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第四届中欧国际文学节在京开幕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虞婧  2019年05月20日08:27

5月17日,由“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指导,欧盟驻华代表团与中信出版集团主办,老书虫书店与中信出版·大方承办的第四届中欧(EU-中国)国际文学节在北京拉开序幕。本届中欧国际文学节共邀请了28位欧盟成员国代表作家,及21位中国知名作家、学者共聚、相互交流。

欧盟驻华大使郁白、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中信出版集团施宏俊、欧洲及中国二十余位作家嘉宾出席了开幕式。“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特别发来贺词,期望“中欧文学在交流碰撞中结出硕果”。来自克罗地亚的薛蓝·约纳科维奇(Svjetlan Junaković)、丹麦的莱诺拉·克莉丝汀娜·斯科夫 (Leonora Christina Skov)、 匈牙利佐娜·乌格龙 Zsolna Ugron 、拉脱维亚的泽恩·租斯塔(Zane Zusta)、 希腊的科斯塔斯·哈拉斯(Kostas Haralas) 、斯洛文尼亚的彼得·斯韦迪纳 (Peter Svetina)、 荷兰的彼彼·迪蒙·达克( Bibi Dumon Tak) 等欧盟作家代表,及中国作家苏童、李洱、梁鸿、孟晖、西川、弋舟、张莉、朱文颖、文珍、笛安等,在酒会环节展开交流。

中国和欧洲文学相互影响并交融

郁白先生在致辞中谈到,欧盟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最主要的市场之一,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欣赏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李敬泽深入剖析中欧文化交融历史,他认为,欧洲文学很多的作家、作品,其中的思想和经验,已经构成了中国文学自身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饱满活力进入世界文学领域,来到世界各国包括欧盟国家的面前。李洱谈到欧洲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厚影响,在他看来,欧洲文学不是外国文学,而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但与欧洲文学不同,中国文学一直与现实联系紧密。在当下的中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作家,都在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方法,对中国目前复杂的、剧烈变化当中的现实做出反应。施宏俊先生说到,尽管大家身份、国籍不同,但是关切的很多主题是共同、永恒的,比如说对青少年、对女性的关注,尤其今年的重点是对自然的关注。中欧作家的交流,创作者的身份也更多元,文学表达的方式也更多样,这样的交流意义重大。

中欧作家齐分享“文学与我”

除了交流中国和欧洲文学之间的关系,其他几位作家就 “文学与我”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或者观点。斯科夫女士带来了讲述自己与母亲不可描述之关系的新书《对迷失之物的静谧感受》,这是一个展现母女关系的故事,她期待听到中国读者的看法。希腊作家哈拉斯谈及“文学对于我们的意义时说:“如果说人类或者人性是夏天旅游的人的话,文学对我们来讲,它就是隔离紫外线的防晒霜。”克罗地亚插画家薛蓝·约纳科维奇 (Svjetlan Junaković)描述他自己的工作:“这是一种非常神奇的过程,我可以在这样的过程中创作新的世界、新的事物,为读我童书的小读者们创造崭新的世界。”荷兰作家彼彼·迪蒙·达克( Bibi Dumon Tak)是一位为儿童创作的非虚构作家,她把真实的、非虚构的信息融入到故事中,通过好故事把真理传达出来。她所有的创作都和动物有关,在最近创作的一本书中,有一个来自于中国的动物,它是一个野生动物,这次她来到中国,希望它可以返回到它的家乡。

梁鸿分享了文学对于自己的意义,回想了自己在14岁左右的时候,逃学,在自然中游荡,看树、花、草,当黑暗将来的时候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可能文学对于我而言,就是在黑暗之中能够听到自己的心跳,能够感受到世界万物,你是孤独的,但时间是充实的。”

最后,苏童分享到:“我一直觉得人类文明就像海洋,每种文化像一座灯塔,按理说这样的灯光只能照亮一片海面,但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海洋,所以这样的灯光会交相辉映。即使不会交相辉映,海水也可以流动,所以流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细节。在这样的场合,我想到海明威的小说《流动的节日》,这样场合我们就处在流动的节日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