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科幻作家走进科研院所,畅聊未来中国空间站建设
来源:科技日报 | 何亮  2021年05月24日14:45
关键词:航天

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在火星留下第一个“脚印”;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目前已进入交会对接轨道;与此同时,月球车玉兔2号已经顺利完成第30月昼的工作,进入休眠……身处新一轮太空热潮,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对星辰大海的向往再次被点燃。

在2021年中科院公众科学日,科幻文化品牌未来事务管理局与一批优秀科幻作家走进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与航天工作者近距离交流。

中国的太空探索正在持续激发这个时代人们对未来的想象,同时,中国的科幻作品也在蓬勃发展。如何用科幻讲述中国航天故事,传递中国人的宇宙观,是未来事务管理局正在思考的问题。

走进筑梦星空展厅,科幻作家们了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及发展历程,在1:1模拟的实验舱内感受天宫空间站这一国家太空实验室的魅力。在科研场所,科幻作家与科学家们亲切交流,了解太空制造技术,畅想未来的太空工厂;了解仿真技术如何帮助支撑空间站内的科学实验分析和生命周期运维、空间站大数据的利用和处理以及科学教如何对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载荷进行远程操作和控制。

据了解,中国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后,“问天”“梦天”实验舱也将按计划在明年陆续发射。期间,“天舟”货运飞船和“神舟”载人飞船将不断往返,进行航天员轮换和货物补给,后续还将发射名为“巡天”的光学望远镜,开展天文观测。

未来,航天员要在要在“天宫”实现长期驻留,开展包括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微重力科学、燃烧科学、基础物理学以及天文学等领域研究。届时,中国将成为独立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的国家。

在直播交流环节,中国首批航天员赵传东、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璐、助理研究员韩培与科幻作家陈楸帆、江波一起,围绕空间站与科幻的话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我国探月、探火任务,畅想未来的人类太空生活图景和建造太空城市的可能性。 他们不仅探讨现实技术,还将目光投向远处,思考中国航天为中国人走向深空能够做出的远景规划。随着太空探索走向星河深处,不断提升人类在地外空间的生存活动能力,是这些“写科幻的人”与“将科幻变成现实的人”最关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