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法国作家索尼娅·布雷斯勒:笔耕不辍讲述西藏的新故事

来源:中国西藏网 | 王媛媛  2019年06月17日11:47

“2019·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召开,法国作家索尼娅·布雷斯勒的主旨发言引发现场许多与会嘉宾的思考。在随后的采访中,她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是第4次来西藏了。她希望可以更多地了解西藏,继续书写和讲述西藏的新故事。

布雷斯勒在“2019·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上认真聆听与会嘉宾发言  摄影:王媛媛

世界最高峰的不同含义

布雷斯勒在主旨演讲时提出,多年来的研究让她意识到我们不应该用英语或者是任何其他西方语言来讲述西藏的历史,更不应该用西方语言来谈论西藏的未来。“要讲西藏的未来,我们应该使用汉语或者是藏语。”布雷斯勒在现场也对于自己汉语和藏语学习掌握较少致以歉意。

“但是我是用真心实意来跟大家交流的。”布雷斯勒认为西藏有很多故事,有着文化、习俗等多样性。在这里她找到了文化和语言的交互融合,她愿意摒弃自己的西方视野。

一段开场白后,布雷斯勒再次分享了关于世界最高峰的事例。“在英语和法语里,我们将世界最高峰称为Mount Everest(埃佛勒斯峰),这是取自一个男性的名字。但是这个词完全忽视了Qomolangma(珠穆朗玛)在藏语里有着‘大地之母’的意思。这一丰富的含义怎么能用一个男性的名字来描述呢?”

布雷斯勒用这个事例表明,西方人常常通过“不平等语言”来理解中国传奇的历史,她觉得应该冲破“不平等语言”的禁锢,将每天生活在这里的男女老少纳入研究范围,大家共同擘画西藏的未来。

五年间同样的旅途变化惊人

布雷斯勒说:“每次来这里,都让我的心灵得到了进一步滋养,这里的人们都向我敞开了他们的心扉。”在随后的采访中,布雷斯勒同记者分享了西藏之旅的感受。

前往西藏,对于布雷斯勒来说是一个儿时就有的梦想。幼年,她对喜马拉雅山脉充满向往。“2005年我去了尼泊尔,爬了安纳普尔纳峰,那之后,我决定去中国西藏。”

2007年,布雷斯勒从成都搭乘飞机前往拉萨,沿着中尼公路去了日喀则,也到了定日。回到法国后,她觉得这次经历有些走马观花,自己还不了解西藏人的生活,于是决定再次前往。

5年后,她“回到”西藏,依旧沿着中尼公路,这一次她打算深入基层。“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这里的人见面,我喜欢和人打交道。”布雷斯勒说5年间,这一路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是很好的。”

她告诉记者,有很多例子可以体现这些变化。第一个变化就是关于道路的建设,她在2012年拍摄照片,前后对比很明显。第二个变化是多了很多学校。第三个变化是关于这里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里我可以看到进步和发展。”

用手中的笔书写西藏故事

深入西藏,与这里的人座谈交流,到普通人家做客,让布雷斯勒觉得真实的西藏生活是祥和的。

2007年回到法国后,她写了一本西藏的书——《穿越西藏》。这之后《深入西藏之旅》《发现西藏》等有关西藏的书籍、研究著作陆续出版。布雷斯勒用她手中的笔激起了读者去真正了解西藏的渴望。

布雷斯勒参加“2016·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与嘉宾、记者合影  图片来自布雷斯勒朋友圈

2016年来西藏参加中国西藏发展论坛是布雷斯勒第3次来西藏。在交流中她说,“多和生活在这儿的人接触,听他们的故事,这才能逐渐领会到西藏的永恒魅力。”

而此次来西藏,因为行程原因,停留的时间太短。她说,下一次她会多待一段时间,发现和分享更多生活在西藏的人们的故事。“我觉得到西藏像是回到了家,我喜欢这里的人民,我喜欢来这儿。”

未来,布雷斯勒希望在东西方之间建立一种连接,让彼此打开了解之窗。她也会更深入了解这里人们的真正生活,写更多关于西藏的书籍,讲他们真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