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小黑和小白》:小黑、小白和葱油饼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孙晴峰  2020年08月03日08:16

《小黑和小白》 张之路、孙晴峰 文[阿根廷]耶尔·弗兰克尔 图/明天出版社/40.00元

《小黑和小白》是一部寓言,谈的是两个互联网里的人,各自活在自己建构的世界里——安全、封闭,和周遭的人与事隔绝。他俩在勇敢地离开自己的世界,愿意体验复杂的人际互动之后,才长了眼睛,看得见对方; 到了花丛, 才长了鼻子,闻得见花香; 皮肤泡了水,有了“湿漉漉”的触感,才算经历了大海。而他俩,也只有在共同体验、探索了世界以后, 才真正认识自己,也认识了对方。这是这个寓言告诉成人的部分。至于家长关切小读者的层面,我要先转个弯。

如果你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猴宝宝,被科学家将你和妈妈隔离,放在实验室里。然后,他给你两个“假母亲”,一个是铁丝做的,上面放了一个奶瓶,另一个则包裹着毛毛的绒毯,没有奶瓶。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这是心理学家哈洛博士(Harry Harlow)在1960前后数年所做的“恒河猴实验”。他发现,在这种实验状况下,小猴子会去“铁丝妈妈”那儿吸奶,不饿了,便立刻爬回“绒毛妈妈”身上, 紧紧抱着它不放,一天可以长达20小时。当小猴子被一个眼睛乱眨、四肢乱动、发出极大噪音的怪物玩具惊吓的时候,它会立刻跳到“绒毛妈妈”身上,紧抱着它。等它觉得安全了,便会爬下来,去探索那个让它害怕的东西。但是一会儿又会跳回“妈妈”身上寻求慰藉,然后再跳下来继续探索。

孩子的家长和老师,对小猴子的表现大概会莞尔一笑 ——幼儿不就是这样吗?哈洛博士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是:猴宝宝和婴儿一样,对“绒毛母亲”产生了爱与依附,这对他们长大之后能否成为心理正常、适应良好的成猴影响深远。但是哈洛博士并没有解释,为什么猴宝宝会选择和“绒毛母亲”亲近,即使它并不能够满足求生的欲望呢?是不是柔软温暖的触感跟食物一样,也是新生儿生存的必要呢?

从2009年开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始推广新生儿出生之后立刻躺在母亲的胸前,做“皮肤和皮肤的接触”。数十年的研究证明,这样的做法能帮助新生儿感到平静,调节他们的心跳、体温、消化系统和食欲,帮助他们成长和适应环境。在我们观察眼睛还没睁开的新生儿吃母奶的时候,可以明白触觉的确是婴儿得以生存极为重要的感官。有关脑部发展的研究发现,触觉(包括皮肤的刺激)还可以改变脑的结构和发展。

但是我们长大成人之后,往往忘记触觉的重要。很多现代父母自己沉浸在网络的世界,或者省事地把手机当作孩子的保姆。但是电子媒体只能提供有限的、专注在视觉和听觉的刺激,而且它对生活或大自然的拟形、拟声也比真正的经验要扁平、肤浅和局限。因此,幼儿教育者大多认为应该限制幼儿的“屏幕时间”。

今天,全世界面临新冠病毒侵袭,世界各大城市封城,大多数人无论工作、读书、娱乐、交往,全都仰赖网络沟通。在这个“空前”,也希望能“绝后”的时刻,《小黑和小白》对家长和小朋友来说,有什么新的意义吗?我相信是有的。

幼儿缠粘着、仰赖着父母,这样的时间在一生中相对短暂(想想到了青少年的叛逆时期吧)。能够全家一起,一天24小时团聚的日子,稀少而值得珍惜。幼儿有个好处:做什么都是游戏,做什么都是玩,包括家事。我记得小时候最喜欢跟妈妈一起做面食——炸麻花,煎葱油饼,蒸花卷、豆沙包。妈妈给我一个小面团,我就用圆筷子煞有介事地擀着面,学妈妈在上面抹油,加葱花,卷起来,再擀成小饼。吃饭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小葱油饼也被郑重其事地端上饭桌和全家分享,真是骄傲欣喜。

因为新冠病毒的关系,今年三月回家的行程只得取消。写到这里,我才意识到,难怪最近一直想葱油饼想得厉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