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青年作家李知展:温情笔调写就平实人生
来源:i东莞 | 廖杏子  2021年12月23日16:56

最近,“88后”作家李知展在他的微信“朋友圈”中,晒出了自己2021年的“文学成绩单”:一年内发表五部中篇、四部短篇小说,合计近20万字,分别被《中国作家》《江南》《青年文学》《长江文艺》《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等权威文学刊物刊登、选载。

李知展2021年创作汇总

作为东莞近年来在纯文学领域中短篇小说发表最多、被重要刊物选登最广泛的青年作家,李知展和许多“打工作家”一样,经历过底层生活的心酸,但始终保持阅读习惯,依靠在书籍中找寻到的“超越狭窄现实”的力量提笔书写。1988年出生的他,目前当属东莞新生代作家的中坚力量。

年度创作成绩斐然

作为东莞新一批青年作家代表,李知展创作精力旺盛,2011年发表第一篇作品至今,十年时间超200余万字,功力不容小觑。

“年轻的李知展,在作品里展露出他的小说美学,他对人生的思考是清澈透莹的,散发出一种不属于这个功利时代的超逸高华。”在青年作家、评论家蔡东看来,能将一个个本该怒气冲冲、不平则鸣的故事处理得平淡、隐忍、写意,李知展给人的感觉相当惊艳。

熟悉李知展的人都知道,他有着超越“88后”这个年龄段的沉着。近年来笔耕不辍潜心创作,源于他“对文学的热爱,对语言和故事的执迷”。李知展表示,从技艺角度而言,小说是“投入一生时间也不够的艺术”,更不用说完成一篇满意作品时的那种丰盈和满足。最重要的,他想通过小说,来表达对普通人的关切和对现实的思索,并期待得到读者的回应。

李知展《孤步岩的黄昏》封面

每到夜晚,李知展静静坐在电脑前,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击着自己对于明天和未来的畅想——这是他当年做梦都没想过的事情。“之前从没想过成为一个靠写作生活的人,准确来说,是东莞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李知展眼中的东莞,是一座非常包容的城市,“她给了我立脚之地。”由此扩及,他将自己充盈的创作状态归功于东莞这座城市的滋养,以及这里浓郁的创作生态,“好的文学生态和好的自然生态是一样的,花在开,草在长,有大树,也有小苗,最好是互相抵御风雨、共同沐浴阳光。”

阅读打开全新视界

李知展出生于河南一个小县城,从小孤独敏感,天性亲近阅读,对文学的兴趣也源自于此。“在那样狭隘的乡村,也只有文学的温柔,凛冽的辽阔星空,能慰藉一个孩子热爱幻想的心灵。”李知展回忆,当时在乡村能找到的书籍实在少得可怜,小镇没有书店,他经常“上蹿下跳”、穷尽各种办法,将能找到的书囫囵吞枣的“咽”下,然后慢慢反刍。比如《红楼梦》,许多章节都能大段背出,而没有书读的时候,只要有字的东西,也都能读得津津有味。

和许多“新莞人”作家一样,李志展经历过颠沛流离的打工生活,他十六岁进入社会开始漂泊,武汉、厦门、苏州、运城、深圳,辗转多处后于2012年抵达东莞,打工首站是在一家建筑工地上做小工,白天提灰、扛水泥。枯燥劳累的打工生活,让他养成了经常受到工友“调侃”的毛病:每天晚上都要在床上支上几块砖头,躲在蚊帐里看书。

李知展《只为你暗夜起舞》封面

之后到一家酒店做后厨,李知展经常小心翼翼地将书放在储藏室的夹缝,趁中午休息时看上一会儿。“阅读的感觉很好,虽然面对的是一堆堆钳子、扳子、工具、拖把,但打开书,就会觉得这片小天地都是我的。”于他而言,打开一本书如同打开一个世界,超越狭窄的现实空间和逼仄灰暗的人生,看到翩跹的蝴蝶,闻到芬芳的花香……

书看得多了,李知展也开始动手写,写得多了,竟入了门,尤其是2011年底发表第一篇小说后,写作状态渐入佳境,每到周末就见缝插针写上一段,一个月也能写出一部短篇,作品有了些柔软的力量,开始陆续发表在《青年文学》《北京文学》《作品》《莽原》等期刊。

温暖构筑创作底色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李知展做过保安、配货员、码头搬运、建筑工……而今回忆起打工艰辛,他轻描淡写:“不过是比同龄人多经些事而已。”在他的理解中,写作者没有一段生活是浪费的,“只有经历过那种挣扎,你才知道人世深浅、人心冷暖,写起小说来,才可能对人物有一种格外的体贴。”

正如评论家张艳梅所述:“温暖构成了李知展最初的小说底色,他写底层,写情感,写挣扎,不放大那种痛苦,也不伪饰那些伤痕,笔调清新自然,诗意浓郁,批判的冷峻和温情的呵护,交织成生活和世界。”李知展安然地用文字阐述心路,并以柔韧的心去感受命运。

2013年底,李知展告别打工生活,成为东莞一份纯文学刊物编辑,因此更加亲近文学、文字,与此同时写作也愈加成熟,加速中短篇小说创作,聚焦年轻人现代生活,文字优雅叙述平稳,尤为注重日常生活中对人性的挖掘书写。

2014年9月,多年创作积淀终获馈赠,李知展拿下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奖,这是被誉为“输送文学新鲜血液管道”的奖项,对他的意义不言而喻。之后获得广东省“有为杯”小说奖,更是李知展创作日益成熟的标志。

之前李知展的写作主要与家乡有关,随着在莞生活的时间越来越多,近年来他开始关注现实题材,聚焦东莞市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现状。经过两年创作,最近他刚刚完成一部20万字的长篇小说,通过讲述东莞老街巷中不同年龄段女性和她们背后的故事,来折射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给岭南大地带来的变迁影响。

谈及新作,李知展着重强调“命运、阶层的丰富性”。小说里,平凡的、珍贵的、向上的人们,在时代中起伏搏击,又相互成全,努力呈现出吾土吾民此城此地的命运和情感。目前该小说正在发表和出版阶段,有望成为东莞本土文学又一力作。(受访者供图)

李知展,曾用笔名寒郁,1988年生,河南永城人,现居东莞。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小说月报·原创版》《北京文学》《青年文学》《作品》等文学刊物发表小说200余万字,20余篇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等刊物选载,短篇小说《明月怆》被《人民文学》外文版译为英、法、意多种语言。曾获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第27届梁实秋文学奖、广东省“有为杯”小说奖等。出版小说集《孤步岩的黄昏》《只为你暗夜起舞》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34届高研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