾静萍依凭此剧一举获得“二度梅”榜首。

卢昂导戏注重综合性、样式感。他善于运用戏曲综合手段提升艺术表现力。就舞美来说,他与舞美设计师一道,为《董生与李氏》构建了一个极具古典神韵的空间——闽南古厝院落式古戏台。既还原梨园戏的古风遗制,又以隐喻式符号结构,暗喻剧中主人公的“心囚抉微与灵魂展演”。戏至结尾,一束火红的刺桐花出现在舞台天幕,用以衬托“风流古艳未曾迟”的戏剧诗意,充满了心灵之悟和现代物语。舞台时空自由灵动且富诗意表达,简约的舞台辅以时代“意笔”的灯光,一同在更高的层次回归激活了“一桌二椅”的戏曲美学精神,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归“古典”,激活了“传统”,熔炼了“现代”。

有些话剧导演执导的戏曲作品,为戏曲带来了新的舞台面貌和新的人物塑造方法,但有时外在的形式、样式的力量也无形中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造成了对作为戏曲表演艺术的主体——演员的生存空间的挤压。对戏曲剧种个性的无视,对戏曲本体意义上的审美特性的削弱,都可能带来对戏曲传承发展的伤害。如何把民族戏曲的精髓转化成艺术力量;如何进一步熟悉、领悟、拓展戏曲“假定性”魅力,开掘传统戏曲舞台处理原则;如何创造出既符合导演思路,又能发挥戏曲演员优势的舞台表现语汇等等,这几乎也是全国所有话剧导演介入戏曲都会遇到的共同难题。但在卢昂手里,尤其在他导演的《董生与李氏》戏里,这些问题几乎不存在。

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带来的影响是强悍而深远的。为福建戏剧从“剧本建设”向“剧目建设”的合理过渡和必要调节起到推波助澜作用,许多剧目不同程度受到《董生与李氏》的影响。从近年来福建出现的梨园戏《御碑亭》、越剧《潇潇春雨》等戏曲作品中可以看出,福建戏曲二度创作至今仍受卢昂的导演思维直接或间接影响。

梨园戏《董生与李氏》颇具借鉴意义的导演经验,尤其对于戏曲“假定性”的利用、探索与突破,对舞台“诗意”和“风格化”的追求,对现代戏曲舞台审美空间的拓展与建构,连同他那舞台处理所倡导的“四项基本原则”,伴随着这部精品剧目的不断搬演、传播、流传,不断地被读解和认可,从而产生种种可能的价值,不断影响当代中国戏曲的舞台呈现、创造与演进。

卢昂于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导演创作中所体现的文化思考,也同样给人以启示。他主张并身体力行,立足本土文化、经验,放眼世界艺术潮流,以“我”为本,兼收并蓄,辩证地吸收西方戏剧的某些优长和艺术观念,让自身的戏曲舞台实践接续传统文脉,同时又不忘与时代接轨,不断创造性地拓宽戏曲美学探索之路。他以卓越的艺术实践,为戏曲艺术“古典”而“现代”注入了新内涵。 该剧近些年一直受到海外诸多国家戏剧者及观众的青睐和热捧,正是其“古典”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相互交融与渗透的成功例证。

卢昂继《董生与李氏》之后,又与王仁杰、曾静萍再度合作,创作演出了《节妇吟》。该剧同样精彩纷呈、本体突显。他们相约而定,将三度携手共同完成他们三人的“梨园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