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海飞:来自三江源头的文学活水
来源:文艺报 | 海 飞  2022年05月16日10:59

三江源,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世界高海拔自然保护区,中华水塔,中国三大母亲河的源头,这是一方令人仰视的神水圣土。“为有源头活水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杨志军的《三江源的扎西得勒》,犹如一股来自三江源头的一泻千里、奔腾不息的活水,给当下儿童文学注入了勃勃生机。

对于儿童文学界来说,杨志军是一位出手不凡、让人有着无限期待的作家。从2017年出版《海底隧道》、2018年出版《巴颜喀拉山的孩子》,到这部《三江源的扎西德勒》,五年三部,部部精品,题材独特,主题深厚,艺术精湛,有令人震撼的文学大格局,有动人心魄的文学力量。

曾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和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巴颜喀拉山的孩子》,是我很欣赏的一部藏地儿童文学原创作品。令人欣喜的是,《三江源的扎西德勒》又有了新的突破。

突破一:生态儿童文学国家战略高度的突破。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试点公园,三江源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江河万里,源头的保护是生态保护的根。《三江源的扎西得勒》聚焦三江源,讲述我国历代科学家、野生动物保护者对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和保持生物多样性所做的贡献,内涵非常丰富,契合时代主旋律。同时,作者以饱满的情感和充满童趣的写作方式,通过儿童的视角,用闻所未闻的一个又一个藏地故事,用丰富的三江源地理地质知识,用三江源动植物保护新奇的知识,全方位、博物学式的、百科全书式地展现了三江源的美丽、独特、稀缺、重要,生动刻画了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三江源野生动物,以及野生动物背后感人的故事,富有不可抵御的文学感染力。

《三江源的扎西德勒》与《巴颜喀拉山的孩子》两部作品在主题表达和风格气韵上是一脉相承的,聚焦生态书写,聚焦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追求理想的精神家园。《巴颜喀拉山的孩子》写的是“离开”。由于巴颜喀拉山草原退化,牧民们被迫放弃家园,迁往城市生活,侧重书写的是在现代文明到来之际,传统田园理想的消逝,反映了草原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探寻人们如何能找到自己的理想精神家园。而《三江源的扎西德勒》写的却是“回归”。小海一家三代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自愿离开城市去到边远地区,和当地各族人民一起守护着三江源,建设人类的精神家园。从这个层面说,三江源是对巴颜喀拉山的延续和呼应。两部作品反映的是不同时期人们对自然、对生态的认知,也代表了人类自然观、生态观的发展和演变。但是,相对于《巴颜喀拉山的孩子》来说,面对自然、动植物、人类乃至地球所面临的共同的严重生态危机,《三江源的扎西德勒》提出了很多新鲜且富有建设性意义、启示性价值的观点,有着更为系统和科学的生态自然观和文明价值观,内涵更为广阔,格局更为深远,是一部具有完整意义的生态儿童文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人类要爱护自然、爱护动物这种较为浅显的表达。这是很多生态文学作品难以企及的地方。

突破二:生态儿童文学儿童叙事的突破。《三江源的扎西德勒》具有浓郁的儿童趣味性,具有引人入胜的可读性。该书情节构思精妙,节奏紧凑,细节密实。开篇就用扣人心弦的儿童叙事,营造了全书的悬念:爸爸失踪!主人公小海6岁,长期与野生动物朝夕相处,练就了一项特殊本领:了解动物的内心,可以与动物对话。爸爸在三江源失踪的消息传来,爸爸所在的雄鹰支队的巴雅尔叔叔开车带小海和妈妈去三江源寻找爸爸,行至半途,他们惊奇地发现,“小海救护站”的野生动物们偷跑出来,跟上了他们。不久又传来消息,救护站的动物们要被坏人“笑脸叔叔”处理了,妈妈只得放下小海赶回去救动物。在关乎动物的生命时,他们不得不暂时放弃找爸爸。小海一个人留在草原,结识了三位小伙伴,小伙伴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有的也失踪了。孩子们不知道应该先去找谁的爸爸,因为大家的爸爸都很重要。这时候有个孩子说,既然爸爸都在“不知道”的地方,那也许他们在一起。果然几个爸爸们真的在一起。这个桥段设计很别致,很符合儿童的心理。都在“不知道”的地方,那可能就在一起了。

书里还写了很多神奇的动物。比如让我印象深刻的大灰狼星宿海。在传统观念里,狼是坏的,会忘恩负义,但是爸爸竟然花了5000块钱救下大灰狼星宿海。就爸爸是否值得花5000块钱买下大灰狼星宿海,爸爸妈妈进行了激烈争辩。就像拯救大兵瑞恩那部电影一样,用多人的生命去换取一个人的生命值不值得?爸爸给了一个观点,要是100只狼中仅有一只悔恨的狼,而我们事先并不知道是哪一只,那就应该全部救下来。作者传达的那种生命平等、万物有灵的观点让人很感动。还有从救护站“越狱”的拐子岩羊和瘸子猞猁,它们突然都出现在了小海寻找爸爸的路上。那最后爸爸到底找到没有,这些动物能起到什么作用?还有几个小伙伴的父母都去了哪里?这些悬念,吸引着我们一直往下读。直到最后,我们才恍然大悟。这些情节构思、悬念制造,步步为营、扣人心弦,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可见,作者杨志军很会编织故事。

杨志军的儿童视角运用得也很成功。从小海的眼光和亲身经历去看这些动物,看爷爷奶奶第一代科学工作者的付出,看父亲为了三江源事业不惜放弃家庭和生命,没有生硬的说教,小海自然而然走进父辈的精神世界,父辈们雄鹰般的刚强、勇毅、忘我和牺牲精神影响着小海,在潜移默化中,小海也获得了成长,最后继承了父辈的遗志,学成归来,继续守护三江源。从这个层面来看,这也是一部很成功的少年成长小说。

突破三:生态儿童文学思辨性的突破。生态文学是人与自然、人与万物的情感文学。《三江源的扎西得勒》对人性的思辨,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对如何建树“人”的精神底线和精神指标、成为理想的人的追寻等等,思想价值很高,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情怀。这对现在的孩子心灵的塑造也特别重要。我们常说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立德树人。《三江源的扎西德勒》着力塑造了一个充满理想主义和高尚品质的父亲形象。在这个塑造中,充满了反思、自省和思辨。爸爸曾因为年幼无知,犯了毒杀雄鹰的过错,后面通过终生救助野生动物、保护三江源来救赎忏悔。野生动物在经历了人类的伤害、救助后,选择了回报人类的善待,尤其是爸爸被雪崩堵在格拉丹东雪山的冰洞时,被他救助后生活在“小海救护站”的动物们拼死相救,那一幕感天动地,震撼人心。书里所探讨的人如何才能成为理想的人,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如何成为更高精神指标的人,这点对于青少年朋友很有价值。

生态是鲜活的,文学是鲜活的。杨志军以其鲜活的、独具风采的藏地少年小说,传达了对自然、社会、伦理、人性、生命、家园等诸多命题的深沉思考,体现了和谐的生存理想和温厚的生命情怀,召唤人们守护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毫无疑问,这是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美好的源头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