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刘庆邦《堂叔堂》:用苦难筑起精神圣殿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雷从俊  2021年03月22日09:15

接过刘庆邦先生持赠的新著《堂叔堂》,一边感慨他以古稀之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势头,一边猜度这大约是写一个名字叫“堂”的堂叔吧。因为他以往的作品中,也经常会出现类似的人名,简约,朴实,像作品本身一样透着自然的亲和力。

一页页读来,原来这部小说字里行间活跃着一个又一个身世不同、形貌各异、性格迥然、命运崎岖的堂叔。约略看去,十二个章节写了14位堂叔,但如果将详写、略述、捎带提及、转述挂扯的堂叔都算上,出场者远超于此。作品40多万字宛如质地细密的一砖一瓦,为那些逝去的和活着的形形色色的堂叔们,构建一个气势恢宏的殿堂。那些与“我”一脉血缘却或远或近或亲或疏的堂叔们,带着一身故事和悲欢在这里流连徜徉,穿越时光、演绎以往,谈天说地、讲古论今,直到把乡土田园的苦难岁月反刍回甘,并生发出些许形而上的哲学意蕴……

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堂叔堂》首先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家族“秘史”,刘姓一个支脉在豫东农村劳作、生存、斗争、融合、发展的秘史。在“刘楼村”刘姓独大,祖祖辈聚族而居,生产生活,繁衍生息,放眼望去无非三亲六故。“长门的孙子末门的爷”,大家族自古而然,堂叔与“我”在年岁上也差别甚大,有的长“我”几岁、十几岁或几十岁,有的与“我”年龄相仿,有的堂叔则小于侄子。如此这般,小说在时间上有了更多向前推移、向后延展的自然而然的灵活度。基于这样的谋篇,远至解放前、近至当下的诸多事件和场境,都在“堂叔”们的经历、参与、认知和感受之中,此间的一切也都便于作者耳闻目睹、道听途说,可感可触地挫于笔端。

在结构上,作品每个章节既相对独立,又以“我”为主线穿插连缀,把堂叔们的故事有机统摄于作者的思想、情绪和叙事笔调之中。作品简明勾勒的故事背景,细腻传神的刻画叙写,独特鲜明的人情风俗,深刻生动的情节细节,萃取提炼的豫东方言,都承袭了作者一贯的艺术风格,而不时的涌现出的“夫子自道”和整合化用的网络语言、流行段子,则使阅读变得更有情趣、更具带入感,也更富于故事之外的思索。在娓娓道来的讲述和大量的插叙延宕中,作品徐徐展开一幅弥漫着浓重年份感的豫东农村生活图景。

一众“堂叔”聚于一“堂”,显得声音噪杂、面目斑驳、流年凌乱,而这些主人公又像一层层水花,荡开人性的不同层级;宛若一个集束炸弹,炸开小说的多重主题。在这里,作为国民党老兵的堂叔刘本德,阔别家乡几十年后从台湾重回桑梓,体现的是人世沧桑和一腔浓郁的家国情怀,内中还有不堪一窥的尊严;身为乡村教师的堂叔刘本魁身处讲台、心系市场,反映的是改革大潮中较为普遍的利弊权衡和“试水”心态,无论遇褒遭贬,他都以自己的行动成了乡亲们思想解放的先声;而作为刘楼村第一位党员,堂叔刘本成讷言敏行的性格和热心扶危济困的故事,既表现了乡贤的智慧,也传导了一种缘自身份、辈份的担当,散发着土地般的质朴与善良。俗话说“血浓于水”,作品以大量篇幅抒写堂叔们对“我”和“我”家的鼓励、帮扶和关照,以无限深情的笔触述及这些弥足珍贵的亲情力量对“我”人生道路和命运的影响;也有诸多章节表现了在面对饥饿、凶险、灾难特别是面对匪患等时,堂叔和宗亲们身上迸发的那种相守相望、互相帮衬、抱团取暖、勇于抗争的人性光芒和集体力量。俗话说“是亲三分向,不亲都一样”,作品中写了由于血缘关系导致的亲疏恩怨和徇私舞弊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主人公命运的波折,从中不仅可以体味到细微的人情世故,也可隙中窥月地感受权力对人的异化。俗话说“冤家父子仇弟兄”,作品还写了族亲之间的分岐、算计、非议、报复等等,写了血缘最亲的堂叔对“我”和“我”家一次次恩将仇报和几无底线的伤害,甚至还讲述了“史无前例”岁月里堂叔们参加武斗的情景,从一个个则面呈示了善恶的交锋,纵笔剖开了特殊环境中人们幽微的内心,读来令人唏嘘慨叹。

“家丑不外扬”,这是许多人的思维定势和世俗选择,作品不仅写堂叔中、家族中那些令人赞赏予人温暖的人和事,还不吝笔墨地自扬家“丑”。这使得作品不止是一曲透着乡愁的田园牧歌,也不止是一曲清亮悠扬的亲情赞歌,某种意义上说更是唱给一个族群、一片土地、一个时代、一种生存状态的哀歌、悲歌和挽歌。统观而言,作品中“堂叔”们给人的温暖、力量和希望,流布着人性的良知和血缘亲情;文字中那些程度不同、侧影各异、刻印深浅的“家丑”,则大抵都铺陈着苦难的底色。由于时局世风所赐,动荡、流离、互戕之苦往往是不期而遇在所难免;由于彼时生产力落后,人们在生存活命中可谓费尽心机用尽解数,辛劳、寒暑、饥饿、疾病之苦自不待言;由于个人能力素质、处世态度、努力程度和命运际遇的不同,又常会在力有不逮、求而不得、得而复失、横攀竖比中徘徊挣扎;也由于这个庞大的群体在血缘关系上同族同宗、一窝一块,遭到羞辱无从启齿,受到不公无处诉说,受到伤害也只能自疗。作品不止一处让人感到,正是基于血缘亲情的参照,个中苦楚痛感更是在骨髓脉管中凸显放大,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关于《堂叔堂》,作者表示,“我不打算为任何一位叔叔立传,更不会为任何一位叔叔歌功颂德。我想通过叔叔们,写出人生的苦辣酸甜,写出人性的丰富和复杂,写出个体生命起伏跌宕的轨迹,写出艰难的尘世带给我们的命运感,并写出时代打在他们心灵上的深深的烙印。”由此更可确信,苦难不仅是生活的原乡,还是一座巍峨的精神圣殿,它不仅在晴明的日子向人们提示着曾经的风雨,也坚韧地标定着幸福的方位。

20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