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以明德修文学之心 以信仰铸文学之魂 ——第二期全国中青年作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在江苏无锡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周茉  2019年04月19日15:33

开班仪式

4月15日至19日,由中国作协主办,中国作协创研部、江苏作协承办,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无锡市文联协办的第二期全国中青年作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在江苏无锡举行。来自15个省市作协的85位自由撰稿人及其他体制外作家参加培训。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江苏作协主席范小青,江苏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汪兴国,江苏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汪政,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霞,无锡市文联主席卢敏等出席开班式。

敏锐感知时代经验,宏观把握历史脉络

李敬泽在开班报告中结合文学创作,为学员系统梳理并解读了习近平文艺思想的重要意义。李敬泽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艺工作高度重视,对文艺工作者深切关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事业做的系列讲话和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最新成果,对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功能和作用,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文艺的根本宗旨和方向等问题做了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是站在新时代前列扬帆起航,进行卓有成效的艺术创造的根本指南。每个文艺工作者都有特定的创作方向,李敬泽希望作家们珍惜此次学习机会,静下心来有所思考,眼看得高,心想得远,对万千世界有宏阔的认识,明确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所肩负的时代使命。

今年是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文学与时代同繁荣共发展,印证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实脚步,讴歌着中国震古烁今的历史巨变。当下,很多人将文学、文艺看成市场行为,甚至趋于娱乐性质或大众消费的生产环节,李敬泽强调,正确看待文学、文艺的历史地位,深刻认识其作用,进而才能正确认识文艺工作者,正视自己的身份与职责。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指出“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于《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明确提出“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一是不能没有,一是不能混乱”。李敬泽说,灵魂深植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今年恰逢“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在民族精神觉醒的过程中,文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民族灵魂所承担的责任就是现代文学的初心。中国文艺的地位和作用就是在历史大势中确立起来的,文学、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与中国人民对于精神文明生活的美好向往休戚相关。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逐渐由匮乏走向丰盈,在国泰民安的时代能够踏踏实实进行文学事业,是一种幸运。但同时也要警醒,敏锐感知时代经验,宏观把握历史脉络是作家不容忽视的功课。

李敬泽回忆,上世纪80年代时常常会因为买一本好书排起长队,现在真正优秀的作品在数量繁多的文学创作中还有所欠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精品创作生产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中也提出四点对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殷切希望:坚持与时代共进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李敬泽说,作家无时无刻都在与文字,与内心进行着博弈,经受着怀疑与反省的磨砺,天赋固然重要,写作者自身在成长中不断修炼,在学习中不断自我建构才是最有效并且宝贵的财富。当下文化生活丰富多样,读者水平也普遍提升,技术的发展带来巨大便利,却似乎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了解,情感上的触碰。作家是否有能力走到他人生活里,走到世界中,是很大的考验。对于如何创作出精品力作,李敬泽表示,时代风云变幻,文学要突破传统,探索新的表达方式,缔造新的情感经验,写作者要不断使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宽阔,精神更有力量,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行走于大地才能有所发现,在收获中有所思考,进而付诸于笔端。

突破传统文学疆域,在创新中坚守思想性

文学何以回应日新月异的现实社会是很多作家思考的问题。汪政在题为《文学以外的文学》的讲座中与大家进行了交流。汪政说,作家们需要走出传统文学疆域,调整文学生产制式。他认为,文学的灵魂需要汲取新鲜养分,当下很多新文艺领域、新传媒方式为文学提供了开疆拓土的机遇,文学创新从题材开始,技术革新给予文学新的源头活水,丰富了文学样态。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新事物的好奇,与外部世界多接触,多观察,就能发现可以进入作品的人和事。汪政说:“行动半径决定着写作题材的拓展度”。他以金宇澄、范小青等作家为例,鼓励作家走进人民中,与时代同步伐,在社会与个人的衔接处体味情感,洞察变化。传统写作类型之外的人物、事件、话题都与文学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跳出纯文学的圈子,吸纳新鲜养分,才会实现文学之变。

伟大时代酝酿着伟大题材,胡平以《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题进行为学员授课,讲解并分析了很多经典文学作品的创作经验,他表示,精益求精地搞创作是作家的责任,好作品应该是有思想性的,多层次的,在文字中让读者有所思考与感悟。,有灵魂的作品也是迸发着充沛生命力的作品,作家在走进生活后,还要准确认识现实,能打动人的文字具有饱满而坚韧的生活质地,这种真实只靠虚构与想象是不够的。创作是人类生命力的直接投射,作家要重视精神性写作,不只写人与自然、与社会,还要在刻画人际关系下功夫。

学员进行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现场

坚持精神修炼 不懈灵魂求索

此次培训班学员来自小说、诗歌、散文、儿童文学、网络文学、影视编剧等多个领域,既有作家也有评论家,既有基层优秀文学创作者也有当下青年写作的中坚力量。诗人王忆身患小脑偏瘫,无法行走,对文学的赤诚热爱与追求让她在父亲的陪同下前来参加学习,令人感动。大家在分组讨论中交流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心得,分享文学创作经验,也提出了各自的思考与困惑。学员们表示,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项关乎的灵魂工程;当下社会整体文化和审美水平对文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文学要与时代同步伐,不能独立于时代生活之外。身为作家应当有所坚持,敏锐关注热点又不迎合与盲从,在文学书写中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为期四天的培训使学员们在学习研讨中形成了不同角度、不同视域的丰富认知,在表达自我理解与收获的同时,完成了对他人创作的补充与启示。结业仪式上,刘德远、顾小英、范怀智、梁甜甜、贺颖、王韵6位学员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大家共同谈到,身为作家,不仅要充分意识到文学创作的幸运,也要全方位感受国家民族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巨变下多声部的浑然交响,或荡气回肠,或深沉悲壮,创作出与之品格与气质相匹配的文学作品。作家付诸于笔端的每部作品都关乎民族精神的有无和民族灵魂的质地。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和与时代有着深沉的共鸣,与社会律动有着宝贵的同频,不懈追求持久的自我精神修炼与灵魂求索。

不少学员们多年来作为自由撰稿人默默写作,大家表示,此次参加中国作协组织的学习培训,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基层作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从思想上有了归属感、稳定感,同时更感受到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用自己手中的笔发出声音,发现真善美,发现爱与温暖,积极传播正能量,创作出有灵魂、有思想、有深度、与时代同步的精品力作。

本次培训班是中国作协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宣部《2018—2019年全国文艺业务骨干和管理干部培训工作计划》而举办的专门针对自由撰稿人及其他体制外作家的培训班,也是中国作协统一部署的系列专题培训班总第16期。中国作家协会自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对青年作家、基层作协负责人及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等新的文学群体展开系列专题培训,分别在北京、内蒙古、山西、江西、江苏、辽宁、四川、浙江、陕西、重庆等地举办了全国文学业务骨干系列培训班16期,共培训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作协、延边作协及电力、自然资源、煤矿等12家行业作协的会员及文学业务骨干1368人。

系列专题培训培训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着力提高学员思想认识,强化理论武装。培训课程设置采取领导开班讲话、专家授课与学员分组讨论、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习培训,学员们进一步增强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深化了党对文学工作要求的认识,增强了新时代、新形势下从事文学工作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提高了作家创作积极性。培训有效地落实了中国作协深化机构改革的要求,为团结和服务广大文学工作者、推进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探索创新和有力实践。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