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真情讲述青海高原脱贫攻坚故事
来源:文艺报 | 青 文  2021年01月11日08:03

作家在海东市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新村采访

作家在玉树州杂多县牧民异地搬迁幸福小区采访

2020年,青海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了绝对贫困全面“清零”目标,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在全省这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中,青海作协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定地承担起书写时代和人民、讲好脱贫攻坚故事的使命,组织作家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扎根到各族人民群众中间,不断发现具有典型性的脱贫人物和故事,全面而生动地讲述高原脱贫故事,以一系列有声有色的主题采访活动和一批有血有肉的优秀文学作品,奏响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主旋律。

发挥强大组织力量,引导脱贫主题创作

青海省地处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之源,脱贫攻坚工作中“亮点”频现,为作家采访和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在青海省委宣传部大力支持下,青海作协与各市、州文联(作协)共同开展7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采访,组织作家分赴海东、海西、海南、海北、玉树、果洛、黄南等市、州采访易地扶贫搬迁、光伏扶贫、生态扶贫、消费扶贫、健康扶贫、旅游扶贫以及扶贫产业园、拉面经济、专业合作社等方面的情况。

主题采访全面而深入,作家们积累了第一手资料。青海省作协积极与省委宣传部、青海日报社、省扶贫开发局等部门连续6年举办“中国梦·青海故事”“脱贫:一线故事”征文活动,出版《青海湖》“脱贫攻坚作品”专辑,《花的柴达木》《海南文学》《彩虹》《驼泉》等省内20多家文学期刊设立“脱贫攻坚”专栏,发表了大量来自一线的各民族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积极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造势助威。

组织优秀创作队伍,引领重点作品创作

2016年以来,青海作协推荐20部作品列入青海省重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推荐44部作品列入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少数民族重点作品扶持、定点深入生活项目。其中,有10多位作家的10多部作品涉及脱贫攻坚主题。

入选2020年度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的《青海长云》,是一部有时间跨度、涉及较多人物和行业的全景式报告文学作品,试图通过真实的故事表现援青干部在精准扶贫、生态保护、民生保障、政策创新等方面作出的贡献。目前,作家辛茜正沿着援青干部的足迹,深入基层采访,努力为这段丰富生动的扶贫实践提供一幅幅充满回忆、力量与喜悦的画面。作家李成虎从2004年起将青海“拉面经济”作为创作选题,20多年矢志不移,曾三次赴全国60多个城市,采访200多位拉面馆务工人员,创作完成45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铸梦小康·青海拉面》,即将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作家唐明于2015年起积极学习藏语,研究藏族文化,先后100多次深入格尔木市长江源生态移民村采访,创作了以生态移民为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小马驹”系列丛书十本,其中已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带着我的小马回草原》《天鹅爸爸》等四本。她以移民村儿童为原型的作品《德吉的种子》2019年获中国作协重点扶持,2020年6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争创脱贫攻坚和文学创作双丰收

因工作需要,青海作协多位会员被组织派遣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他们在脱贫一线认真落实脱贫措施,带领贫困群众实现了“村退出、户脱贫”目标,在长期工作中与乡镇、村社干部和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群众信任,群众积极配合采访,向他们敞开心扉。宝贵的工作经历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从素材密度、情感浓度、思想深度上为创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作家阿朝阳2015年起担任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俄博图村第一书记。他和村干部带领全体村民积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使这个隐藏于大山深处的村庄248户群众实现了整村生态搬迁。他创作了《驻村的日子》为总题的一系列饱含真情的散文,发表于《青海湖》等刊物。青海作协秘书长邢永贵2018年12月起担任海东市藏族聚居村仓家峡村第一书记。20多个月时间里,他走访贫困户,平均每户不下10次,和村干部精心落实每项脱贫措施,47户贫困户如期于2019年底脱贫。在青海文联等单位支持下,2020年夏天成功筹办了首届仓家峡乡村文化旅游节,实施“五个一”文化项目,使这个五年前还没有通村公路的村庄成为当地旅游“名村”。他以仓家峡村脱贫工作为主题的长篇纪实散文《北山南坡》正在创作中,部分篇章在《青海湖》刊载。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亚尔堂乡王柔村任工作队员的青年作家班玛南杰在完成驻村工作之余,创作了大量具有藏地特色、反映脱贫攻坚的诗歌,发表于《诗歌月刊》等刊物。 (青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