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听《酷虫学校》敲黑板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蒋肖斌  2018年08月21日07:47

蜗牛、蚯蚓、跳蚤、虱子、蚰蜒、蜈蚣、潮虫、蜱虫、蛞蝓、蚁蟹珠、叶螨……虫字旁的字写多了,甚至有点手抖,毕竟从小大人就告诫,虫子又丑又脏又危险。

漫画家夏吉安不这么认为。他每年有一半时间在野外捕捉饲养昆虫,越了解昆虫,就越觉得有的虫子很美丽,有的虫子还值得人类学习。继“甲虫班”“飞虫班”之后,科普漫画《酷虫学校》“杂虫班”于近日由接力出版社出版。

作者之一夏吉安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孩子在看待一种小动物时,不会有任何偏见,他们会带着好奇心去探索;如果一个孩子很怕虫子,那很可能是因为大人的告诫。大人因为不了解而误解昆虫,《酷虫学校》就是要告诉孩子们一个温暖平静又危机四伏的真实世界。

夏吉安把故事场景设定在学校,“首先,校园的环境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在校园里发生的事情更容易被孩子理解;其次,校园是一个能把不同个体聚集在一起的合理设定;而且,校园可以打破大自然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残酷自然规律,创造出‘虫虫’平等、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社会关系”。

于是,在“杂虫班”里,跳蛛是校报记者,因为她视力最好;千足虫是劳动模范,因为他手脚又多又麻利……形形色色的昆虫,既是同学,也可能是天敌——丽蝇老师在第一篇故事里就被蜘蛛同学吃了。这种情节如果发生在人类世界,就超级恐怖,但发生在昆虫身上,凶手为自己辩解时就十分有理,“蜘蛛吃苍蝇还需要理由吗”?

“聪明的读者一定能在现实与故事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自己不被这样的情节吓到。事实上,我也没有听到过有被吓到的读者反馈,孩子的理解力和辨别力往往会超出大人的预料。”夏吉安说。

很少有儿童读物像《酷虫学校》那样,死亡隔几页就会发生。“我没有刻意描述死亡,只是没有刻意回避死亡。昆虫的生命非常短暂,而正是死亡告诉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去实现生命的价值”。

夏吉安说:“世界总是会向我们展示出冷酷的一面,战争、疾病、犯罪……不美好的事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但人与人之间因为有爱,所以让世界变得温暖。当故事中的昆虫拥有了人类的情感,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不再是单纯的捕食和被捕食,他们用爱来战胜大自然的冷酷,这与人类世界是相同的。”

在夏吉安的笔下,昆虫也是“无厘头”的。比如,水蛭班长有选择障碍症:去食堂还是离开校园去捕猎,去捕猎的话是去草地还是池塘,去草地的话是选择吸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还是爬行动物的血,如果是哺乳动物,选择马、牛、羊还是猪……

而蝗虫校长为了给“幼虫班”招聘一名更强壮、更勤快的老师——关键还不想多给薪水,煞费苦心。谢绝肉食昆虫,因为他们用一天时间就会把小朋友吃光;谢绝蚂蚁,因为他们会用半天时间就把小朋友都搬到蚂蚁王国的粮仓;谢绝寄生性的茧蜂和姬小蜂,因为如果让他们当老师,毛虫和青虫将不会变成蛾子和蝴蝶,蛹里只会飞出一大群茧蜂或姬小蜂……

最终,候选者只剩下强壮的纯素食昆虫——树蜂,但是他没有熬过60天的试用期,因为他只能活七八天。无奈之下,蝗虫校长只能在学校开展“走进幼虫班,照顾小幼虫”校内实践活动,号召各班派出手脚麻利的素食同学积极参与。

夏吉安笑言,有些故事里会有对战的场景,比如蝎子与蜈蚣、狼蛛与蝎子、避日蛛与枯叶螳……“遇到这样的情节,我的脑袋里总会回放古龙小说的场景,就是那种又酷又有神韵的描写,就会想在漫画里营造出那样的气氛。于是,蜘蛛大侠与蝎子大侠决斗的效果,就会比较搞笑。”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选择科普读物时,往往把知识当成科普的目的。但夏吉安觉得,比让孩子学到昆虫知识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是让孩子燃起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很多孩子由此变成了昆虫迷,开始看更多关于昆虫的专业书籍,开始走进大自然去寻找和观察昆虫,还有的立志要成为昆虫学家。最关键的是,孩子们都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