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书单 关注|2022年3月外国文学重点新书
1.《珠唾集》
[西]拉蒙·戈麦斯·德拉·塞尔纳(Ramón Gómez de la Serna) / 千巨万 绘,漓江出版社,范晔 译
3月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中,最值得期待的无疑是由范晔翻译的拉蒙·戈麦斯·德拉·塞尔纳的诗集《珠唾集》。此前,范晔曾在随笔集《诗人的迟缓》里对德拉·塞尔纳做过简短的介绍和翻译(《堂拉蒙的马戏团》),不少读者由此对德拉·塞尔纳的诗歌产生浓厚兴趣。
需要介绍下,德拉·塞尔纳的诗风独树一帜,以一种叫“格雷格利亚(Greguería)”的警句式文体名闻天下。用德拉·塞尔纳自己的话来说,“格雷格利亚 = 隐喻+幽默”。 他认为,“作家拥有胡言乱语的权力,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所有主题都被流俗化,灵魂无处安居的时代里。”也确实如此,德拉·塞尔纳的短诗具有俳句般的凝练和让人会心一笑的喜剧效果。可以举几个例子:“汽油是文明的薰香” “烟是炉子的祷文”“0是其他数字下的蛋”“读者和女人一样——谁最会骗她,她就最爱谁”……
德拉·塞尔纳著作颇丰(全集有二十卷),在西班牙文坛享有崇高盛誉,影响了包括诗人洛尔迦在内的“二七一代”诗人。墨西哥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斯曾说,假若他不会西班牙语,情愿单单为了阅读德拉·塞尔纳的作品而学习这门语言。《珠唾集》是德拉·塞尔纳的诗歌首次被译介为中文,意义重大。范晔从一千五百页的《格雷格利亚大全》中精选出200首,以犒中国读者。
2.《日记中的博尔赫斯:1931-1989》
[阿根廷] 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 著 / [阿根廷] 丹尼尔·马蒂诺 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郑菁菁 / 陆恺甜 / 徐泉 译
卡萨雷斯与博尔赫斯的友谊从1931年两人相识算起,长达半个多世纪。两人经常一起交流文学,合办过杂志、合写过作品、合编过文选……可谓亲密无间。博尔赫斯曾称,卡萨雷斯对他而言没有秘密。友谊的精华凝缩在卡萨雷斯的日记里。自1947年起,卡萨雷斯开始收集他与博尔赫斯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似乎永无休止又激情碰撞的对话”,持续近四十年。1987年起,卡萨雷斯开始发表部分谈话片段,并在1990年表示,希望能将两人的对话汇编成册。
这份工作最终由丹尼尔·马蒂诺完成。《日记中的博尔赫斯:1931-1989》从卡萨雷斯的日记里编选了他追忆博尔赫斯的部分,让读者见到“如亲密友人一般侃侃而谈”的博尔赫斯如何将 “他本人过往所尊崇的诸事付之笑谈”。卡萨雷斯曾表示,“我能做的仅仅是讲述我是如何看待他以及他是如何与我相处的,纠正人们对他的错误认识,维护博尔赫斯,也尤其要维护真相。”他确实做到了,正如马蒂诺所言,“通过卡萨雷斯的文字功力,带领读者走进文学世界,走进这位以复杂深沉甚至难以捉摸著称的作家的思想世界。”
3.《处心积虑》《肯辛顿旧事》
[英]缪丽尔·斯帕克,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出品,彭贵菊 译
英国女作家缪丽尔•斯帕克最出名的作品是《布罗迪小姐的青春》,该书被《时代杂志》、现代图书馆、兰登书屋同时评选为“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改编后的话剧曾轰动伦敦西区舞台,由好莱坞改编的电影(中文译名《春风不化语》)更是风靡世界,入围当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让女演员玛吉·史密斯摘得奥斯卡影后桂冠。
此次,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出品了两部缪丽尔•斯帕克的作品:《处心积虑》《肯辛顿旧事》。《处心积虑》打破现实与虚构的界限,以元小说的形式探讨艺术创作和女性文学。小说女主角不止一次感叹:作为一位艺术家、一名女性,生活在二十世纪,感觉真好!这其实是缪丽尔•斯帕克特有的反讽手法,她用轻松逗趣的方式带领读者踏上一趟荒诞离奇的文学之旅。《肯辛顿旧事》则是缪丽尔•斯帕克结合自身经历描绘二战后伦敦出版界光怪陆离的众生相,被《纽约时报》称赞为 “能带来极致阅读快感的一本书”。
缪丽尔•斯帕克在中国名气不大,此前只有《布罗迪小姐的青春》译为中文。但在国外,她名气不小,曾分别在1967年、1993年获颁大英帝国官佐勋章、大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以表彰她在文学文化领域的卓越成就与杰出贡献。2004年,苏格兰艺术委员会创立了以“缪丽尔·斯帕克”命名的文学基金。2008年,缪丽尔•斯帕克被评为“1945年以来50位伟大英国作家”之一。
4.《在城崎》《和解》
[日]志贺直哉,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明室Lucida出品,吴菲 译
志贺直哉在日本被誉为 “小说之神”,他在中国的知名度却远不及夏目漱石、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等日本作家。事实上,志贺直哉是不少日本文化名人推崇备至的偶像。夏目漱石曾亲自向他约稿,芥川龙之介称他是“没有俗气、最接近诗意、最纯粹的日本小说家”,导演小津安二郎为他的小说心醉神迷……
志贺直哉属于日本“白桦派”团体,“白桦派”崇尚新理想主义,否定自然主义,尊重自由的个性。志贺直哉善用凝练的文字精准地表现描写对象,以简约质朴、纯粹高洁的文风蜚声日本文坛,达到了“白桦派”的最高成就,作品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他还是当之无愧的日本国民作家,多部作品入选日本教科书,经久不衰,畅销百年。
此次由明室Lucida出品的《在城崎》《和解》,分别精选志贺直哉在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领域留下的传世之作。《在城崎》收录能体现志贺直哉文学特色的标志性作品《在城崎》、让志贺直哉拥有“小说之神”称号的《学徒的神》、被芥川龙之介誉为“小说中的小说”的《篝火》等。《和解》则收录志贺直哉自传性中篇代表作“和解三部曲”——《大津顺吉》《和解》《一个男人和他姐姐的死》,描绘了父子纠葛与和解,是志贺直哉的自我剖白之书。
5.《苏特里》
[美] 科马克·麦卡锡,河南文艺出版社,理想国出品,杨逸 译
理想国出品的“科马克·麦卡锡作品”系列推出新作《苏特里》。该书是美国当代作家科马克•麦卡锡出版于1979年的长篇小说,也是他最后一部南方题材小说,带有部分自传色彩。在麦卡锡出版的十部长篇小说中,《苏特里》篇幅最长。据说,麦卡锡为创作这本书花了二十年时间。不少评论家将其与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约翰·斯坦贝克的《罐头厂街》和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相提并论,认为这部作品标志着麦卡锡进入创作巅峰状态。
《苏特里》几乎没有完整的情节,由一个个场景和对话组成,这是麦卡锡的典型风格。小说背景设定在上世纪50年代的诺克斯维尔,讲述主角苏特里放弃优渥生活,离开富裕家庭和知识分子的过去,选择在诺克斯维尔田纳西河一艘破旧船屋上以钓鱼卖给餐馆为生,过着自我放逐的生活。麦卡锡以独特的语言和百科全书式的词汇,创造了一片大河边的人类荒原。
6.《技术大全》
[波兰]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北京日报出版社,理想国出品,云将鸿蒙 / 云将鸿蒙二号机 译
去年,由译林出版社推出的《索拉里斯星》《其主之声》《未来学大会》《惨败》等作品引起强烈反响,让斯坦尼斯瓦夫·莱姆这位波兰科幻作家在中国收获大批铁杆粉丝。《技术大全》原书出版于1964年,是斯坦尼斯瓦夫·莱姆关于未来科学的百科全书式著作。该书书名(Summa Technologiae)借用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著作《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ae),涉及进化生物学、物理学、信息学、热力学、控制论等方面的内容,讨论进化、宇宙、社会、现实、人工智能、创造世界等深刻的问题,呈现了各种突破带来的深远影响,例如香农对信息论的发展、图灵在计算机领域的成果、冯·诺伊曼对博弈论的探索等等。
莱姆在《技术大全》中做的预言不少已经成为现实,比如互联网、搜索引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事物和现象。正如莱姆所说,“《技术大全》是我所有这些论述性作品中唯一满意的一本。这本书已经活了下来,而且依然很有生命力。”想要理解这位科幻巨擘的大脑,《技术大全》不该错过。
7.《我存在:十七段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经历》
[英] 玛姬·欧法洛,武汉大学出版社,刘雅娟 译
《我存在:十七段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经历》是英国女作家玛姬·欧法洛的回忆录,正如副标题所示,该书记录了玛姬·欧法洛从小到大共十七次面对死亡并化险为夷的经历。玛姬·欧法洛对这些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生命经验做了深入剖析。十七段生死际遇如同十七片拼图,经由玛姬·欧法洛的巧手与奇思慢慢拼凑,最终汇成一幅完整的人生图景。玛姬·欧法洛称,“其说我不珍惜自己的生活,倒不如说我有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想逼着自己去拥抱生命所能提供的一切。” 英国《独立报》称该书“宛如一场盛大的庆典,庆祝的是玛姬·欧法洛的每一次呼吸。”
玛姬·欧法洛,1972年出生于北爱尔兰,经历丰富。处女作《你走以后》获贝蒂·特拉斯克奖,后被英国《卫报》评为“25年来最佳小说”;其后的《我们之间的距离》获2005年毛姆奖,《牵手之初》获2010年科斯塔小说奖;2020年出版的小说《哈姆内特》则为玛姬·欧法洛赢得当年的女性小说奖和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
8.《战场特工》
[英] 约翰·勒卡雷,上海译文出版社,姚向辉 译
2020年12月12日,英国作家约翰·勒卡雷去世。出版于2019年的《战场特工》遂成为勒卡雷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这部小说讲述英国退役情报局特工纳特回到伦敦,受到家人冷落,在羽毛球俱乐部结识相见恨晚的年轻球友,两人碰撞出友情的火花。在长年累月间谍生涯养成的冷酷与友谊之花绽开的热情之间,纳特陷入人性动摇,最终卷入一场麻烦。
约翰·勒卡雷以间谍小说闻名于世,凭《柏林谍影》《完美的间谍》《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等作品建立国际声誉。勒卡雷曾服役于英国军方情报单位,担任对东柏林的间谍工作,这为他创作间谍小说奠定了基础。2008年,《时代》杂志评选“1945年以来最伟大的五十位英国作家”名单上,勒卡雷名列第22位;2011年,勒卡雷获歌德学院颁发的歌德奖。约翰·勒卡雷不少作品都被改编为影视作品,进一步加大他的知名度。
9.《伊恩·麦克尤恩访谈录》
[英] 伊恩·麦克尤恩,[美] 莱恩·罗伯茨(Ryan Roberts)编,上海译文出版社,郭国良 译
想要了解作家的文学世界,阅读访谈是很好的选择。伊恩·麦克尤恩的粉丝不该错过《伊恩·麦克尤恩访谈录》,该书收录麦克尤恩30年里最具代表性的16篇访谈。他与扎迪•史密斯、马丁•艾米斯,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深文学记者、学者,进行了一系列引人入胜、坦率真诚的交谈。这些文章原先刊于不同的出版物,格式各异,包括书籍、文学杂志、周刊和录音等。
在这些访谈中,麦克尤恩对他写作的基本主题进行了澄清,展现了他如何不断探索、表达和锤炼自己对写作、科学、人际关系、政治和人性的种种卓见。访谈不仅深入洞察了麦克尤恩的作品,并且让人感受到作家鲜明的文学个性和成长。无论普通读者还是学者,都将发现一个不一样的麦克尤恩。
10.《我居于无限可能:艾米莉·狄金森的一生》
[加]多米尼克·福捷,中信出版社,乐旻 译
《我居于无限可能》是加拿大作家多米尼克·福捷创作的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传记。多米尼克·福捷用散文诗般的语言追溯了狄金森的一生,并结合自己的人生展开剖析。艾米莉·狄金森半生闭门不出,将孤独写成诗歌。生前只发表过七首诗歌,大量诗歌被锁在盒子里,死后才被人发现。死后成名的艾米莉·狄金森,现已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博尔赫斯对她推崇备至,称她是“有史以来发现的最伟大的女作家和最伟大的诗人”。
《我居于无限可能》中译本还特别邀请狄金森研究者、翻译家王柏华随文选译40余首狄金森诗歌,更完满地展现狄金森的诗歌热情与传奇人生。
11.《形影不离》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浙江教育出版社,磨铁·大鱼读品出品,曹冬雪 译
《形影不离》是法国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生前从未公开发表的小说遗作,初版于2020年6月。小说创作于《第二性》发表后的第五年,波伏瓦以少女时代挚友扎扎为原型,悼念她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友谊。扎扎的去世对波伏瓦影响深远,她曾多次在创作中再现两人的友谊。《波伏瓦传》里提到,“扎扎去世后至少30年里,波伏瓦都觉得她的自由是用扎扎的生命换来的。”
《形影不离》完成后,波伏瓦曾把手稿拿给萨特看,萨特认为这个故事“没有出版的必要性,读者也不会感兴趣”。手稿自此束之高阁,直到被波伏瓦的养女西尔维·勒邦·德·波伏瓦发现。磨铁·大鱼读品出品的中文译本由西尔维·勒邦·德·波伏瓦作序导读,并附有波伏瓦珍贵照片、手稿、信件。
12.《热牛奶》
[英]德博拉·利维,四川文艺出版社,新经典文化出品,李燕 译
《热牛奶》是一部奇异、梦幻、令人不安的小说,讲述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孩的故事。她为自己平庸的生活感到羞愧和绝望,当她见证母亲的期许与梦想如何在这个对她不利的世界中随风消散,她想挣脱这种确定的、可预知的生活,编织属于自己的故事,于是决定奋力一搏。
《热牛奶》是布克奖决选作品、《纽约时报》年度好书,深刻探讨了亲密关系、原生家庭和个体困境等话题,有评论将其与埃莱娜·费兰特的《我的天才女友》相提并论。德博拉·利维的《游泳回家》《碎成十二片的心》已有中文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