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电影《相爱相亲》:温和的新旧道德之争

来源:文艺报 | 杨肖  2018年05月25日08:16

俗称“相亲相爱”,电影名“相爱相亲”,读之别扭。非故意为也,乃有所指。爱,是现代性的发明,五四之际,尤被强调,今为广泛接受,目为婚姻基础。亲,古可形容夫妻,譬如成亲、结亲、亲家、迎亲之类。今之婚姻重爱,古之婚姻重亲,此古今之变,不可不察。

电影名称兼顾二者:先言相爱,示取今也;次言相亲,示不废古也。顾名思义,这部电影涉及相爱与相亲之争,即新道德与旧道德之争。

《相爱相亲》中,慧英的父亲有两位妻子。阿祖是乡下的妻子,乡人认可,符合礼俗,族谱赫然写着“岳曾氏”。慧英的母亲是城里的妻子,符合法律程序,结婚证可证。在电影中,慧英父亲写给阿祖的是“家书”,言柴米油盐,所谓相亲;写给慧英母亲的是“情书”,道风花雪月,所谓相爱。法律与礼俗,孰轻孰重?难言矣。今之婚姻,亦得兼顾二者:法律,领证之谓;婚礼,礼俗之谓。二者不可偏废。电影中的争坟事件,实际上是正统之争,是合法合理性之争,辨孰妻孰妾。二人皆有正当理由,阿祖执礼俗,慧英执法律,故皆振振有词。于古,阿祖为正统;于今,慧英母亲为正统。

以“旧道德”视角看,慧英的父亲破坏了人伦之大者,厌旧喜新,弃乡下妻子,择城里妻子,或被视为“陈世美”,包龙图未必饶恕。从“新道德”视角看,慧英的父亲是自由恋爱,追求个人自由与幸福,或被誉为“反封建的斗士”,成为时代英雄。

婚姻的古今之争,似乎五四时期已然解决。彼时思路,重视爱情,故“三从四德”、贞操、贞节、守寡云云,被视为旧道德,扫入历史垃圾箱。故践行旧道德者,被视为冥顽不灵,成为反面人物。既然似乎已有定论,电影《相爱相亲》何必旧事重提,是要继续“反封建”,还是另有他意。稍思导演态度,即觉其暧昧。作者固然站在“相爱”一边,支持新道德,所以与慧英父母相关的镜头是光明的,甚至圣洁的;但对于“相亲”似乎也不排斥,而是抱同情之态度、欣赏之眼光,感叹其坚贞。

导演的态度集中体现于阿祖形象中。若按五四精神与笔法,阿祖是被启蒙的对象,她应该是顽固的、愚昧的、麻木的。情感的不和谐,生活的压迫,她当“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还可以表明她是一个活物”。而电影中的阿祖,容貌娴静,衣着整洁,神情波澜不惊;虽足不出户,没有新文化,但性情平和,通情达理;丈夫另有新欢,离乡不归,唯死后尸骨运回,她不怨天、不尤人。慧英父母相爱固然为人羡慕,但阿祖的坚贞更引人尊重,观众看毕得未从有,是电影的两点与泪点。

综言之,阿祖形象一扫被五四时期赋予的负面信息,成为正面形象。昔为负面人物,今成正面典型,或是时代精神变化之征兆,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但电影《相爱相亲》表现新旧道德之争,并不激烈,不是必定要压倒对方,而是主张和解。阿祖与慧英,虽一度剑拔弩张,但最后双方均放弃执著。阿祖允迁坟,让有名无实的丈夫尸骨进城;慧英则愿将母亲骨灰安置于乡下。电影至此戛然而止,虽似和解,其实新旧道德之争依然悬而未决,如何评价慧英的父亲,两个妻子孰为正统,还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