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苟富贵的忙碌》:文学形象谱系中不可缺失这类形象

来源:《小说月报》 | 李新勇  2019年08月22日08:39

公职人员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发声机会最多的群体,在文学作品中却可能是发声极少的群体,即使有,多半都在写他们如何装腔作势、巧言令色等。这类公职人员虽然很少很少,但却成为写作定式和主流,既具有观赏性,也具有批判性,是怎么写都写不完的。

我们很少去表现这个绝大多数人经年累月在兢兢业业履职尽责的群体的压力、迷惘和无奈。比如面对胡搅蛮缠、无理取闹甚至张口谩骂的人,人家骂了祖宗十八代,你必须无条件拿出十九代让他骂得无尊严感;持无理诉求的人动了拳头,公职人员必须把一双手揣在裤包里,在心里伤感连自己和家人都保护不了还能保护谁的无奈和悲凉;拆迁工作中,面对临时搭建,你不认账,老百姓不同意,工作无法推进将面临上级追责,要是认了账,按照终身负责制要求,迟早是个事情的矛盾。等等等等。

这些事情,一般公职人员不愿讲、不愿写,甚至不敢写,讲出来写出来等于自毁形象,还可能会引起有关部门有关领导的不适。事实上,如果公职人员不写,谁会比他们更懂得自己?谁会比他们更有切肤之痛?谁会替他们分忧减压?如果不写,那些无厘头的事件将不断翻版和重复。

提起笔来写一写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鲜活的故事,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传达喜怒哀乐,别让个别负面事件霸屏,别让个别负面人物和事件遮蔽了整个群体的努力。深入到公职人员的内心,深入到个体,通过内心和个体表现群体的主流形象,未尝不能引导全社会树立正气,未尝不是一种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