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她悬疑”短剧《摩天大楼》: 讲述女性故事必须“议题化”吗
来源:文汇报 | 李静  2020年09月16日08:27
关键词:《摩天大楼》

腾讯视频自制电视剧《摩天大楼》改编自同名小说,以摩天大楼住户钟美宝意外身亡开篇,以一对警察师徒追查凶手为推动力,逐个串联起与美宝联系密切的不同人物,并从中展露当代女性可能遭遇的多重困境。

从类型上看,这部剧属于女性情感悬疑短剧。性别议题、悬疑反转与短剧模式,无不贴合近年国产影视剧的潮流趋势,因此这部剧的豆瓣评分达到8.1分(超过16万人参与评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过,如果只从顺应潮流的视角解释此剧的良好传播效果,还是很不够的。仅以2020年为时限,主打女性悬疑题材的已有《危险的她》《不完美的她》,同档期还有优酷悬疑剧场推出的《白色月光》,但这三部剧的完成度与口碑都不及《摩天大楼》。那么,《摩天大楼》到底是如何讲述女性故事的,其中又有哪些经验与不足呢?

悬疑为表,议题为里

令追剧者欲罢不能,甚至乐意付费解锁结局的原因,无疑是这部剧强烈的悬疑感。8个单元故事、13个人物视角,它们对美宝的描述时有矛盾,半真半假。一座罗生门式的叙事迷宫就此搭建,从而无限拉高了此剧的悬念值,观众区分真假、一探究竟的欲望被撩拨起来。套用推理小说的分类标准,此剧前半部属于“本格推理”,后半部属于“社会推理”。换句话说,前半部负责“挖坑”,铺垫细节、连环推理,而后半部负责“填坑”,转而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挖掘命案之成因。

许多剧评正是从悬疑推理的角度加以解读,发现故事逻辑存在不少漏洞,甚至不乏烂尾的质疑。但实际上,该剧的重点并不在此。类似于日剧《轮到你了》《紧急审讯室》的“剧本杀”——悬疑与不断反转——只是讲故事的“工具”,抑或为了抓牢观众的叙述方式。对比小说原著,便会发现最大的改编,就在于悬疑主线的确立,从而令整个故事更具可看性与吸引力。不过,不管是作者本人,还是剧作制作团队,都对悬疑形式致力承载的社会性别议题更感兴趣。设置议题与输出价值观,才是首要追求,而非造就一个无懈可击的逻辑链条。

原生家庭、完美受害人、重男轻女、职场歧视、家暴、PUA……这些社交媒体上热议的当代女性困境,几乎被该剧“扫射”殆尽,而女性议题中的暴力面与压抑面,又非常适合用悬疑推理的形式来表达。为了承载这些“无死角全覆盖”的女性议题,可以部分地牺牲悬疑的合理性。比如说,钟美宝作为“极美好”与“极悲惨”相结合的符号人物,从小便遭遇母亲与继父带来的原生家庭之殇,至死都难以摆脱。在大结局中,为将谋杀罪行落在继父头上,只能强硬地安排有人在通风管道中偶然拍到了继父的行凶场面。而饰演该角色的演员都对这一剧情走向感到惊讶。这一情节安排,十分典型地说明了该剧“悬疑为表,议题为里”的自觉追求。

社会议题的有机土壤

在《摩天大楼》播出不久前,腾讯视频主推的年度大剧《三十而已》因为触及出轨、抓小三等话题,一时间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上风光无两。但该剧可谓“成也话题,败也话题”,其后期口碑崩盘,便在于对热点话题的过度投机,从而导致内容制作僵化与性别观念保守化。

这种“生硬”植入议题的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当下观众的需求。而且,在一个完整的故事中,议题之间过于突兀的“拼凑感”,也将大大减损观剧的快感体验。这实则彰显了当代国产电视剧的生产与消费困境:如果不涉及社会议题,剧作将很难收获讨论度,继而难成“爆款”,毕竟观众的选择实在太多了;但如若生硬拼贴社会议题,将极易丧失基本的艺术水准。因此,当前国产剧的常见套路,便是投合热点,努力先将观众“吆喝”过来,至于后期走向,则往往落入难以自圆其说、 “高开低走”的局面。

同样是在剧中植入了大量议题,《摩天大楼》的处理就巧妙了许多。十余年前,原著作者便居住于摩天大楼中,对这种极其现代化的居住与生活方式颇多感触,并将之总结为“人的复杂”与“街坊的消失”。用小说中的话说:“巨大的建筑,变成剧场剖面……跳跃穿梭于这些大小不一的‘住宅’,立面剖开,光亮亮地,都带有一种舞台气息。”而要连接起“剧场剖面”里的多种人生,必须要有穿针引线的人物。

钟美宝自不必说,所有人物均与她有关。而她作为摩天大楼底层咖啡店店主,自然能与各路人马有所接触。而剧中其他人物的职业则是大楼保安、房屋中介、保姆等等,如同动脉一般,驱动着摩天大楼的运转。而另一个极端,则是患有心理疾病的美宝弟弟以及她的作家好友,他们的内心都烙印上了现代文明的病症。总之,在摩天大楼的空间场域中,在不同人物的日常交际里,各种社会性别议题得以自然喷涌。反过来看,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不啻于是复杂社会的微缩景观。在这个“社会模型”里,该剧的女性形象熠熠生辉。

“议题化”的潮流与弊端

不过,尽管在议题植入的技巧上颇为成功,但《摩天大楼》过于从议题出发的弊病却也在剧中有所体现:即观念压倒一切,从而导致人物形象的概念化、符号化。剧中最美好的女性形象,无疑是钟美宝,仅从名字即可看出。按理说,正面讲述女性故事,本应朝着丰富、多元、细致的方向发展。但剧中的美宝,尤其是成年后的美宝,却在人物塑造上有一丝缺憾。她是那样美好,仿佛坠落人间的受难天使。原著中美宝有着混乱的私生活,剧集则抹掉“污点”,为美宝打造了非凡的完美形象。

完美的美宝,成了“美”与“正义”的象征,而其对立面继父,则是无来由的、集大成的“恶”。他们二人组成了善与恶的坐标系,观众只需要“惩善扬恶”,完成一道是非对错的选择题而已。原著中对边缘人物的幽微表现,以及美宝之死对于他人生命的悄然改变,都在整饬的戏剧冲突中被删除了。这种简化的善恶二元对立,为社会议题的穿插提供了便利,却也难免脱离实际,丧失了现实与人性的复杂维度。

再者,女性的团结与互助也是该剧的重要议题,当然,这也是近几年的大热题材。表现女性共情,当然是对此前大众文化的重要修正与巨大进步,终于可以正常地、非奇观化地展现女性共同体。但问题在于,如果抽空现实合理性,硬拗团结互助的“造型”,就难免会被视为讨好女性受众的策略。毕竟,女性是绝对的观剧主体,也是向他人安利剧集的主力。《摩天大楼》里,钟美宝、美宝母亲与各自女性好友间的生死互助,无不催人泪下。但相比之下,美宝母亲所带来的女性共同体,建立在人生阅历的扎实细节之上,美宝所处的女性共同体则难免有些空洞悬浮。在她所处的色彩饱和却又光线阴暗、充满欧式风情的房间中,她与女性朋友的故事,更像是一出彻底的幻梦。

此外,必须加以表彰的是,《摩天大楼》的性别观是多元且平衡的。男警官同样也会遭遇虚假的性骚扰指控,而所谓的“渣男”其实也另有隐情。两性之间的关系,并非敌对关系,该剧引领我们重新思考当代社会中两性各自遇到的挑战以及彼此沟通的可能性。

综而观之, “设定议题”或是 “社会问题剧”,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国产影视剧的主流生产方式。如何在社会化与艺术性之间寻求平衡,《摩天大楼》已走出了坚实一步,其中的经验与缺憾同样值得重视。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