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探索可复制文学服务模式
来源:解放日报 | 施晨露  2020年12月04日08:29

一个在浦东发生的故事,回到了浦东。12月2日下午,在上海作家协会指导下,首场“作家进社区”活动在新揭幕的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分中心举行。围绕新作《心居》,作者滕肖澜和社区居民的互动,为深秋的申城增添了一丝暖意。

希望写出真实的上海

70后作家滕肖澜是地道的上海本土作家,曾凭借中篇小说《美丽的日子》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在浦东陆家嘴的外婆家长大,毕业后曾在浦东国际机场工作十年,滕肖澜安家在浦东。她的小说背景总是与上海、特别是与浦东相关,如以浦东国际机场为背景的《乘风》、讲述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城中之城》。最新这部《心居》以当下老百姓关心的买房卖房为突破口,小说里提到的房子也都在世纪公园、源深路一带。来到浦兴路街道,她笑称自己舅舅就是这儿的居民,一句话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为什么要写买房卖房?滕肖澜说,“房子”切中城市生活的要害,但她着重表现的不是买房卖房的过程,而是从一个大家庭衍生,写了祖孙三代,其中有老上海人,也有新上海人,由房子这个载体带来的心理影响和价值观的变化。“到底什么样的上海才是真实的上海?”滕肖澜坦言,外界对所谓上海人的看法常常似是而非。随着时代发展,作为上海作家,一方面希望写出上海人既有的、大家熟知的品质和特色,另一方面要挖掘出上海人新的特征,包括当下年轻的上海人和融入这座城市的新上海人。

“文学进社区”形成系列

“作家进社区”来到的浦兴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分中心,原本三楼是舞厅,如今改造为“3+1”公共阅读空间。“有了场所,我们希望举办更多有品质、适合社区居民的文化活动,打造社区居民认可的文化空间。”浦兴路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汪爱明说。

“上海有很多新建的文化空间,包括社区文化中心、图书馆等,需要大量内容去填补。我们如何呼应、对接这种需求?”在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看来,系统化、可复制的文学服务产品与模式是上海文学界眼下正在探索的方向,“让作家更频繁、深入地到读者中去,既是做文学服务,也形成对文学作品的推广途径。文学服务,应该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门类,希望‘文学进社区’形成系列,让文学服务社会找到更多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