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美诗歌交流灵水诗会举办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虞婧  2018年09月20日23:33

9月19日,由中国诗歌学会、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北京作家协会、中共门头沟区委宣传部主办的中美诗歌交流诗会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灵水村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以“诗歌与乡土”为主题,分揭牌仪式和座谈会两部分进行。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诗歌理论家谢冕为设在“三元堂”的“中国诗人之家”揭牌。座谈会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光明主持,谢冕院长和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曾凡华、门头沟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马占军分别致辞。美国诗人学者石江山、内贝特•沃顿、劳拉•穆伦、艾莉森•艾德勒•汉芝•库克、金咏梅,以及中国诗人于坚、马淑琴、高若虹参与了座谈会。

谢冕院长在三年困难时期曾经在斋堂镇挂职,对门头沟和斋堂镇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今天大家在这里相聚很快乐,但是我却想起了过去年代的痛苦。那是一个大饥饿的时代,不是一般的饥饿,而是非常的饥饿。我和这里的乡亲们一起度过了那个灾难的岁月,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漫长的冬天过去了,我们等待春天的到来,因为春天到来的时候,榆树就开始长榆钱。我写过一首诗叫《救命“钱”》,是榆钱救了我们的命。"他表示,自己感谢这片土地,感谢诗歌,因为诗歌的温暖,他才能在艰难的情况下活下去。

谢冕先生简短生动的致辞感动了所有人,也对乡土与诗歌有了深刻的理解,成为引领座谈会的一篇精彩序言。马占军副部长在致辞中说,金秋季节,门头沟收获的不光是物质,也收获精神;不光是收获庄稼和果品,也收获诗歌。诗歌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曾凡华在致辞中重点强调了“原乡”对于诗歌与诗人的重要性,他说:“每个诗人都有原乡,艾青的原乡是大堰河,很多精彩的作品都出于原乡。”

美国诗人艾莉森·艾德勒·汉芝·库克在发言中,动情地讲述了她的乡土给予她人生以及诗歌的深刻影响。中国诗人于坚说:“乡土意味着地方性知识。诗意味着对地方性知识的超越。而这种超越恰恰是对乡愁的持存。失去故乡就失去世界。世界是具体的一个个此在、地方。不存在抽象的、没有泥巴普世的乡土。”

门头沟本土诗人、区作协主席马淑琴作了题为“守住乡土,守住永远的村庄”的专题发言。她从门头沟籍的全国著名诗人张志民诗歌的京西乡土情结与特点,谈到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认为乡土是诗歌创作的根和魂,好的诗歌不仅是接地气,而且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她的诗歌作品大都是京西乡土与人文的凝结。为此,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建功在评论中说:“我印象中的马淑琴,是与京西风物密不可分,读京西诗人马淑琴的诗,是重构一个审美的乡村的过程”。谢冕先生在评论中说:“迎面扑来的是泥土的芬芳。她从家乡的山水中汲取了那里的空气和水的清醇的养分,酿造了此刻的乡思与乡愁中的清亮的味道,有点甜,又有点苦。她的诗里有京西乡音的厚重和悠远,透明,带着山里人的醇厚和真诚。”

其他中国诗人、学者普遍认为,不论是古体诗词,还是已经走过了百年的中国新诗,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都需要继承和发展。诗歌不仅属于中华民族,而且属于全人类,是各民族心灵飞升的归属。美国诗人谈到,诗歌提供了突破语言局限性的一种可能,而更多的交流、对话能够促进多重语言对诗歌的重新谱写。

座谈会之后,举行了授牌仪式与中美诗歌朗诵及京西传统文艺演出。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黄怒波、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王升山、门头沟区政协副主席高连发分别致辞,并代表主办单位向斋堂镇和灵水村授予了“中国诗歌之乡、北京诗歌之乡——灵水基地”和“中国诗人之家”的牌匾。

门头沟区是中国诗歌学会和北京作家协会分别授予的中国诗歌之乡和北京诗歌之乡,灵水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本次活动敞开了一扇更加广阔的诗歌艺术大门,对推动门头沟区的诗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