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西海固:文学的庄稼茁壮成长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 张文攀  2021年12月26日09:45

“亘古西吉,边塞莽原,林茂草丰,牛马塞道,三陇畜牧此地兴,马政兴衰论古今。发奋图强,否‘难以生存’之定论。沐改革开放时雨,承精准扶贫雄风……”生于斯长于斯,西吉作家樊文举一首《西吉赋》,道出了对这片土地的赞美与热爱,也揭开了它“难以生存”的旧伤疤。

宁夏西吉县,位于“苦瘠甲天下”西海固的核心区,这里曾被联合国专家评价“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正是这样一片贫瘠的土地,成了滋养文学的一方热土。2011年,中华文学基金会授予西吉县“中国文学之乡”称号,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首个被命名为“文学之乡”的县。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物换星移几度秋,曾经瘠薄的土地,不仅给予苦难中的人们果腹的食物,还盛产西海固人的精神食粮!隆冬时节,记者再次来到西吉,感受文学庄稼在山川峁梁间的茁壮生长。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文学爱得太深沉了”

贫穷和苦难给生存带来了极大挑战,也造就了人们对文学的深爱和更加坚韧的品质。

曾任西吉文联主席的郭宁记得清楚,十多年前申报“文学之乡”时,他在四年时间里,多次前往银川甚至往北京跑,层层争取支持。不认识人,不知道从哪说起,成了他最难的一道坎儿。“我就给中国作协的领导说,我是从最边远贫穷的山区来的,不知道该找谁,我来北京,不是代表一个人来的,这是西吉人民的愿望。”郭宁说。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文学爱得太深沉了。”樊文举说,苦难下的人们无处诉说痛楚,文学却可以鼓励他们,支撑着他们生活下去。

在西吉,人们从小就会教育孩子不可以把带字的纸张乱扔、书本的拐角不能窝卷;不会让正在学习的孩子干农活;很多人打招呼的第一句不是“生意做得怎么样”“饭吃没吃”,而是“最近有没有写文章、谁写得好,写了什么内容”……

“西吉人都希望西吉不仅仅是一个土豆之乡,而是一个文学之乡、文化之乡。”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彭学明曾在他的回忆文字中写道,“我们也许可以不管这闲事的,但我们深为西吉那片土地繁茂的文学根系感动,为郭宁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我们不能不做,我们不敢不做。否则,我们就对不住西吉那片热土上那么多为文学默默坚守的人,对不住西吉那片热土上那么多对文学一生崇尚和敬畏的人,对不住文学。”

“在我陷入绝望时,是文学挽救了我”

2011年,一位3个孩子的农村妇女来到了西吉县文联,带着她偷偷写的作品向《葫芦河》投稿。她叫单小花,是西海固无数个尝遍苦难群众中的一个。

“在我陷入绝望时,是文学挽救了我。”单小花说,她总是在安排好老人和孩子之后,半夜爬起来悄悄写作,还常常被人误解,也一度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心。恰逢2011年,西吉县被命名为中国首个“文学之乡”,县文联开始进行农民作家普查,曾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来气的单小花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肯定与鼓励。那年,她的散文首次在《葫芦河》杂志上发表,高兴得像个孩子。

随后几年,单小花在县文联的支持下继续创作,先后在市级和省级刊物上不断发表作品。2015年,她还成为了鲁迅文学院第20期少数民族创作培训班的学员。“每每回想起过去投稿的情景,心里总是暖暖的,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着我不断向前迈进。”单小花说。

2016年,中国作协主席铁凝选择了西吉县作为“文学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讲堂的首站。她来到单小花仅5平方米大的工作室内,刚一进门,就看到墙壁上“文学点亮心灯”的横幅。“铁凝主席短暂凝视后,鼓励我,‘这间屋子很小,但你的心很大,面对苦难你没有倒下,反而活得很有尊严’。这对我是很大的鼓舞。”

单小花是文学庄稼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的有力证明,这里孕育出的文学种子,远不止于此。十年来,西吉大地上先后涌现出了郭文斌、马金莲、了一容、火会亮等一批实力派作家。继郭文斌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西吉县青年女作家马金莲先后获“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和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形成了以李继林、李义、樊文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西吉文学主力军,他们的作品屡屡跻身中国文学大刊,显耀着不俗的文学实力和创作实绩。目前,西吉县有1300 多人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其中中国作协会员18人、宁夏作协会员69人。“就文学的自觉性、神圣性、群众性、普遍性来讲,这在全国是极为罕见的。”宁夏作家协会主席郭文斌说。

“长大后,我要当一名作家”

在中国首个“文学之乡”(西吉)命名十周年表彰活动中,有这样一群人也受到了表彰,他们年纪不大,却与文学相伴良久。

“二年级我就开始写作文啦!老师前些日子刚刚教过我们写记叙文。长大后,我要当一名作家!”来自西吉县兴隆镇希望小学四年级的马金馨是表彰活动中年龄最小的“文学新苗”称号获得者。

“我最崇拜的作家是沈从文,尤其喜欢他浪漫的文风。”来自西吉中学月窗文学社的张渊博是高三学生,学习苦闷时,他特别喜欢通过写作来释放压力。

铁凝在2016年到西吉做讲坛时,也来到了月窗文学社,与孩子们合影留念。近年来,月窗文学社相继获得过“全国校园文学社五十佳单位”“十佳文学社”“全国示范文学社”“全国中学百强文学社”等殊荣。先后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文学爱好者,曾在多个报刊上发表作品数百篇,在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奖400多人次。

文学不分学历、不论年纪,不分性别、不问出身。矿工诗人陈年喜在诗中写道“我身体里有炸药三吨”;山里的小孩姜二嫚也会写诗,“晚上我打着手电散步,累了就把它当拐杖,我拄着一束光”。西吉四中高一学生杨盼盼说,如果说文学是一片海洋,那么这里的人们便是这片海洋中最想跃出水面的鱼儿。

在西海固,文学的精神在传承,文学的力量在延续。这里还培养出了李荣荣、马瑞、火瑞等一批青年、校园作家,为西吉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孩子们必将会成为西吉文学发展中的中坚力量,让‘文学之乡’的名片越来越靓!”樊文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