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何建明《浦东史诗》:时代的史诗

来源:文艺报 | 翟泰丰  2019年01月21日08:47

近期读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浦东史诗》,深受鼓舞,这部作品立意很高,引领我们再次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的重要指示的真谛。“历经一百七十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这是对昨天历史唯物主义的概括;接下来指出“深藏于中国人民心中的民族复兴梦想,终于不再是空中楼阁,而犹如地平线上跳动着的朝阳,喷薄而出。”这是对今天我们所处时代的论述;“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是对即将到来美好明天的召唤和引领。何建明的《浦东史诗》,讴歌上海浦东开放开发的道路,上海自贸区的发展道路,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领头羊,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

何建明这部新著,既是他创作风格的继续,又有新的发展。

其一是境界高远。

作家站在历史的潮头,进行新时代的历史审美观照,抒发大上海的诗韵。

《浦东史诗》既是“上海史诗”,也是“中国史诗”。因为浦东的开发、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署,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大举措。作家站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和时代高度,走进历史,走进人民,卷舒风云,思接千载,他神思于1840、1860、1894,再至1900,面对浦西,视通万里,神思于时代,展示于未来,面对于世界,吟哦于浦东。

这是一个开放的浦东!

这是一个开放的上海!

这是一个开放的中国!

我们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

一切国外的投资、设计、文化、企业、建筑……只要适于我们的需要,尊重我们的主权和法律,做到互利共赢,我们都欢迎,共饮黄浦一江水而乐,共枕黄浦一江水而眠。于是,大批的外商陆续走进浦东,走进上海,走进中国这个大市场,浦东在腾飞!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尽管跨出浦东改革开放新的一步是坎坷的、曲折的,有风雨、有雷鸣,然而我们有党中央的第100号文件的支持,有小平同志的“一锤定音”,有一大批老革命家,又有一大批坚定的、有现代知识、有现代大城市管理知识的专家型干部,还有一大批中年精英,“浦东赵”(赵启正)、“浦东胡”(胡炜)……

多少浦东的泪,多少浦东的“九章”,多少浦东的“天问”,多少“浦东赵”、“浦东胡”,风口浪尖上坚挺着,屈辱中反攻着,一次又一次,让全世界一切走进浦东的人,在他们身上识得了“九章”心。

其二是颂扬浦东开发的人物形象多。

在报告文学中作家难能可贵地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书写了15位中央和上海高层领导、7位浦东开发区历届精英人物,多次出国访问谈判、风口浪尖上拼争的代表团,进驻企业和商家的联络人员,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乡镇干部、搬迁代表、职工代表……多达110人。

作为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要在浦东激情浪漫岁月中吟哦时代的诗韵,谱写创造浦东精神、浦东风格、浦东奇迹、浦东速度的历史功臣、浦东人民的历史奉献、奏响历史人物的交响乐。浦东的成果是浦东人民的历史功绩,因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历史的见证者”,在浦东开发的人物形象群里,站在决策层第一线的就是老一辈革命家对国家、民族、人民的衷肠丹心。作家在书中列出了上海历届班子,共计15人,他们都是具有不忘初心坚定信念之共产党人,坚守使命、奋勇向前。所以,上海人民团结在这样的中坚力量周围,必然战胜一切艰险,从胜利走向胜利,必然为民族复兴建设一个新的大上海,屹立于世界东方。

其三是故事多。

何建明善于在报告中写故事,这是他创作成功的重要秘诀。在他已经完成的40部作品中,感人的故事让人读而难忘,因为报告文学里的故事真实、可信,让人动情、落泪……充满崇高人性美,《国家行动》中大动迁迁坟的故事;《生命第一》中救人者的崇高品格,被救生命为生存而奋争的坚强;《忠诚与背叛》中血与灵的搏斗,揭示崇高与丑恶的人生哲理,在审美与审丑中,发掘社会人性的哲学基础。在《浦东史诗》这部新著中,书写了一篇篇隽秀清丽的史诗,但这里是分章节的,有南浦大桥的壮丽;有“东方明珠”的俏美;有中国元素与现代潮流,嫦娥与吴刚,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握手。欧洲人的设计,中国人的神韵,浦东大地金茂大厦中国的塔式风格,金色的光彩,恰似一篇霞光下璀璨而雄健的楚辞。

浦东有诗,浦东也有丑陋的涂鸦,还有“狼来了”的故事。当我们的“全权代表”胡炜在美国与迪士尼“周旋”期间,也在同环球影城“较量”,两家同一个谈判战略,“以强势压人”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而两家美国人的手法却各异,迪士尼“抹涂鸦”抹了一次又一次;而“环球影城”只喊叫“狼来了”攻击我们“中国人玩小把戏”。胡炜作为中方全权代表,沉着冷静应对,步步为营,有进有退,精力充沛,谈判艺术高超。

这里让我们看到了上海市一层领导班子之下,还有浦东管委会强有力的一支中青年生力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的精英、“浦东赵”(赵启正)、“浦东胡”(胡炜),还有主持建筑“东方明珠”的龚学平,都是全才,知识渊博。胡炜这次赴美遇到了两个炙手的“微波炉”,一会儿发高温,一会儿发低温,两家手里都“有牌”,他们是世界惟一的一块“先进文化娱乐牌”、“媒体牌”。胡炜同样也手握自己的牌,灵活应对。中国手里的牌对美国两家公司来说是致命的,“你们到中国浦东是走进世界最大市场,赚钱的市场,你们来与不来自便,我们可以另找合作朋友。”此牌一出,两家公司都老实了,并一再道歉。

其四是为人才歌唱 。

上海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是物质与人才供应中心,一是全国的轻工业中心,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照相机等产品销往全国;二是人才中心,技术人员参与全国重大科技项目,贡献人才与技术;三是工业劳动力供应中心,20世纪50年代供应全国的劳动力高达几十万。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展迅速,浦东发展迅速,涌现大量人才,绝非偶然。

何建明在这部作品里,花了很多笔墨在写人物、写人才。他选择《浦东史诗》这命题用报告文学的体裁写上海人才,必然是成功之作,因为上海大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是优秀人才。

赵启正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典型性人才,他既是一个科技人才、社会学人才、外事人才,还是建筑学、材料学人才,他帮助日本建筑专家森稔,解决森稔在浦东所建筑的高472米的环球金融中心,顶端形似日本旗的政治性争议,建议顶端加景观廊的措施,足可见他在建筑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方面的知识修养,由此,他与森稔成了合作的好朋友。对赵启正的评价,从北京到上海,凡认识他的人,只要不抱有个人成见,没有谁对他持否定的态度,口碑极好。

何建明对赵启正十分敬重,用了近5000字书写了“浦东赵”,作为副市长,支撑着兼管着浦东大开发大开放的重要工作,一天要处理若干难题。在《浦东史诗》中,展示了这个人物的特质、天才和工作艺术。他能与发起对我国制裁的美国政界、企业界的朋友继续合作,保持友好。他工作艺术的一个重要支点,就是广交国际朋友,上至美国、奥地利、澳大利亚的总统、部长,下至迪士尼、八百伴、森稔建筑开发公司等各国企业家。在一次国际场合谈到“二战”期间纳粹屠杀犹太人时,他介绍了“二战”期间,大批犹太人为逃脱纳粹的追杀,从欧洲逃亡到上海避难,上海人以友善相对犹太朋友,故而他们世世代代感恩上海,这个故事,感动了正在上海的奥地利总统托马斯·克莱斯蒂尔先生,痛哭之时,天下大雨,赵启正也不禁热泪盈眶……

对此何建明在书中立题为:“‘浦东赵’的热泪。”

何建明对习总书记的指示,牢记在心。他牢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

何建明《浦东史诗》的创新韵味有三:

其一,把报告文学的体裁融于小说等文学体裁之中,让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互对接。既见报告文学轻骑兵之飞笔,又见小说题材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生动描述与叙事,在胡炜与迪士尼、环球影城谈判的两节里,我们可以读到四篇好小说:第一篇是:入住小旅店的屈辱;第二篇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第三篇是:诸葛亮舌战群儒;第四篇是:黎明前的黑暗。不仅结构颇有小说的味道,而且文字处理也见小说的手法,着笔于描写人物内心活动。

其二是把报告文学与诗,特别是叙事性史诗融为一体。何建明已经大胆地命题书名为《浦东史诗》,而且在书中插入、引入了一些诗句,这是勇敢的举动,难能可贵。但仍嫌诗韵不足、诗味不浓。其实上海浦东、上海自贸区、长江经济带……通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的史诗。当然诗有自身的规律,诗既是形象思维,又是逻辑思维,甚至有抽象思维。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语言精练、典雅的文学体裁。当然,在文学领域史诗是宽泛的文学之称,小说也可以有史诗般的大作,报告文学也可以充满史诗的诗韵。

报告文学与史诗融为一体,主体当然是报告文学的韵味,则可以随笔与小说体、史诗体相伴随、相融合,使报告文学更具审美韵味。

其三是报告文学写人物,特别是写国家领导人,过去也曾有过,但不曾有过何建明在《浦东史诗》中涉及国家与上海高层领导人如此之多,作者的笔已经走进了这个群体的内心世界,何建明在这里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用了大量有时间、有地点、有特定场合的笔法,界定事实,审慎动笔,把领袖人物和领导人通通放在人民之中,事件之中,抒发更高层次的爱国家、爱民族、爱人民之情感。读来使人感到鼓舞亲切,使领袖与民众情感相通,描绘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甘共苦、血肉一体。在《浦东史诗》中何建明笔下还有一大批精英人物、普通百姓,也都个个朝气蓬勃,紧随各届领导者,挥洒汗水、不辞艰辛、浑然一体、可爱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