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戴小华散文读感:因为有情 更因为有爱

来源:作家出版社 | 谢冕   2019年05月19日10:08

戴小华把她在中国大陆出版的散文集取名“因为有情”。我的阅读就从这篇同题散文开始。此文开篇就展现了一片辽阔的天空:从法国一群医生和记者成立的无国界医生组织,讲到特里莎修女的仁爱传教会,述及一系列从事国际慈善事业的人们。这篇仅有千字的短文有广阔的视野,在“因为有情”这句短语的引导下,先后列举了世界上那些知名的,包括出身豪门、被称为“悲剧性浪漫英雄”的格瓦拉在内的那些人,其间如维护人类自然环境而奋斗终生的卡逊,以及被称为“社会正义代言人”的克莱伦斯·丹诺。对于这些为人类争取光明、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而燃烧着的灵魂,戴小华都以充满崇敬的赞辞谈到他们。小华动情地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像这样具有如此人品、智慧和风范的人并不多见,“对于他们,我不仅心存感激,更是景仰,虽不能至,然心必向往之。也因为他们,让我确信,只要有情,世界就不会绝望。”

戴小华为文简洁明快,无论事关大小,她总是秉笔直书,开门见山,不绕弯,也不掉书袋,甚至也极少华丽的装饰。朴素,自然,真诚,是她行文的本色。但她这些看似不加雕饰的文字,却有极大的冲击力——她平心静气,娓娓道来,却是直达人心!她的文字如她的为人,敏捷、干练、果断,而且大气磅礴。她以自己的文章塑造了作为智慧型作家的形象。面对戴小华的文字,我常感叹古人“文如其人”的明断。此刻,她礼赞的是一幅绘画中填海的精卫:在乌云和大海之间,精卫如一道闪电,挟着千军万马的气势,从大海的浪涛中飞跃而出!作家从内心深处发出对于“风暴塑造”的感慨:她“有的是智慧和自信、强悍、坚毅、威猛”,“她是一个胜利者,也是一个失败者,人们并不能真正地了解她,就像人们不能了解,‘无限的坚持’是一种多么珍贵的情操一样。”为了表达她的敬意,她还专程拜访了这幅巨画的作者。

戴小华总是向往着像精卫这样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她阅读夏衍,并有机会拜望劫后归来的文坛前辈。在追念夏公的文前,她特意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名言:“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她崇敬这样的人物,她的心扉总为这些伟大的灵魂而开放。后来她写陈映真,标题是:“理想不死”。她深情地引用了这位理想主义者的话:“我为自己是生于台湾的一个中国人而骄傲。我们这一代人没有走完的山路,终究将要由下一代人继续走下去,哪怕前路是崇山峻岭与茫茫大海。”从填海的精卫,到她心目中的那些为理想而毕生坚守的当代人物,戴小华发出的是心灵深处的由衷的赞颂。

现在我们谈论的这位女性,她不仅美丽、端庄、高雅,而且智慧。有异于人的是,她不仅智慧,还富有表达这种智慧的才情。其实对于小华而言,她所拥有的这一切更接近于天赋,是上天对她的格外宠惠。我以为更为难得的是后天生长的另一种美丽,即她通过她的智慧的文字,不仅表达了她的“情”(她说的“因为有情”),而且更表达了她的“爱”(我说的“更因为有爱”)。而小华的这种爱,不单是一般人拥有的情爱,是一种大爱。小华的这种大爱,源于她的大视野和大胸襟,由此产生出大悲悯和大关怀。

戴小华出生于台湾,后定居于马来西亚。大陆改革开放后,她随同父母寻根河北家乡,从而认识了她曾经陌生的中国大地。她在《我的中国梦》中自述:在台湾,有人说我是外省人;在马来西亚,有人说我是外来移民;在中国大陆,有人说我是外国华侨。她为此慨叹,“好像有一种委屈,有一种不安,更有一种渴望。渴望的是什么?说起来可笑,只不过是一个让自己能安心地去爱和被爱的家。” 后来,她终于在从事的文化工作中理解了“家”的概念,对她而言,它不只是地域的,情感的,更是精神的。小华深情地说:

我对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始终怀有梦想。因为她是博大精深的,是中庸和谐的,所以,在人类千姿百态不同的文明中,她应有能力跨越各种障碍担负起促进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国家间相互理解,以及懂得欣赏、享受、喜悦彼此文化上的差异并能成为引领人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昌盛的重要罗盘。

戴小华由家而国,由国而世界,以至全人类,她的思路有多广阔,她的心胸有多博大,这就是我所觉察到的戴小华的大美和大爱。在这部散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于世界各地千差万别的地域、自然和风俗的敏锐的感受力,也可看到她观察和捕捉细节的精致和缜密,而能够以扩大的心胸包容不同和差异,简言之,即是我所认为的她的文字所流露的“磅礴大气”,戴小华的表现则是非常充分而独特的。我们从她的行文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她燃烧着的大爱心。

诸如,她和中国的作家一样思考文学救国的问题,她认为:救国要先救心。她从鲁迅的“看客”讲起,讲到“改造国民性”,再讲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先驱者。戴小华认为,面对今天“人心日益趋下的时代”,人类规范的重建需要从改变人类的精神开始,“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仍然认为,首推文艺”。这不是偶合,更不是简单的重复,戴小华的这一论述,让我们自然地想起梁启超一百多年前《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讲过的话。  可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再次印证了戴小华追求的家国认同,是沉潜于她的内心的。

戴小华是打开马来西亚和中国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她也是在两岸三地做出许多贡献的“亲善大使”。多年以来,她的足迹踏遍中国和世界各地,她有许多朋友,她讲学、交流、创作、访问,她为播撒中华文明的种子不懈地工作着。她用文字传达着人类最优美的、也是最伟大的情感。用当今流行的话语来称赞她,她就是一位真实的“女神”——因为有情,更因为有爱。她真诚地告诉我们:只要有情,只要有爱,世界就不会绝望。

2019年1月31日

戊戌与己亥更迭之交

于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