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阿英淘书

来源:人民政协报 | 姜炳炎  2020年07月27日08:28

阿英是现代著名剧作家、文学理论家。熟悉的人都说阿英是书痴,书是他的第二生命。

上世纪20年代,阿英在安徽芜湖领导革命运动时,就开始搜集有关明清的书籍。大革命低潮期,隐蔽在武昌的阿英,还曾冒着杀头的危险,化装到当地鼓楼旧书店购买书籍。

30年代后,阿英到上海从事地下工作,靠微薄的稿费来维持七口之家的生计。买书占了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生活费,常常使经济状况陷入极端困难。每当家人责怪他时,阿英总是抚摸着一堆堆书,打趣道:“米星儿没一颗,菜根儿无一个,空把着几本文章做什么?”话虽如此,他还是见到好书就买,钱不够就想法借。

阿英经常早出晚归,到上海各个角落、苏州、常熟、余姚等地寻访,对这些地方的书摊、报摊、小书铺、大书店的分布都了如指掌。乃至于“午夜叩门,挨门惊扰地去买书”,痴迷程度连他自己都觉得可笑。

当时阿英正创作《李伯元传》,缺少《海天鸿雪记》作参考。如果得不到此书,作《李伯元传》时便是史料记载上的重大缺憾。他跑了数家,终于在一家旧书店的书目上查到,店主也说肯定有,但一连三天没找到。第四天又去,还是一无所获。阿英郁闷地走出书店,正好看到一个人提了两捆旧书来卖,打开此人的书目一看,第一部就是期盼已久的《海天鸿雪记》。阿英兴奋地等待店主收进后便买下。谁知那人出价4元,而店老板只肯1元收购,两人僵住了。后来,那人就把书带走了。阿英生怕错失,一直守到日落时分。此后,他又连续三天去等,没有结果。又过了四五天,终于等到那人,总算把这本书买到了。

1954年,阿英调任中国文联任副秘书长兼研究部部长,从此他成了北京中国书店的常客。书店职工说:“他几乎每天下午必到。”看完一捆重新包好,再搬过一捆来,一坐就是半天,旁若无人,进入了书的世界。

就这样,经过几十年的辛苦搜寻,阿英成为中国著名的藏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