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六十年礼赞 文艺照亮现实 ——第12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侧记

来源:文艺报 | 斐斐  2018年10月22日08:07

《海棠依旧》剧照

《鸡毛飞上天》剧照

“我一定要把信仰的力量传递给所有年轻的电视文艺工作者。”刚过完84岁生日的表演艺术家牛犇在第12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暨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开幕式文艺晚会上不无激动地说。14日晚,历时3天的金鹰电视艺术节已圆满落幕。在新中国电视事业诞生60年以及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时间节点,文艺评论家李准和剧作家王朝柱一同获得了金鹰节首次颁出的“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视艺术家”荣誉称号,成为本届金鹰节最为“文艺”的一件大事,此外,金鹰奖颁出的观众喜爱的男女演员奖、最具人气的男女演员奖,以及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作品等多个重要单项奖,也再一次拉近了广大电视文艺工作者与观众间的距离。

岁月如歌致敬中国电视六十年

“致敬”是本届金鹰艺术节的一个重要主题与内涵。1958年,作为中央电视台前身的北京电视台建台,从此开启了新中国电视事业的篇章,至今已有60年。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振红在金鹰节的开幕致辞说,60年来,中国电视艺术走出了一条不平凡之路,为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两年一届的电视业的节庆盛会,诞生于新世纪伊始的“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依托的是已有35年历史的“中国电视金鹰奖”(1998年前名称为“《大众电视》金鹰奖”)。作为我国惟一以观众投票为主评选产生的国家级电视艺术大奖,多年来,金鹰奖的历史也在反映着中国观众关注并影响着中国电视艺术发展的观看历程,以及一代代艺术家与创作者前赴后继的创造付出。

本届“终身成就奖”的设立无疑就饱含了对中国电视事业开拓者和奠基者的致敬。一辈子都在写“红色题材”的编剧王朝柱今年77岁,上台领奖时他谦逊地表示了几个感谢:“一是感谢时代把我推上了这个舞台,要永远感谢新中国。一是感谢我的团队,感谢诸多的艺术家、评论家以及好的传播平台。电视艺术是综合的艺术,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这些作品。”

79岁的李准则在领奖时不无幽默地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他一辈子给别人颁过各种各样的奖,但今天自己获这样的大奖却是第一次,竟然感到有些晕眩了。他认为这个奖代表了中国文联和中国视协对加强文艺评论的重视,而他虽已白发苍苍,却仍不忘请全国的电视观众们监督他鞭策他,他还要不断前行。

同在金鹰节颁奖晚会上亮相的表演艺术家游本昌今年则已85岁高龄了,早在1986年,他扮演的“济公”就已家喻户晓,并因此拿到了当时的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聊起自己和中国电视60年的故事,游本昌很是感慨地说,“济公”是他一辈子演过的最重要的角色,几十年来再没有离开过。他说,中国电视经过60年的发展,传播力越来越大,电视工作者一定更要有责任感、使命感,要坚持把有营养的东西传播给亲爱的观众,而他作为一名“80后”,很愿意跟大家一起前行。

本届金鹰节上,这些见证了中国电视事业从无到有并迅猛发展的文艺家,在面对电视行业的新时代新挑战时,仍然充满着激情,而艺术节也把对老艺术家们的致敬、学习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上。

薪火相传扎根现实主义的土壤

作为金鹰节的传统主体活动,今年的金鹰论坛在主题安排和内容设计上,首次将视角重点延伸到了马克思主义及当代文艺价值等领域,特邀了理论家孙正聿教授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担任本次论坛的主题报告专家,旨在改变以往只有业内人士论述的传统,试图从艺术创作的更高层面与角度解读新时代中国影视创作的核心问题,探索中华文化价值的根脉。

从《西游记》《红楼梦》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渴望》《围城》到《平凡的世界》,创作什么与怎么创作永远是文艺创作的核心问题。60年来,一部部优秀国产剧在见证并纪录中国社会变迁的同时,也证明着文艺作品在反映社会与现实生活,在发现、挖掘与凝聚人们共同情感方面所无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仲呈祥在其题为《从中国电视剧60年发展看文化自信》的演讲中谈到,讲好中国故事,才是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我们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中国文艺作品蕴含主流精神,彰显主流价值,要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来引导人。

孙正聿从哲学、美学、文化学等角度来剖析中国电视剧创作中,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方面需要引起重视与思考的问题。他认为,艺术创作不能脱离理论自觉,艺术家只有具备了深厚学识,才能创作出有灵魂的作品。他说,人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向死而生”的存在,无论理论界还是文艺创作界,深刻地反思人,表现人内在的根本矛盾,帮助人们确定生活的意义和价值,都是艺术创作的重大问题。编剧也好,导演和演员也好,如不能在一种理论的高度去关注所要表达的现实,那是无法把握好现实问题的。

金鹰闪耀用优秀的作品歌颂新的时代

艺术创作要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于生活。金鹰奖历来就有着重视现实主义的传统。在今年这个特殊年份,对优秀作品与创作者的表彰,“既是为中国电视过去一个甲子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更是为下一个征程吹响号角”。今年无论是金鹰奖的获奖者还是提名者,无论是演员还是幕后工作者,都纷纷表示了对现实题材的青睐以及对艺术创作要回归现实主义传统的深切认同与期待。

本届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奖作品《海棠依旧》的导演、最佳导演奖获得者陈力就认为,《海棠依旧》之所以能得到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喜爱,与触动他们内心的 “不忘初心”的力量是分不开的,我们一定要为这个时代创作,为人民创作,歌颂祖国,歌颂英雄。

凭借反映义乌改革发展的现实题材作品《鸡毛飞上天》首次获得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的张译表示,他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完全是因为好的作品一直在滋养着他,而好作品离不开好的创作,该剧编剧申捷在因此剧获得金鹰奖最佳编剧奖发表获奖感言时,他手握沉甸甸的奖杯目中透着一种沉静:“身为编剧,我只能做一件事儿,就是回到属于自己的那盏台灯下,用心孵化出更好的作品奉献给广大观众。”在中国电视回望初心、继续前进的路上,这种沉静也许本身就是一种光亮,正如孙正聿在他演讲的结尾所说:“文学也好,艺术、哲学也好,最根本的使命就是用理想照亮现实。艺术创作只有用理论去照亮创作,从而用理论去创造生活,我们的艺术才能富有长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