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破格录取张允和
1934年,胡适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那一年,“合肥四姐妹”之一的张允和来到北京,参加北京大学的招生考试。她的国文、历史和英语考得非常出色,特别是国文更是让人惊喜,她写的《我的中学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同龄人。然而,数学考试却让她一筹莫展,竟然一道题也不会做。
走出考场,张允和满脸失望地对陪同的家人说:“你们为我准备的圆规和曲尺压根儿就没用上,因为所有的数学题我一个都看不懂,没有一道题可以下手去做。”
考试分数出来后,毫无疑问,她的数学是零分,但她的国文、历史和英语却考得非常好,尤其是她的作文得了满分,最后总成绩相加,她的成绩居然超过了录取分数线。
当时,北大规定:任何一科是零分的学生都不能录取!当胡适看到张允和的作文后,一脸惊喜地表示:“这个学生我要了!”北大的规定,胡适当然是知道的,但是胡适要破格录取张允和。于是,他先找到批改数学试卷的老师,请求对方无论如何在张允和的试卷上找出几分。不料这位老师坚持原则,坚决不改试卷。
改卷不成,胡适仍不放弃,他又跑到校务委员会,言辞激烈地和对方争辩,他批评对方目光短浅,用教条主义生搬硬套,把如此优秀的人才拒之门外?我们完全可以破格录取这样的人才!在胡适的一再坚持下,北大教务室最终商量决定,同意破格录取张允和。
张允和得知此事后,她心存感激地表示,胡适先生是她这辈子最应感激的人,是她生命中的真正贵人。张允和被破格录取,在当时北大绝对是石破天惊的消息。因此她被报纸称为“北大新生中的女杰”。
胡适力排众议,破格录取张允和一事后来仍不断被人提起,且津津乐道,是他爱才惜才的具体体现。
更多
阿尼苏:写作是一种通往自己的媒介
“文字辽阔而细腻,安静而有力量,有时我会反复阅读,这能让我更深刻地领悟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本质。这是视频影像不能带给我的体验。”
更多

梁衡忆1980年代:解放思想,解放了谁?
1978年,梁衡调入做光明日报基层驻站记者,见证了社会最底层的变化。
更多
散文 | 半肩烟雨半肩春
本文力图将诗词意境、生活细节、人生况味和乡土情怀熔铸一炉,通过对柳拂衣一生的轨迹展现,阐释一个从泥土中生长梦想,在漂泊中坚守情义,最终在精神还乡中获得安宁的动人故事。“半
散文 | 山月照讲台
余生还长,山月正好。我这盏在讲台前亮了三十年的灯,还要接着亮下去,照着那些年轻的脚印,往更远处走。毕竟,最好的远方,从来都在学生的脚下,在老师的眼里,在这山月映照的,每
诗歌 | 月光花开(六首)
黎明鸟啼如剪,把整夜圣洁,折进一粒小小琥珀。
散文 | 侗衣素韵:青鹅岭下的蓝布衣
壮阔的山河,辽阔的土地,生不出狭隘的爱,我生长的地方,是我眼里的光——提记
散文 | 银塘夜语:荷风里的时光褶皱
银塘夜语:荷风里的时光褶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