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钱逊:漫谈读经典

来源:人民政协报 | 钱逊  2019年05月20日08:10

提倡读经典,逐步改变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和途径,由以讲和听为主,转向以读为主。目前,一个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正在全国展开。而在学校、在一般社会民众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大体上是以讲座的形式为主。这种形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发展到今天,需要并且可以发展和提高一步,逐步转向以读经典为主。

读和听是不同的。读是主动的学习。读的过程,同时是思考的过程。从认识字词、明白文义到领悟义理,以至触类旁通、温故知新、由浅入深,每一步都要经过自己的学习思考。这样得来的结果,是真正的自己的认识,经典的思想就真正成为自己的了。而听,是被动的。听的过程,听者的思维只能跟着讲者走,没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听到的内容,又主要是经过讲演者咀嚼消化后得出的结论性意见,很少能了解由浅入深的学习思考过程。这样被动接受结论性的知识,也可以有收获,但难以真正成为自己的认识。

读是直接面对经典,直接与经典对话,这样得来的对经典的了解,是真实可靠的。听对经典的了解是间接的,是通过讲者的消化、讲述而了解经典。直接听到的是讲者对经典的理解。没有哪一位讲者能说,他所讲的一定完全符合经典的原意。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讲法,听了这些不同的意见,如何判别其正误对错?自己不读经典,没有判断的标准。今天这位先生这样讲,明天那位先生那样讲,听得多了,结果会是听得愈多愈糊涂。

所以,为了更准确、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需要提倡读经典,希望能够开展一个大家都来读经典的活动,逐步从以听为主过渡到以读为主上来。

读经典,开始不求多。可以从读好一本书开始。具体说,建议从读《论语》开始。中华传统文化,中心思想是讲做人的道理。《论语》是儒学的基本经典,是传承传统文化,学做人的首选必读书。“读《论语》,学做人”可以说是概括了传承传统文化的中心内容和必经途径。所以我建议读经典就从读《论语》开始,开展一个“读《论语》,学做人”的活动。

读经典,会有许多的困难。不少人会觉得没有时间。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种读《论语》的方法。读《论语》,不一定要拿出一段整时间从头到尾通读,也不一定要每天抽出固定时间来读。可以一章一章分散读,读一章得一章的收获。遇不懂的地方可以先跳过。时间上,可以随时随地抽时间读。“不论枕上、厕上、舟车上,任何处,可以拿出《论语》,读其一章或二章”,这个读法,是先父钱穆先生在一次讲话中提出的。他说,如果能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这样读,至少每年可读一遍《论语》,从25岁到60岁,可读40遍《论语》。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积累日久,就有明显的效果。

读《论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个人自学,也可以开设《论语》课堂,或用读书会的形式。读书会的形式正在逐步发展。志同道合的朋友自愿组合,聚在一起读同一本书,可以收相互交流、切磋的功效。形式又很灵活,可以在线下,也可在线上,已经收到很好的效果。目前民间读书会面临的一大困难,是苦于不易找到指导老师。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专家参与到指导读经典的活动中来,帮助这一活动更好的发展。

先父说过:今天中国的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二是劝人读《论语》。希望看到愈来愈多的人都来读《论语》,助人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