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方晨:生命在“山乡巨变”中的澎湃和巍峨
来源:长篇小说选刊(微信公众号) | 王方晨  2022年08月17日09:22
关键词:王方晨

中国小说,理应具有民族内涵与民族形式,这是大家的共识,也是无法回避的。在将古典小说的叙事方法与形式,转化成现代小说表现艺术方面,我做了不少努力。像我的那些短篇一样,《大地之上》依旧借鉴中国古典小说的形式与叙事,有一种说书人的语调。

读者可以发现,小说中穿插了不少诙谐幽默的民谣俚曲,最主要的是“颠倒语”,也有“大实话”。一些复杂的情绪表达,我会借用一些活泼生动的民间小调。民间传说也在《大地之上》中得到了运用,比如有关女娲补天的神话。

一粒女娲补天遗落的石埃,化作了大地上的一块神石,这是小说中所要表现的精神的象征,小说故事直到结束才水落石出,构成了整部作品的框架。

细心的读者,会看到小说里还有一点点《白鹿原》的影子。主人公李墨喜向可能改变村庄命运的子在川会长娓娓讲述村庄故事,我让他戏仿了《白鹿原》的第一句话。那些村庄故事,无不带有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话本、传奇以及笔记小说的特点。

这样书写齐鲁大地上的民情风俗、地域文化,跟我之前的小说创作追求保持了统一,也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传统文化色彩,保证了在小说形式和叙事上与其他同类题材作品的区别。

关于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当前不少的文学作品都有所反映。这类作品有个共同点,那就是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农村所发生的沧桑巨变。

如何书写当代“山乡巨变”,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大地之上》书写“人”在当代农村的历史巨变中的生活,表达当代农民真实而深刻的生命体验。在小说里,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村庄消失后,人们如何面对这一切。

这个消失的村庄,就是大地之上的香庄。

有意思的是,我们明明是在写农村题材的作品,古老的村庄恰恰没有了。无数像香庄一样的村庄,已经消失。大地上所发生的变化之“巨”,在此得到充分体现。

在小说里,随之而来的,是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组织。它叫作“全国丰茂生态农业”。不用多说,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多。

农村的现代化,是中国农村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农民与土地,建立了新的关系。依我看,这才是需要我们去浓墨重彩地书写的新事物。

当然,这包括两个方面。

我们对当代农村、农民的认识和理解,还有没有提高的空间?我的确认为,我们对中国农民素质和能力的判断,普遍存在低估的倾向。

事实上,中国当代农民肯定跟《山乡巨变》时代的农民有了很大不同。人的变化,应该是新时代“山乡巨变”的一个重要内容。

所以,在构思《大地之上》之初,我就坚持着“写人”的原则,以大河湾消失的“神石”,象征对人的肯定,并以此代表文化的终极意义。

《大地之上》写了处在“山乡巨变”之中的广大农民的生活。他们从古老的土地上、从千百年来传统落后的无比繁重的劳作方式中解放出来,并终将走向更为广阔的现代化天地。

一方面是时代背景,一方面是时代背景下的“人们”,只有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够写出真实生活的全貌。

由此看来,《大地之上》延续了我一贯的创作追求,也体现了我对新时代“山乡巨变”书写的一点认识。

总而言之,每个写作者所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立足于时代变革,写出新时代的精神内涵。

小说中,古老土地上遗失已久的“神石”即将出土,小说主人公李墨喜却决定将它继续埋藏在地下,让大地永葆奥妙。

这些奥妙,无疑就是大地的神圣。

《大地之上》其实就是在写新时代人和万物的神圣,这就是以泰山为象征的民族文化之根,也正是新时代“山乡巨变”的诗意所在。它可能需要读者朋友的用心领会。

本质上,我以对人的关心,诗意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生动展现大地之上那些生动的事物。

阳光明亮,万物花开。这里有人的矜持,更有生命的澎湃;这里有人的朴素,更有生命的巍峨。