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马兰的歌声》 :乘音乐翅膀飞向远方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徐鲁   2020年10月09日22:14
关键词:图画书 成长

《马兰的歌声》 徐鲁 文 葛欢欢 图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0年9月出版

邓小岚女士和她创建的“马兰儿童音乐节”的故事,就像一支金色的乐曲,早已飞出了太行山褶皱里的小山村,飞出了中国,而在世界各地热爱和平、热爱音乐的心中飞翔。

这是一个美丽的音乐故事,也是一个温暖的感恩故事;是贯穿着一个小女孩从童年到老年的记忆和牵挂的成长故事、生命故事,也是铭刻着先辈们奋斗的岁月与荣耀的“红色故事”、美德故事。

邓小岚的父亲邓拓,当时是《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母亲丁一岚,是《晋察冀日报》的工作人员。1942年3月7日,这一对革命恋人和战友,在平山县南滚龙沟村的一间农家小屋里,举行了一个极其简朴的婚礼,正式结为夫妻。第二年,在阜平县一个名叫“马兰”的小山村里,他们的宝贝女儿呱呱坠地了。

邓小岚出生后不久,父母把她寄养在马兰村一户老乡家里,打起背包奔赴前线。抗战胜利后,爸爸妈妈回到马兰村,把她接回了自己的家。乡亲们用小毛驴驮着她,一直送到村外很远很远的地方。为了感念马兰村对自己女儿的养育之恩,感念太行山腹地的这个小村庄在战争年代为革命作出的巨大牺牲,邓拓后来就以“马兰村”的谐音“马南邨”,作为自己的一个笔名。

马兰村本来是有歌声的。邓小岚的母亲当年也曾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挥动着手臂,教老乡们和孩子们唱歌。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马兰村里再也听不见乡亲们和孩子们的歌声了。

黎明和黄昏时分的小树林里,怎能没有小鸟们的欢唱?就像藤萝花掩映的小山村,怎能没有小溪在潺潺流淌?于是,从2004年春天开始,为马兰村“找回失去的歌声”,就成了小岚心中最大、最美的一个梦想。

当时,村小学的校舍实在是破落不堪。她一回到北京,就发动家人和朋友出资捐助,为村小学重新修建了7间漂亮的校舍。从教室、宿舍到卫生间,都是她设计的。她一次次往返北京,把家人和朋友们用过和捐赠出来的各种乐器,带到了马兰村。马兰村的孩子们,也第一次认识了手风琴、小提琴、吉他和曼陀铃。

在小学校洒满阳光的操场上,她按着风琴,开始了她和马兰村孩子们的第一堂乡村小学音乐课。她也教孩子们如何用一片小小的叶笛、用一支绿色的草哨,吹出美丽的音乐,吹出对家乡和大地的赞美。她还把已经退休的老伴也邀请到了马兰村。他们一起在马兰村组建了第一个小乐队,一起创建了马兰村的“儿童音乐节”。

神奇的音乐在孩子们和乡亲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太行山的青山绿水间荡漾、飞翔,它们用跳动的音符、飞扬的旋律,呼唤和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唤醒了他们对家乡的土地、对祖国的山河的热爱与自豪感。

也许,一本图画书的简约的文字,无法充分地传递出马兰村的歌声里的丰饶与神奇,但是,美好的故事就是光明。我希望,小读者们能从这里找到某种光明,感受到音乐和歌声所具有的涤荡人心、润物无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