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神州》:华夏文明浇灌的土地

来源:光明日报 | 唐晓峰  2019年07月20日07:54

中国景观的历史地理内涵,就是中国文明的具体表现,中国文明不光是指语言、戏剧、饮食,还有被文明充分雕塑了一番的中国大地。

“景观”实际上是《神州》这本书主旨性的内容。《神州》是一套讲述世界上各国(或地区)景观的丛书中的一本,世界的景观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丛书主编邀请不同国家的人来写不同地方的景观,请段义孚先生写中国的景观。

中国景观是中华文明的具体表现

中国的景观和其他地方的景观当然不一样,特别是在长期历史中,因为中国社会历史文明的特点,把中国塑造成了和其他文明不一样的世界,形成了不一样的景观。比如中国的院子,考古学家从周代遗址中就发现了非常明显的院落遗址,把那个遗址图拿过来一看,和我们今天看到的院子非常像,怎么西周那么早的时候这种院子就成型了,还有门前的影壁。段义孚先生说中国是房子中间围出一个院子,而西方是院子中间围了一个房子。我们读《神州》这本书,知道中国景观是什么样子,还应该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观?为什么中国修的是房子中间围着院子,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没有看到特别好的回答。段义孚先生有一个感慨,中国的很多景观特点,到了20世纪还保留着,中国就是这样一个非常稳定的、有着非常悠久传统的文明。

这本书略一看,像一本历史书,从新石器时代讲起,一直讲到今天。但实际上,这本书是景观的历史,是几千年的景观演变史。景观的历史是只有地理学家才会选择的角度。对有些地理景观,我们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但段义孚先生用他独特的眼光会发现一些特殊问题。比如,他看中国古代山水画,山上的树木不是那么茂密,不是一片森林把山体遮住,而是岩石裸露得非常清楚,上面点缀几棵凸显而别致的树。段义孚先生于是追问中国山上的树哪里去了?他把地表植被的变化过程作为景观史的重要部分加以讨论,这个变化过程很多是因为人的干预造成的。我们看看八达岭地区的长城,如果拿出1920年的照片,可以看到清晰的长城,那是在光秃秃的山上延伸着的长城,而今天的长城渐渐藏在树里了,现在植被的恢复使长城和树木混在一起了。这个环境的变化不是小事情。读这本书会帮助我们了解,在中国历史上,景观方面发生过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

这本书是一本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著作。我们的历史地理著作很多,有人口、经济、政区、文化、城市、农业等多方面的专著,这本书则是景观方面的专著,这是它的特殊价值所在。它不是我们过去经常看到的中国历史地理,比如以政治区划为基本区域体系展开的叙述,段义孚先生建立的学术体系不是依赖行政区划,而是直接依赖大地,以大地的自然地理区划为基础。

中国景观有什么样的历史地理内涵?其内涵乃是中国文明的具体表现。比如唐长安城的街区就像棋局、菜地一样,这样的形态在西方古代大城市里很少见,在西方古代大城市里,方方正正的城市几乎没有,所以外国人看到中国的城市如此整齐没有不吃惊的,这是中华文明的历史地理给我们留下的具有特色的东西。还有诗歌散文对大地景观的描述,古代诗歌散文的景观描述是一份珍贵的地理文化遗产,我们由此能够体会到非常优美或震撼的意境。但这类诗歌散文是很难翻译成外文的,翻译成外文,意境都没了,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译成英文就没有了神韵。所以,我们欣赏风景的时候,有我们另外一个文化系统的配合和支持,而这种欣赏只有我们懂,我们有大量的文学作品支持我们欣赏中国的风景,只有中国人有这样的福气。

中华文明对景观的建设历史过程

天人相合,从合在神,到合在道德,现在合在科学;神州是被中国文明充分浇灌的土地。

前几年,非常流行一个词叫“天人合一”,这似乎是中国人在想天地大问题的时候非常独特的说法,是中国很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实际上,这也是有历史过程的。天地合在什么东西上?今天我们直接把天人合一变成对大自然的理解,建立和谐的天人、天地关系,这种关系具有科学生态意义。古人未必想到这些,因为在不同时代合在不同的东西上。在最古老的时期,人们信仰神的时候,天地是合在对神的信仰上。然后从神的信仰脱离出来,走上了对道德的崇拜,于是天地改合在道德上。今天是合在科学上。所以回答这个问题,要看哪个时代,不同时代的人,理解不一样。

人最早观察世界的时候,天地是最容易引发兴趣的。比如,在古代流行分野思想,每个区域都对应天上的特定星座。你们家乡属于哪个星座,翻开县志一看,总是先写这个。不过,这个分野体系只对应华夏世界,不管周围的蛮夷世界。这是中国古人最重要的地理观念之一,就是华、夷两个世界。古人对华夏世界的天地、江山、江河有很多建设,形成很多概念,老外可能很难理解这些。举个例子,江山、山水、江湖,说来说去就是山水两样东西,但组成不同的词,表达不同的意境。中国人都知道每两个字代表什么意义,不会用错。皇帝坐什么,皇帝一定坐江山。江湖是什么?江湖是大侠的世界。我们都说山水画,不会说江山画或江湖画。

我们的文化向自然的渗透非常深。即使是非常荒野的地方,也被道教改造了,道教把人迹罕至,特别野的地方称为仙境。中国大地就这样被改造了一番,改造成了中国人可以理解,中国人可以欣赏的寰宇世界。我们有一系列的表达方式,诗歌、绘画、散文把我们山川文化表达得淋漓尽致。认识中华文明,这些是绝对重要的,忽略了这些东西,华夏文化就少了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的历史不光是对城市和生活方式做了加工,还对我们的环境、景观都做了非常深入的加工。

段义孚先生就是尝试着讲述中国文明对景观的建设历史过程,所以读这本书,也是重新温习我们祖先在这个大地上,从文化角度上做了一些什么建设。我们的大地是一个古老的,被文明充分浇灌的土地,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在这个文化当中受到非常深刻的熏陶。如果问,两三千年前有什么东西今天还活着,那就是思想。中国心是非常古老的心,几千年的文化都凝聚在我们内心,只要你在中国长大,就必然有这样的内心世界。这样的内心世界又不是孤立的,它和中国的山川大地密切结合在一起。所以说,人文地理学和人有着特别密切的关联性,地理学是让人认识自己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它是中国人在空间中延展出的思维方式,反过来,也形成我们特殊的中国人的内心世界。

(作者:唐晓峰,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