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纪念李劼人诞辰130周年—— 起笔兴风雨——李劼人《暴风雨前》手稿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馆”微信公众号 | 王雪  2021年06月22日06:44

李劼人 (1891-1962), 原名李家祥 ,笔名老懒、懒心、菱乐等,四川省成都市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曾任成都市第一届人民政府副市长。他一生著述丰富 ,长于现实主义描写,其代表作《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三部曲享誉中外。被郭沫若同志赞誉为“中国的左拉” ,被文学界称为“东方的福楼拜”。成都李劼人故居纪念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菱窠西路70号,因其屋傍“菱角”堰塘而建,李劼人题名为“菱窠”,是成都市郊著名景点。在李劼人研究学会学者和四川各大高校教授努力下,其全部作品结集为《李劼人全集》(17卷共20册,六百余万字)于2011年9月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李劼人

李劼人这个名字是他自己踏入社会之后取的,所谓“劼”,是指奋进、坚定、勤勉、谨慎。一个青年人对自己个性的设计是如此的严谨,与他自小家庭环境息息相关。李家虽家贫,但却有洁癖,古老的木器家具擦得锃亮,即使是粗布衣服也要浆洗的干干净净。李劼人受到影响,从小学习、生活都追求精致,抽屉旮旯都要收拾整齐。写字这等文人基本技能,他更是练求精致。同学们在中学时,就因他做事风格而给他起了外号“精公”。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李劼人接触到了欧洲的新思潮,更因赴法勤工俭学风气日渐兴盛,李劼人心有所动。但李劼人家贫,家母又因为早年领着儿子去江西时得了腿疾,右腿残疾不能伸直,每日坐在特制的木椅上才能勉强移动,李劼人若去留学,母亲无人照料,也绝对雇不起帮手来。可是李劼人的母亲虽身残,却是个有头脑有眼光的女人。她支持儿子去留学,把上半年订了婚的儿媳妇,也就是她的杨家堂侄女杨叔捃立刻娶进门,让儿媳照顾自己,让儿子放心远走高飞。这一决定,不仅为李劼人日后的文学之旅打开了大门,更深深地影响了李劼人的女性观念。在包括《暴风雨前》在内的许多作品里,李劼人都描写了一些看似泼辣其实内心独立,敢作敢为,又极富魅力的女性形象,不得不说,这一切恰恰是受到自己母亲的影响。

《暴风雨前》,李劼人著

在法留学的日子,辛酸苦楚自是难以历数。家贫的孩子远走异国他乡,加上环境不适应所带来的身体不适,李劼人的日子过的很苦。但是他如饥似渴的学习,留学归来时的行李竟是八大箱法文书籍。而写作《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几部作品的决心,也是在法国留学之时暗暗下定。他在法国读到大河小说之时,便惊异于这种形式所能表达的内容之丰富,加之自己对故乡风起云涌的革命变换形势的了解,创作的欲望呼之欲出。若论到现代文学史上真正做到中西结合的作家,李劼人绝对是不可忽略的一位,而《暴风雨前》,恰是他为五四运动所倡导的新文学所交上的最好的答卷。

在现实生活里,李劼人大概只算是个瘦弱文人,然而他的精致,他先进的女性观,他对中法文学的交流与借鉴所做出的贡献,都浓缩在他的小说之中,令后人赞叹——文人并非真无用,起笔兴风雨,文成泣鬼神。

附:李劼人相关传记

《李劼人的生平和创作》,李士文著,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12月;

《李劼人图传》,王嘉陵,郭志强主编,天地出版社,2005年6月;

《李劼人研究2007》,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李劼人研究学会编,巴蜀书社,2008年3月;

《李劼人研究2011》,曾智中主编,四川文艺出版社,2011年12月;

《曼妙菱窠:李劼人及其成都清明上河图秘境》,章夫、谭锐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