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求精求新擘画“十四五”新蓝图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张聪聪 孙 珏  2021年01月13日08:38

编者按 已经过去的2020年因疫情影响,中国书业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对出版的理解等也都逐渐发生变化。新年新征程,出版人面临着新的考题,也担负着在当下环境中“破局”的重任。与此同时,谋划“十四五”良好开局更是首要任务。在2021年新年到来、“十四五”时期开局之际,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特别开启“我的2021 我的‘十四五’”专题企划,邀请行业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和资深业者,分享2021年的“小目标”,以及对“十四五”的展望与期待,期望多角度呈现当前出版业发展的热点话题,聚焦业者关注的行业现象。

商报君问

1.您的2021工作“小目标”和生活“小目标”?

2.2021年您最关注的行业发展热点是什么?

3.2021年乃至“十四五”期间,哪些社会变化会给书业带来影响?

4.“十四五”期间您最期待解决的行业问题是?

高质量发展求实效 融合转型谋新局

肖启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编辑)

1.2020年受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逆势上扬,营收同比增长超30%,在中国出版集团兄弟单位中居于前列。图书、期刊、实体书店是三联书店的三大业务板块,三大板块融合发展。各板块对营收增长的拉动,三联生活周刊贡献最大。周刊在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中取得的好成绩功不可没,目前已经发展为覆盖微信公众号、微博、纸刊等多种平台、载体的媒体矩阵。2020年,三联生活周刊在广告收入等方面取得大幅增长。2020年三联书店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其在融合发展、转型升级,从传统出版到现代出版过渡等方面有较好基础。2021年,三联书店要在这个基础上做好“十四五”规划,争取在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具体来说,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一是做好人员的结构调整。二是做好库存结构的调整。三是做好图书、期刊、实体书店营收结构的调整。我希望,2021年,三联书店的图书板块彻底改变前两年的被动局面,期刊板块能继续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往前走。希望在其他板块的拉动下,在社会、政府的帮助以及各项实体书店扶持政策落实到位的情况下,实体书店板块整体形势也有较好的转变。

2.人们对出版理解的转变值得关注。2020年,人们对出版的理解、对选题、编辑、营销整个环节的理解发生了新的较大变化。一是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方式;二是缘于新技术的发展。现在谈出版营销,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路数。这就促使各出版社在新的情况下,通过线上线下的高度融合、互相补充,去做一些突破,力求“出圈”。

三联书店也在2020年做了很多尝试,例如与樊登读书会独家合作的直播带货,取得较好效果。三联书店的品牌影响力、图书品质,与樊登读书会庞大的会员基础和自带流量的优势,共同促成亮眼的带货成绩。这次合作之后,三联书店内部也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视频宣传。各出版机构2021年也都会继续往这个方向努力。因此,出版社的线上营销值得关注、值得探索,出版的产品要更加贴近线上读者的需求。

3.一是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中国出版集团首先是一个政治组织,同时也是文化组织和企业组织。既然这样,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对中国出版业发展变化就具有决定性意义。二是新技术发展、融合发展。这些年出版行业都在推进融合发展。2020年,三联书店之所以能取得好成绩,也得益于多年来在融合发展方面的基础布局。2021年,出版社会继续在融合发展方面下足力气。三是高质量发展。出版社想要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适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就需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当然“高质量的产品”并不是一定是“高大上”,而是要为普通大众提供较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需求。

4.合理健全的行业规则、市场秩序是出版行业当下最期盼的。目前,实体书店已经成为综合的文化体验平台、创意空间,但是很多人逛书店却不会买书。而电商平台各种打折促销接连不断,折扣体系、价格体系全乱了。一些实体书店甚至不再从出版社采购图书,反而通过电商平台采购更为便宜。在业界重视、推动行业秩序健康发展的同时,希望行业协会等能够通过调研,将相关问题反映到立法机构,以立法形式健全行业规则。

以做好主题出版引领高质量发展

宋亚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陕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

1.2021年,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围绕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把主题出版做好。为此,我们组织策划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史》,并配合拍摄了16集的“微党课”,加大对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的宣传力度。我们还组织策划了《我们为什么能建成小康社会》等等一系列主题出版图书,为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发挥好引领作用。我作为一个出版人,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2021年我的小目标就是再把《史记》读一遍。

2.2021年我最关注的是两个焦点问题,一是数字出版和网络营销,二是控制出版规模。网络出版和营销之所以会显得特别突出,主要是受疫情影响,传统出版社不得不更多地关注网络。2020年,直播、带货、拍抖音、上快手、开淘宝店、刷哔哩哔哩等等,搞得热火朝天,大部分传统出版社都参与其中。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2021年这种状况还将持续,但也会有更明显的进步。 控制书号是压缩出版规模的重要措施。但控制书号并不绝对就能提高出版质量。出版社已经能够感觉到压缩出版规模的压力,所以,必须从选题策划入手,从提高出版门槛入手,把好关口,提高质量。

3.5G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全面助力出版业实现数据智能化管理,它们将在提高出版业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出版质量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开发的智能编校排系统,可实现图书出版全流程无纸化、电子化、智能化,大幅提升出版质量、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出版效率,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我们正在密切关注这项技术具体应用。

4.就目前而言,传统出版社虽然都在努力进行数字化转型,但数字出版赢利模式仍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融合出版步履维艰。“十四五”期间,最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上能有新的突破。

加大重点图书投入力度 加强全方位营销

段晓静(安徽文艺出版社社长)

1.2021年工作的“小目标”是,想方设法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大双效明显的重点图书投入,加强全方位营销,使安徽文艺社的市场占有率排名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生活“小目标”是,倡导“好好工作就是好好生活”的理念,努力在发展中提升职工收入水平,不断增强安徽文艺社职工的获得感;营造更为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不断增强职工的幸福感,使全社职工在快乐和谐的环境中主动、积极、奋发工作。

2.2021年突发的疫情给图书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直播带货等新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但效果不够明显。我一直密切关注行业龙头的发展——他们往往具有引领作用,关注个别能逆势增长的行业企业的发展方式和手段,比如直播带货、向上下游产业链适度扩展等行业热点。

3.书业在我的眼中,永远是一个朝阳行业,但优胜劣汰的法则永不会变。书业从业者确实需要时刻密切关注社会变化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年轻一代人的阅读习惯与方式带来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5G技术的日新月异,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线上阅读,而突发的疫情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出版企业如何适应变化、顺应潮流,并能借力得到健康有效、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重视并认真加以探索的问题。

4.每个行业都是在不断遇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前行的,图书行业也是如此。最期待解决的问题,既是对行业的期待,也是对自己的挑战和激励。比如,图书行业的发行渠道不畅的问题,缺乏若干个真正市场化的、有着极强市场辐射力、高效运转的中盘问题,依然存在着一些市场分割的非市场化问题,出版社专业与地域限制问题,以及回款难而慢等企业的共性问题。

做好优质选题转化 主题出版重点着力

荆彦周(河北人民出版社总编辑)

1.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迎接建党一百周年的重要节点,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年份特别,意义非凡。为此,河北人民出版社以提升年度选题质量为抓手,于2020年年底在北京召开了2021年度重点选题论证会,邀请多位国内一流的党史国史、学术文化、图书评论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给予指导。2021年我们将认真消化吸收选题论证会的成果,按照专家意见精心打磨完善选题策划方案,将好选题转化为优秀出版成果,努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2.最关注的行业发展热点是主题出版。河北人民出版社2021年主题出版主要方向是:一是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选题,如《简明中国共产党历史》《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纪事》《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史(1921-2020)》《中国共产党河北历史》(第一、二卷)《中国共产党河北简史》等;二是聚焦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选题,如《铭记——我的小康志》《百年圆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脱贫之路:从兰考到凉山的精准脱贫实践》;三是认真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阐释和宣传普及的选题,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四是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选题,如《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生启迪》《从历史深处走来——两代学人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话》《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稿》等。

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我们会积极向大社、名社学习,把主题出版方面的选题做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比较好的双效图书。

3.2021年乃至“十四五”期间,数字阅读的不断提升,会给传统书业带来强大的挑战。短视频平台等新兴行业的兴起,更是给传统书业带来了不小冲击。为此,我们在做好纸质书的同时,要不断学习,把书业与科技、时代的进步有机融合,紧跟时代的潮流。

4.发行方式。传统的图书发行方式已受到电子阅读等方式的冲击,融合出版已成为出版业发展的趋势。纸质书相较于电子书出版的时间长,不能第一时间给予读者阅读。所以拓展发行方式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 展 望

开启“十四五” 开创新局面

于华龙(河南大学出版社社长)

站在“十四五”开局的历史起点上,河南大学出版社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规划好2021年各项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扛好使命任务,助力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动改革发展创新,各方面工作面貌一新,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主题出版已成为一个主流的出版板块。河南大学出版社聚焦主题出版,用精品力作描绘历史画卷,刻画伟大实践,弘扬主旋律,聚集正能量。尤其要围绕红色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围绕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对接读者需求,催生出更多的精品佳作和传世之作。弘扬传承黄河文化的历史责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抓住难得机遇,延续历史文脉,挖掘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

传播中国声音,诠释中国文化。为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传播体系,提高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图书逐渐成为重点出版方向。河南大学出版社的“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是河南省迄今唯一以河南文化元素为主题的中英文双语套书,也是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提升河南形象的重要载体,中国外文局将其列为“中国思想文化术语多语种对外翻译标准化建设”重要项目成果,评为“2020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河南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丝绸之路上的古城》(英文版)也被中宣部评为对外出版采购类项目。在2021年的出版规划中,河南大学出版社将继续致力于文化的国际传播,对外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主张、传递中国智慧,为国际读者提供丰富的阅读体验。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后疫情时代,河南大学出版社将积极响应中宣部提出的“加强健康安全和生态保护教育,培育公民文明习惯”的主题出版格局,在抗疫常态化的前提下,总结经验、凝聚共识、找准方向,创新推动出版工作,于时代变局中开出版新局,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为健康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我的2021:不变与万变

柏 峰(广东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

不经意间让人感慨万千的2020过去了。一个小小的病毒,让个人、国家与世界改变了行事方式。人类是不是该思考一下:我们对自然是不是不够尊重?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年,新冠病毒仍然还在肆虐,每天新闻报道的感染人数让人心惊肉跳,暂时看不到疫情消停的截止时间。

早在几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西方国家未曾体会其中的奥义。而今中国虽然成为控制疫情较好的国家,但又不能独善其身,时时遭遇其他国家的不实指责。

2021,我也将开启全新之年,将进入职场生涯的最后五年。工作中最大愿望是能带好团队,大家“抱团取暖”。广东没有专业的古籍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古籍辞书编辑室一直承担广东省主要古籍出版任务。10年前,古籍辞书编辑室重新组建,我担任重组后的第一任主任,那时编辑室只有2人。2020年,在社领导的全力支持下,古籍文献分社成立,人数已经达到10人,希望团队成员快速成长,工作中都能独挡一面。

新冠病毒也改变了个人生活方式,但对健康的追求没有上限。2021,希望个人、家人以及身边的同事都安康。

从事出版工作20余年了,没有哪一年感到社会变化如此之快又如此之慢。方式、节奏日新月益,不经意间,20世纪70年代的人也落伍了。新冠疫情锁住了人们走出户外的愿望,实体店连开业都成了奢望,图书作为非生活必需品,书店当然也不能幸免,其业绩惨不忍睹。2021,如果新冠病毒不能很好控制,防疫常态化,包括图书行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其生存方式都将改变。2021,图书发行除了直播带货和网上低折扣销售,能找到一条适合图书发行的路吗?图书发行能不能有尊严一点?

作为传统行业,出版的价值没有改变,其传承与传播正能量的历史使命没有改变,其内容为王的实质没有改变。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仍然会冲击传统的发行模式。目前图书代销的发行模式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试想一下,如果生产厂家不能决定产品的销售方式、折扣,谁会对别人家的孩子负责?这不是哪一家出版社的责任,而是需要出版行业的顶层设计。曾经的编辑是一个读书人仰慕的职业。回想20年前,作为编辑是很自豪的,非常有职业自尊。当下,出版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小,能力强的毕业生基本不考虑劳心费力又要求高的编辑工作,能力欠缺的,出版社又不想退而求其次,行业断档后继乏人是不争的事实。希望“十四五”期间,出版找回职业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