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思南读书会成立八周年:将“阅读”二字刻在每个人心头
来源:文学报 |  张滢莹  2022年02月20日08:41

2月12日,是今年农历新年后首个步入正常工作周期的周六。年味仍萦绕在思南路的街头巷尾:每棵树的枝条都张灯结彩,红灯笼在各家商户门口高高悬起。虽然气温还未回升,读者们参与思南读书会的热情却早已“升温”:这天下午,他们在这里迎来了今年读书会的首场活动,也共同见证了思南读书会八周岁生日的到来。

“八周年,意味着过去八年有380多个周末星期六下午2点到4点我们在一起度过。”活动主持人、思南读书会策划团队成员李伟长在开场白中与大家共同回顾一起走过的这些岁月:读书会迎来了将近1500位作家、学者、出版人、艺术家,其中包括多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有将近七万读者来到现场聆听他们的分享、与嘉宾现场交流。“我们所做的每一期活动、度过每一个周末,都在变成艺术,而且都在写下记录。因此,我特别想感谢读者。”

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协、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主办,思南公馆承办的思南读书会自2014年启动以来,就成为了上海这座城市一条灿烂的文化风景线——人们因为思南路邂逅了读书会,又因为读书会来到思南路,在古典优雅的老建筑氛围里与书中的精彩世界相会。这些年来,思南读书会取得的不仅是包括全国全民阅读优秀项目等在内的荣誉,更将属于上海的阅读风采带到了法兰克福书展,让世人得以从文化的侧面更多了解这座远在东方的城市,和城市中热爱文学、多年为之倾注激情的人们。

2017年2月,在读书会之外,《思南文学选刊》创立,选刊立意高远,在对于原创文学创作、翻译的关注和研究中,体现这个时代人的精神需求,以及这个时代内在的脉动。如今,同步记录读书会发展历程的《在思南阅读世界》也已出版5卷,无数精彩观点和思想火花的碰撞跃然纸面,为更多未能到场的读者提供滋养。

2022年,8岁的思南读书会给人们带来的第一份惊喜,就是不久前公布的“思南书单·2021”。这份年度书单邀请了19位评委对2021年首次出版的图书进行推荐。正榜与副榜两份书单,经过激烈讨论、投票后获取共识的年度佳作,和未能取得高票、却在评委的阅读视野中拥有优秀素质的图书兼容包并,在诚挚、犀利的推荐语中,形成了大路与小径交叉并行、一幅地貌宽广的阅读地图。《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评论家方岩阐释了正副榜单的关系:“通过投票讨论出来的正榜是一个共识,但在共识的过程中,会压制许多带有个人性的洞见。我们认为必须尊重每个评委个人的偏好和特别看重的东西,所以又做了一个评委个人的特别推荐榜,并和正榜形成相互映照的关系。”

“从策划起,我们的基本判断就是,不要局限于本专业,也不要局限于个人视野。”谈及思南书单的起始构思时,方岩说。以文学为例,在他看来,假设文学是从整个复杂的文化结构中所截取的一个形态,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个形态重新放置回社会结构中。“以这样复合的视野,可以建构复合的书单层次。”由此,参与思南书单的评委中既有我们熟悉的作家、评论家,还有社科专家、翻译家和艺术家的参与。在《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评论家黄德海眼中,不少人眼中的文学正在狭窄化,但文学不能变成趣味或者意象,将社科等多门类作品的纳入,是为了恢复文学源远流长的活力,让文学和文字重新建立与活生生的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文学和文字生机勃勃”。

近年来,各大阅读推荐机构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榜单,形成对不同读者群落的阅读风向标。身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金理经常接到拟写推荐书目的邀请,参与思南书单的评选,他有着一份“私心”:“我很想知道我的这些同行、我所尊重的师友这些年在读什么。”以高票上榜的《北纬四十度》为例,金理表示,史学界早就对“塞外之史,殊族之文”予以持续关注,文学书写则似乎尴尬地停留在古典文学留下的边塞诗作。陈福民的这部作品代表当代文学有力回应了波澜壮阔的边疆史命题,同时在“非虚构”蜂起的写作浪潮中重现“文学”的边界与潜力。另外在金理推荐的作品中,《花衣魔笛手:传说背后的欧洲中世纪》则讲述了历史材料中一则传奇的故事。与我们熟悉的科学实证方式不同,作者采用福柯式的考据,通过现代知识分类的方式去追溯中世纪底层儿童、妇女的心声。这样与常规切入方式截然相反的写作,来自于作者自身童年经历的强烈代入感,也赋予了作品独特的魅力。“之前我们总是讨论如何‘以自己为方法’,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什么是以自己为方法。”

书单中,《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和《发现与推理:考古纪事本末(一)》也都是追究历史文化细节的作品。黄德海以后者为例,谈论考古与文学的关系:恢复这些人文社科作品与文学的关系,是因为在考古中,本身就有想象和虚构的存在,这其中都有文学的成分。“在人文社科作品里,你有时会发现蕴含着比我们所设想的想象力更为出色、精彩纷呈的东西。”他说,“随着考古的科技发展,历史的真相拨云见月,一些以往觉得古人记载中很离谱的东西逐渐成真。这样一个过程,也是恢复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的过程,从中我们要学会重新建立民族文化形象和精神的可能。”

谈及自己推荐的历史学作品《再造金山》时,作为经济学家的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的梁捷则将黄德海关于历史的思考拓展到了更广的视野:在对于“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的研究中,写中国的历史,将不再局限于中国范围内进行讨论:“我们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里认识中国历史。”实际上,在做全球史研究时,他也发现对于不少地方与中国历史关系的了解比较充分,也有地方的资料很少,如《再造金山》中研究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就写得很透彻,背后有很复杂的线索,弥补了知识上的空白,“让我们能够从全球的范围,尤其是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华人视角来认识中国”。

从王安忆《一把刀,千个字》、石黑一雄《克拉拉与太阳》、黎紫书《流俗地》等在2021年大放光彩的长篇小说,到短篇集、诗歌、非虚构等体裁,以及社科、历史、经济等广博门类。整体书单所囊括的总共39部作品中,评委们经历了针锋相对的讨论、投票和反复酌定后的这份书单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类型,也代表了19位评委的不同的口味。这让作家、编辑btr感受到了一种与“大数据式推送”截然不同的“敞开”:“在网络上购书,系统会根据算法推送你可能喜欢的书,也就是依据你已看过的书来判断你未来会看的书,这会令阅读的口味越来越狭窄。思南书单的意义恰恰是帮助你拓展视野,不屈服于冷冰冰的算法。”

从思南读书会到《思南文学选刊》《在思南阅读世界》,以及全新推出的思南书单,这场始于思南社区、立足上海、辐射全国甚至走出国门的文化之旅仍在铺展,并绽放着愈加强盛的活力,也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书写着靓丽的篇章。这里有八年如一日精心策划、为读者服务的读书会团队,有多年坚持参加活动并进行摄影、文字整理、编辑和评论交流的读者群落……你能在这里见到衣着各异、年龄各异,眼中却同样闪烁着求知光芒的人:从孩童、学子,到情侣、家长,以及退休职工、耄耋老人,踏进这一方天地的人,都可以在思南读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本书、那一场活动。人们在这里停歇片刻,获得身心灵的休憩,也将思想的种子带回自己的家乡,在更遥远的地方落地生根,这,大概就是文学的意义,也是一个读书会拥有蓬勃生命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